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蜜蠟自古就被藏族視為吉祥、神聖的珍物,深受喜愛。藏族姑娘因蜜蠟的點綴更美,藏族男兒因蜜蠟的襯托更威武,它也是信仰的承載,儘管蜜蠟不是藏族獨有之物,但是它在藏族人生活中的地位,足以使其成為我們瞭解藏族文化的一個入口。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蜜蠟是什麼?

作為琥珀的一個品種,蜜蠟有特殊的顏色、光澤,還有半透明的感覺,使之顯得頗有神秘感,特別是它具有上萬年的使用歷史,又是佛教“七寶”之一。在世界儲量產量最大,開採時間最長,使用歷史最悠久的波羅的海的琥珀礦藏裡面,琥珀和蜜蠟是一起伴生的。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在外觀上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琥珀比較清澈透明,蜜蠟則比較溫潤不透明。如果按照透明度來劃分,可以將琥珀分為透明的琥珀和不透明的琥珀,不透明的琥珀一般以蜜糖的黃色為主,具有蠟狀的光澤和質感,因此被稱為蜜蠟。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大量的琥珀原料通過當時東西方貿易的通道從歐洲經過西亞到達遙遠的東方。從歷史記載來說,早在漢代官方的史書就對這樣的貿易行為有著詳細的記載:大秦多金銀、珍珠、琥珀、琉璃。大秦(當時對羅馬的稱呼)的很多特產是通過與安息國(現在的西亞地區)的貿易再經過身毒(現在的印度)經海路轉賣到中國。或者是沿著當時的絲綢之路從西亞經過現在的中亞地區從西北方向進入中國。文獻裡記載的琥珀應該就是源於波羅的海的琥珀蜜蠟原料。這些琥珀蜜蠟原料交易的道路雖然由於戰亂時有阻隔,但是還是一直延續下來。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蜜蠟在各歷史時期

遼代時由於契丹人對蜜蠟材質的熱愛以及國家位於當時東西方貿易道路沿線的便利,使得遼代的蜜蠟雕刻不論是在品種數量還是在工藝上都達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契丹人選擇使用不透明的琥珀——蜜蠟,而不是比較透明的琥珀,是受了當時處於主流文化圈的中原王朝的影響,與當時中原王朝更喜歡玉而不是完全透明的水晶製品的現象有異曲同工之處,也可能和當時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深受中原儒家“中庸”和“內斂”思想的影響有關,它的美就在於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明代時的蜜蠟雕刻製品,由於絕大部分原料是波羅的海的蜜蠟原料只能通過海外貿易的方式取得,其材質的珍貴而被當時所重視,因此明代蜜蠟雕件不論是鑲嵌件還是圓雕件,都以隨形雕刻為主,題材主要有瑞獸,花鳥也有一些人物。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時能夠雕刻蜜蠟製品的工匠皆為能工巧匠,所製造的蜜蠟雕件不論從選料,整體的設計和細部加工的技藝上無一不是匠心獨具的精品。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清代的蜜蠟雕刻製品在品種和工藝上比明代又有發展。品種上包括首飾,服飾,器皿,陳設以及配件等等。清中早期的蜜蠟雕刻製品部分的延續了明代的工藝和品種。但是蜜蠟原料的珍稀和難以取得的情況並沒有很大改觀。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作為佛教七寶之一的蜜蠟在西藏傳統首飾中也佔有了重要的地位。在藏七寶中,蜜蠟琥珀具有驅邪定魂的能力,由於常年累月供奉佛前,受到香油、燈火的熱能影響,而產生不同變化。如玉般美麗,寶石樣閃光。因此,隨身佩戴有辟邪護身、安神定驚、護佑平安的功效,又因其象徵意味,高僧大德的胸前,也總掛著一串高貴的密蠟念珠,以示尊嚴。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從清代開始,每年作為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進貢的丹書克中,蜜蠟數珠更加是必不可少的貢品之一。直到現在故宮保存的檔案和實物都有詳細的記載。在民族文化宮舉辦過的展覽還曾經展出過當年達賴喇嘛向毛主席敬獻的蜜蠟珠串。這從側面也能反映出當時藏族貴族對蜜蠟的珍視。

琥珀蜜蠟的歷史文化

昊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