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偏遠的農村走向富裕的道路?

念and書and香

如何讓偏遠的農村走上富裕的道路我有六個觀點。

一、要有志氣。志氣這兩個字人人都會念,但念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夠一鼓作氣堅持到底的,並且能認識到人窮志不短的並不多。如果一個人沒有志氣,他心裡天天只幻想著天下掉餡餅的好事,而不去做,窮就窮唄,一窮就窮到底的思想,那這些人是徹底不能脫貧的。俗話說得好,有志者事競成,志氣這種氣節並不是有個人都有的,志氣是一個人的氣度,骨風桀驁而又收斂謙卑,不氣餒。我們要以身作責,教育好孩子,從小開始,就要給他們立下志氣,鼓勵鬥志養成頑強不息的精神。無論你出生於農村也好,城市也好,志氣二字是不可無的。


二、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等就是等待,靠是依靠,要就是無條件舍取。現在惠農政策好了,政府給貧困的人家設施了建檔立卡戶,可以免息貸款,孩子上學免學費,領取社會最低保障金等人力,財力的支持。於是有些人就鑽空子,思想不上進,老是想著向政府等、靠、要,這樣的思想如果在貧困者的心裡根深地固,那他就完完了,永遠都想依靠政府的結予,那怎麼脫貧。我認為,思想教育很重要。我認識的有一個建檔立卡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媳婦也討不到,每月領取低保後打點散酒喝喝,閒逛閒逛的什麼也不做,還成了重點脫貧對象。工作組買豬,雞給他養,他也不養,覺得麻煩,出不了遠門,還都給養死了。其實啊,這種人脫貧不了的最大根源在於懶,頭腦裡只想著等,靠,要,而不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也許他還想著靠政府給他說上一個媳婦兒呢,又也許說不定因討了媳婦,還因此脫了貧呢。也有些孤寡老人,殘疾無兒無女生活不能自理的,象這種情況的可以理解,要是好手好腳身強力壯的,我認為政府不應該發放低保。


三、脫貧要因地制宜。我們雲南山區居民比較多,村與村之間貧富差距很大,因為居住的環境和地理位置不同,降水量不同,所以經濟農作物種植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和發展。象居住於山區的山蘇族,前幾年因交通不便,與外脫節,所以語言不通,不會說漢話,只能在自給自足的環境裡生存,這無疑就造成了貧困。因為醫療,教育得不到改善,難接收到新的媒體信息,經濟也就得不到發展,所以使得村民貧窮。現在政府就是實行因地制宜手段,發動群眾山地種植烤煙油菜和菜碗豆。承包山林種植果樹發動村民多養豬雞羊,政府免費發放種子,定點統一收購。總結下,近幾年來收益偏豐,效果還不錯,吃得苦的農民年收入上萬,好些村民因此脫貧過上了好日子,還買了車,房。

四、修路,都說要想富先修路,現在,政府都提倡村村通公路,為此偏遠山區大大小小的村寨都修通了公路,公路是城市與鄉村的輸紐,是連接貧富轉換的橋樑,隨著滾滾車輪帶動村民走上富裕的大道,所以路是前進奔向小康的必然,得修,得通。



五、要有文化,我們都是新一代的農民,思想要開放要有知識和文化,政府設立了各種各樣的培訓,提倡網絡化,教農民怎麼上網銷售農產品,組織免費的竹編教學等活動,以此引導村民脫貧。同時,村裡的領導班子要注重加強學習,引導,交流,宣傳好政策。不喊空口號,努力做好領頭人。

六、開設農村示範村,示範戶。從學校,醫療,衛生,養植種植入手,培養典型的專業戶,非文化遺產傳承人

。國家投入資金以此為標準,帶動鄰村,讓村民到此參觀學習觀摩,以達到理想效果。

古樸村莊小人家,

石磨籬笆養塘鴨。

瓜棚草屋立修竹,

庭前院後種枇杷。


泥糖小丫

要想讓偏遠的農村逐漸走向富裕的道路,談談我一個小農民的想法: 什麼是偏遠的農村?離縣城遠,人均收入低或農產品流通不暢,農作物單一沒創新,缺少有能力的領頭人,教育水平低,居住環境不好等等,這就是偏遠農村。那又如何讓這些村子快速致富呢?那只有從下回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點 積極改善居住環境,好的環境會讓人有一種安穩的感覺,也會讓人充滿活力與鬥志。農村不需要什麼高樓大廈,要的只是一個乾淨利落、能遮風擋雨、安靜舒適的小家。


第二點 提高教育水平,村民文化程度上不去,用什麼去學習和創新?不僅要狠抓孩子一代的普及教育,還要積極提供成年村民學習的機會如建立圖書館、辦學習班、下鄉宣傳國家惠農政策等。第三點 合理利用開發土地,促進農產品種植水平和流通銷售。村民收入與付出不成比例,就會逐漸對種地產生厭倦,造成大量土地荒廢流失。置辦種植學習及農產品交流大會是個不錯的方法,網絡宣傳、發展電商也是個好選擇。
第四點 強化村級幹部培養,誰都知道,一個好的領頭羊對村民意味著什麼。不思進取沒有創新能力的村幹部,怎麼去為村民創造經濟效益。第五點 加強鄉村建設,道路、電力、水利的進一步鞏固對農村脫貧致富肯定助力不少。積極抑制不良風氣,鼓勵貧困村民創業,支持有才華有能力的村民發展新經濟,從而實現農民經濟收入增長,縮小城、鎮、村人均收入和貧富差距。


鄉村樂趣多

筆者來自農村,對農村的情況比較瞭解,曾經也有徒步前往偏遠山村的經歷,那段經歷告訴我,偏遠山村,除了風景迷人,讓人誤以為進入世外桃源的錯覺之外,其他的真沒有別的,生活困難是肯定的。



要想走向富裕,談何容易。筆者去的那個偏遠山村,要讓他們脫貧致富,有兩條路,一是全村人搬遷出來,遠離大山,在縣城安排集中居住;二是修建一條路,要致富先修路嘛,但是要花費三百萬。而這個修路的費用太高,價值不大,畢竟全村也就十幾戶人。三百萬足夠將他們搬出來,安置妥當之後,還有大半剩餘。



所以,筆者覺得偏遠山村要致富,整村搬遷是唯一出路。離開貧瘠的土地,離開交通閉塞的大山,走出來,看看世界,拓展思維,跟上新時代。



好了,以上是筆者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有了路以後,我們再考慮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在農村最普遍的肯定種植養殖業,近幾年時間,有很多地方農民靠種植水果賺到了錢,所以考慮種植水果,再看下當地的耕地還有氣候適合種植什麼樣的品種水果。


養殖業,在農村養殖這方面,經常養殖的有豬、雞、鴨、魚等這些都是農民最拿手的,再加上國家的惠農政策,還有免費的技術指導等扶持,所以養殖是可以考慮的。

有了路有貨源,那就要找銷路,電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電商可以把你的農村山貨賣全國各地,還可以吸引大客戶到農村實地考察收購。


廣西的小梁


奮鬥192765046

首先身為農村人,讓農村走向富裕也是我的心願,做了那麼久的見聞解說家,對於農村的致富道路,我也是有很多門道的。

現在國家對偏遠農村的支持大大增加,為了實現全面小康生活國家對農村的自助越來越多,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好多,農村的致富道路也有好多,我很看好農村的發展。


要想把農村變得富裕,就要好好發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風景好的好好發展旅遊業,土地肥沃的好好發展種植業,有滴地方對水果的種植很透徹,這也能帶領農村富裕,村裡有風景有文化底蘊的可以發展旅遊業,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旅遊業有多掙錢。

在農村開設工廠,不僅工人廉價,而且還能解決農村人沒地方就業的難題,如果每個人都能掙錢了,那麼農村還能不富裕嗎?


農村見聞解說家

如果你經常看新聞聯播,或者輝煌中國記錄片,我想你也應該會和我一樣清楚的知道農村是如何走向富裕之路的。

先來説説農村的地理環境吧!像那種生活在山裡的人,他們依山傍水,可以依靠種果樹,種茶,等各種植物,並通過互聯網,把所收穫的東西賣給外界,而且價格不菲。他們還可以出去打聽下外面的世界最需要的是什麼!?現在天然有機的蔬菜太少了,農民們可以搞一個蔬菜大棚,不打農藥,純天然種植,會受到很多人的喜賴。

而且,據聽說山裡還有許多礦石可採,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他們的技術或許不過關,但國家的政策已經普及到了那裡。但是最後能否發家致富還要靠他們自己。他們也可以以放羊啊,或者別的什麼的為生。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去上學,接受教育。不能祖祖輩輩都生活在窮鄉僻壤那裡吧!


汲小娟

本人就屬於偏遠農村的農民,一般偏遠農村都屬於山區,山多地少,土地貧瘠,很難在土地方面做致富文章。應考慮重新把土地集中管理模式,由政府引導因地制宜選擇有發展前錦的農產品。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刀絕“地分地到戶,使農民種地很難日常生計,於是遠離家鄉成為被僱工者,有限的耕地卻被撂荒。應以自然村落在土地集中式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人選留鄉耕種,富餘勞動力可選擇從事其它就業,最好是由政府部門組織起來進行有組織、有紀律、有保障的就業。


波濤流去無蹤

路不通註定貧窮

偏遠農村走向富裕的必要條件就是修路。

現在不管是規模化合作社抑或是旅遊觀光經濟,又或者是互聯網+農業,都離不開順暢的交通條件。



沒有好的路,那麼機械化就難以進入,生產的農產品也就無法運出,即使是走電商也是需要把快遞送出去的吧。

如何修路

既然是偏遠農村,靠村委和村民掏錢修路是不可能的了,但國家對貧窮的偏遠農村是有扶貧基金的,然後再通過媒體向本地企業呼籲扶貧捐款,基本能解決修路的基金問題。



通了路之後,可以考慮通過成立合作社整合當地農產品和旅遊資源,進行規模化生產。


村夫竹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