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作为目前我国顶尖的科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日前,科技部网站发布了《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和《2016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报告对我国国家重点国家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披露。

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为10个,并列全国第一,西安交通大学则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并列全国第6.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主要分布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北京市79个,上海市32个,江苏 省20个,湖北省18个,陕西省13个,基本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在全国范围来看,拥有5个,位次于南京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与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及研究院并列。在陕西省的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西安交通大学以5个居首位。接下来,将对西安交通大学现有的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大起底。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的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主要信息如下: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是我国多相流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共经历四次国家级评估,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探索能源学科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侧重能源学科与其它学科综合交叉创新与集成创新,瞄准国际前沿课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围绕多相流及其热、质传输和物理、化学、生物反应等的基础理论和规律这一核心,开展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及环境等重要工业领域中的各种多相流动、传热、传质、相变、燃烧、化学反应和(或)生化反应等过程的基本理论与规律的研究,以及航海航天、大型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系统等高热负荷下能源环境系统控制与自然环境演变和保护过程中的多相流及其能量传输原理与规律的研究。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多学科融合的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有西安交通大学的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 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制造信息化与制造系统工程;制造系统与设备的控制与集成;先进制造系统的管理与决策。近年来在实验室形成了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微纳米压印与传感器制造、高速高精密加工、高精密测量、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测、服务型制造模式等国内领先的研究方向。实验室共有70多台大型仪器设备,并且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证(CMA),建立了网上预约的开放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与学科前沿,重点研究机械结构设计和服役中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在固体强度与振动的基础理论、大型能源动力装备的强度与振动、航天结构复合环境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1)固体强度理论与破坏机理;(2)结构的轻量化多功能设计理论与方法;(3)复杂服役环境下装备结构的振动与噪声;(4)机电结构系统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统计,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6

一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2000年至今,主持“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30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1项,其中2017年主持7个项目获奖,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在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保持领先,创造卓越成就,到本世纪中叶,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为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国际影响显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美好愿景而不断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