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过“鬼节”为什么要吃鸭子?

陈纵横

农历七月十四在广西是比较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我家乡属于阴节,所以,我家乡七月十四的民俗活动就是家里嫩姜炒鸭祭祖与在乡道旁插香点蜡烛烧纸钱洒水饭祭祀孤魂野鬼。

农村一直就有七月十四鬼门开的说法,同时又传说鬼怕阳光,所以在这一天用嫩姜炒鸭祭祀祖先,就是希望祖先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不要害怕受到任何伤害,可以百无禁忌的回家与晚辈在一起过节。

其实,嫩姜炒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在劝说那些没有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别到家里来捣乱,否刚姜太公(姜子鸭同音姜子牙)在此让你没有好果子吃。

当然,农村人出于求平安的心理,在七月十四晚上,基本上每家每户还是会在乡道旁祭祀那些孤魂野鬼,让他们不要防碍红尘中人正常生活。


荔浦青山

个人觉得是阴阳有别的缘故,我们这是逢节日都吃鸡,但那都是活人过的节。鬼节是死人过的节,所以所吃之物应该与活人过节不同,所以选择吃鸭子。


我觉得十五才是鬼节,十四是祭祖的日子。我们这十四的时候会杀鸭子,做很多菜,然后祭祖。还要烧衣服,我家每个祖先都做一个包包,里面放了纸做的衣服鞋子还有各种钱之类的,每个包包写好称呼,什么太婆,老祖太。然后意思烧掉。还要拜一个担衣人,他负责把烧掉的衣服用扁担挑回去给祖先。就是个快递的角色。

然后十五那天,我们会做一些小鞋子,我们叫木头鞋,做那么几十对,然后每家都会买豆腐和空心菜,到了晚上就到一家门口最近的路上。烧香,放饭,豆腐和空心菜,来礼拜,最后烧木头鞋子。说是今天晚上街上有很多的孤魂野鬼游荡,为了让他们不进自己家门,就给他们供吃供喝,给鞋穿。让他们有力气回阴间。最后饭菜连碗倒扣在路边,第二天才把碗回来。不过现在都拿一次性碗了。


向第二人生启程

在广西壮族乡村里,农历七月十四到了,壹周君知道这个名俗,就是你家准备鸭子了吗?

据史料记载,壮族人称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也叫“七月半”、“七月节”。顾名思义,“鬼节”因节日活动内容有关而得名。

在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把鬼节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壮族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到阴间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望亲人。。据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

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鬼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鸭子是搞劳辛勤劳作老百姓的美食。壮族当地有好多老人说:七月十四吃鸭子,主要因为在广西无鸭不成席,在七月十四这样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里,怎么可以没有像样的祭品来供奉祖先呢!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鸭子是给壮乡人团聚的好理由。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各村屯到处飘荡着糍粑、烧鸭的香味。人们买好过节的用品,燃上香,摆上鸭肉、饭、水果等食品祭过祖先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共享节日美食。

另外,还有民俗史专家认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鸭子可以吃掉田里的谷子。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当天吃鸭子之外,家家户户在傍晚都要烧纸钱、烧香祭祖。于是第二天,很多大街小巷门前,还有河堤边上,都是大家祭祖过后的残纸和香灰。常常有老人告诫七月十四不能下河游泳,说会被“水鬼”拉到水里。

自从孔明灯火起来后,渐渐也在七月十四晚上“放天灯”,寓意是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武汉壹周

中元节即“鬼节”,当作一种灵魂的崇拜。

广西人都会选择吃鸭子,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这一天,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糍粑、鸭子的香味。人们买好过节的用品,燃上香烛, 摆上鸭子、米酒、水果等食品祭过祖先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共享节日大餐。因此,在广西人的眼中,七月半不仅仅是神秘的“鬼节”,又是一家老小团聚的日子。

广西人过“鬼节”,很少出远门、游泳、做其他生意上的大事,下午街上的商铺店面早早的关门歇业。“鬼节”给人们偷懒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托辞, 活着的人也有了饕餐的理由。

早早地准备好祭拜祖宗的香烛、元宝、纸钱,买好糕点水果,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天广西人家家都会吃鸭子!这一天凌晨,农贸市场卖家禽的摊位前就已经排满了要买鸭子的人们!(这一天的鸭子可以卖出全年的最高价)

广西境内靠江靠河的地方,还会放河灯以告慰祖先以及新亡的灵魂。(南方有水的地方居多,因此会认为江河是贯穿了阳间和阴间的地方)

据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鬼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如同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也有一些当地人说:七月半吃鸭子,主要因为在广西无鸭不成席,在中元节这样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里,怎么可以没有像样的祭品来供奉祖先呢!

民俗史专家则认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约十只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鸭子可以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从而降低成本。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希望你关注。


如水美文精读


平淡才精彩65

我们壮族人过鬼节都是很隆重的。初十开始过了。过一个星期的节日,除了春节也就鬼节最大了,吃鸭子,祖宗传下来的压压惊的。在壮族如果有人在7月14那去世。是会开鬼门的。亲属是会受到鬼门咒的,所以要拜祖辈的鬼魂们,给他们送衣送钱的,让他们保佑我们。


雅丽35935354

为了表示丰收的喜悦,“十一在家门外接祖宗们回家敬拜,十二先吃猪肉意为勤劳丰衣足食,十三吃鸭子,十四吃鱼,表示富有,十五吃鸡,表示敬重祖宗,烧香拜一拜,送祖宗返回该去的地方,十六亲朋好友出门互访畅酒道贺


新时代1108

广西也过七月十四吗?觉得七月十四过得最轰动的是宾阳了,这个节日在宾阳属于传统节日了,一直都是那么热闹,不次于过年,每逢七月十四每家每户必定杀鸭子过节,然后回娘家,宾阳人有顺口溜描述七月:七月嫩姜炒鸭颈,八月烧茶送面饼…


八色彩霞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十四鬼节当天总会看到广西这边的人家家户户都在杀鸭吃鸭,用杀好的鸭子来祭祀先人。每到鬼节这一天南宁各个菜市所卖的鸭子基本都能卖完,很畅销。为何广西鬼节有杀鸭吃鸭的传统和习俗呢?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都是从开春时候,即三、四月份开始养鸭子,大约四至五个月后,也就是“鬼节”这段时间是鸭子长成的季节。由于古代人们生活比较贫苦,只有到节日才舍得杀鸭子吃。于是一到鬼节家家户户到了“鬼节”就杀鸭子,吃鸭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后来,则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俗称鬼节,是广西壮族民间祭祀祖先最隆的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米粉、糍粑、糖糕作为晚餐杀鸭祭祀祖先。相传,已作古的祖先在阴间被一道“奈河”隔住,需杀鸭祭祀,让鸭子把祭品驮过河。因此,他们把杀好熟好的鸭除了在厅堂共祭外,还要把鸭摆在门口祭拜,然后焚烧黑、紫、蓝、黄、白等五色纸剪成的衣服和纸钱,让鸭带去给祖先作一年穿用。此俗沿袭至今。。

还有另一个更为流传的说法就是,传说鬼节是阴间鬼门打开的日子,鬼们会到阳间“游玩一会”。不过欢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不一会鬼门就要关上了。大鬼小鬼争先恐后的“回家”,要是鬼门关上前还没进去的话就要变成孤魂野鬼,魂飞魄散了。但是过鬼门要路过奈河,过奈河要经过奈何桥才行,可是只有一条奈何桥,这是鬼挤鬼,挤死鬼啊。更郁闷的是鬼们都不会游泳啊,所以我们的祖先为了能让鬼们能各回鬼家就在鬼节这一天让家家户户都杀鸭子,让鸭子们渡鬼过河,最后,这就成了鬼节吃鸭的习俗……


辛可深

任何事情都有传说..其实.不过是当时.一种很正常的习惯..鸭子成熟期!!3-4早稻收割.买小鸭回来.放养在.收割的稻田.正好养之.到农历七月成熟期..碰巧于7月.美味与节日对碰..造就了一系列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