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缅怀抗日英雄姜玉贞!

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缅怀抗日英雄姜玉贞!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在这十四年的时间里,中华儿女们为了民族存亡,与日寇进行殊死战斗,上千万的华夏子孙在这场战争中失去生命,在这些人当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不分性别,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党派,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献出生命,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真英雄。

今天给大家讲讲一个“无头”将军姜玉贞的事迹,希望现在的中国人能够牢记历史,不忘先烈。

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缅怀抗日英雄姜玉贞!

姜玉贞,生于1894年,山东菏泽人,1934年任国民党晋绥军第一九六旅旅长,奉命北上抗日,驻防雁门关一带,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拉开序幕,姜玉贞抛下家中娇妻幼子,毅然率兵进入抗日战场。

1937年9月,日军攻陷山西北部,大同失守,姜玉贞等部往南撤退。日军抽调军队7万余人,坦克150余辆,火炮250门,从山西北部直扑太原。如果一旦太原失守,整个抗战局面必将大大不利于中国军队,而坚守太原的关键又在被称为太原北大门的忻口,此地易守难攻,守住此地必将拖住日军进攻步伐,但是当时中国在山西军力部署不足,特别是在忻口地区,经过国民党最高层的军事商榷,决定在忻口进行一场大会战,阻击日军向太原进攻。

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缅怀抗日英雄姜玉贞!

但是由于忻口地区兵力不足,需要十天时间进行调配和布防,此时就需要在军队布防完成之前,阻滞日军脚步,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到了姜玉贞的手里,郝梦龄下令,要求姜玉贞部必须在忻口地区以北的原平镇,阻挡日军七天,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日军。

接到命令后的姜玉贞明白这是一场硬仗,那时候原平既不是县,也不是市,只是崞县属下的一个镇,但其居大同直通忻州的要道之口,其势如“街亭”。原平一失,由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亲自坐镇指挥的忻口战役,将在大幕未启之际就要草草收场,更可怕的是它将导致出一场类似山西北部防线的大溃退,日本人将毫无阻挡地进行一场野蛮的血腥大屠杀。十万火急,军情如山!

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缅怀抗日英雄姜玉贞!

1937年9月30日,姜玉贞率部抵达抗日前线,奉命“死守原平7日”。1 0月1日,日军也知道原平镇的重要性,派出重兵包围原平。姜玉贞率部在城外英勇抗击,亲率小股部队在夜间偷袭敌人。

当时驻防原平镇的军队只有四千多人,在敌我兵力和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姜玉贞所部遭重大伤亡,被迫撤入原平城边上日寇血战,原平的攻守战打得越来越惨烈,双方都红了眼,双方都拚了命,双方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领。196旅伤亡惨重,阵亡的弟兄来不及往下撤,活着的就趴在死人堆里射击,一波冲锋的日军倒下去,日本人的坦克轰隆隆地开上来。

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缅怀抗日英雄姜玉贞!

就这样,在这个狭小的小镇,与敌血战7日后,由于从河南、河北、山西其他地方调集的军队还未赶到,姜玉贞又接到再坚守3日的命令。此时兵力已严重不足,但姜玉贞决心坚决执行命令,决心率部死守。10月8日,日军调集飞机、大炮向原平城内猛烈轰击,守军伤亡惨重。

日军攻入城内,姜玉贞率残部与敌展开激烈巷战,肉搏厮杀。10日夜,守城任务完成。待幸存官兵冲杀撤出重围后,姜玉贞方率特务排最后突围,至城外时不幸中弹受伤。眼看尾随而来的日军就要发现他们,为了不拖累其他战士,也为了给196旅留下最后的种子,姜玉贞命令战士们全部撤走,自己留下掩护,战士们含泪离开没多远,日军已经抓到了姜玉贞,将其乱刀捅死,并割下脑袋带走。

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缅怀抗日英雄姜玉贞!

将军无首,死不瞑目。将军壮志,以身殉国。那年姜玉贞将军年满四十三岁。

国民政府授予196旅荣誉称号,通令表彰姜玉贞将军,并追授他为陆军中将,以彰忠烈。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在纪念孙总理逝世二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讲词》中说:“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姜玉贞诸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39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军在原平建立了一座“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碑文译文如下:“为了永远悼念在原平战斗中战死的四千三百余名中国无名战士的灵魂,建设慰灵塔。民国二十八年中元节,柳下部队长大田熊太郎。”此碑现存放在原平市博物馆中。

魔鬼的赞誉也是赞誉。

将军无头,但将军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