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緬懷抗日英雄姜玉貞!

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緬懷抗日英雄姜玉貞!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在這十四年的時間裡,中華兒女們為了民族存亡,與日寇進行殊死戰鬥,上千萬的華夏子孫在這場戰爭中失去生命,在這些人當中,湧現出無數的英雄,他們不分性別,不分國籍,不分民族,不分黨派,為了中華民族的存亡獻出生命,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真英雄。

今天給大家講講一個“無頭”將軍姜玉貞的事蹟,希望現在的中國人能夠牢記歷史,不忘先烈。

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緬懷抗日英雄姜玉貞!

姜玉貞,生於1894年,山東菏澤人,1934年任國民黨晉綏軍第一九六旅旅長,奉命北上抗日,駐防雁門關一帶,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拉開序幕,姜玉貞拋下家中嬌妻幼子,毅然率兵進入抗日戰場。

1937年9月,日軍攻陷山西北部,大同失守,姜玉貞等部往南撤退。日軍抽調軍隊7萬餘人,坦克150餘輛,火炮250門,從山西北部直撲太原。如果一旦太原失守,整個抗戰局面必將大大不利於中國軍隊,而堅守太原的關鍵又在被稱為太原北大門的忻口,此地易守難攻,守住此地必將拖住日軍進攻步伐,但是當時中國在山西軍力部署不足,特別是在忻口地區,經過國民黨最高層的軍事商榷,決定在忻口進行一場大會戰,阻擊日軍向太原進攻。

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緬懷抗日英雄姜玉貞!

但是由於忻口地區兵力不足,需要十天時間進行調配和佈防,此時就需要在軍隊佈防完成之前,阻滯日軍腳步,這個光榮的任務就交到了姜玉貞的手裡,郝夢齡下令,要求姜玉貞部必須在忻口地區以北的原平鎮,阻擋日軍七天,不惜一切代價拖住日軍。

接到命令後的姜玉貞明白這是一場硬仗,那時候原平既不是縣,也不是市,只是崞縣屬下的一個鎮,但其居大同直通忻州的要道之口,其勢如“街亭”。原平一失,由國民革命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親自坐鎮指揮的忻口戰役,將在大幕未啟之際就要草草收場,更可怕的是它將導致出一場類似山西北部防線的大潰退,日本人將毫無阻擋地進行一場野蠻的血腥大屠殺。十萬火急,軍情如山!

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緬懷抗日英雄姜玉貞!

1937年9月30日,姜玉貞率部抵達抗日前線,奉命“死守原平7日”。1 0月1日,日軍也知道原平鎮的重要性,派出重兵包圍原平。姜玉貞率部在城外英勇抗擊,親率小股部隊在夜間偷襲敵人。

當時駐防原平鎮的軍隊只有四千多人,在敵我兵力和武器裝備極其懸殊的情況下,姜玉貞所部遭重大傷亡,被迫撤入原平城邊上日寇血戰,原平的攻守戰打得越來越慘烈,雙方都紅了眼,雙方都拚了命,雙方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領。196旅傷亡慘重,陣亡的弟兄來不及往下撤,活著的就趴在死人堆裡射擊,一波衝鋒的日軍倒下去,日本人的坦克轟隆隆地開上來。

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緬懷抗日英雄姜玉貞!

就這樣,在這個狹小的小鎮,與敵血戰7日後,由於從河南、河北、山西其他地方調集的軍隊還未趕到,姜玉貞又接到再堅守3日的命令。此時兵力已嚴重不足,但姜玉貞決心堅決執行命令,決心率部死守。10月8日,日軍調集飛機、大炮向原平城內猛烈轟擊,守軍傷亡慘重。

日軍攻入城內,姜玉貞率殘部與敵展開激烈巷戰,肉搏廝殺。10日夜,守城任務完成。待倖存官兵衝殺撤出重圍後,姜玉貞方率特務排最後突圍,至城外時不幸中彈受傷。眼看尾隨而來的日軍就要發現他們,為了不拖累其他戰士,也為了給196旅留下最後的種子,姜玉貞命令戰士們全部撤走,自己留下掩護,戰士們含淚離開沒多遠,日軍已經抓到了姜玉貞,將其亂刀捅死,並割下腦袋帶走。

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緬懷抗日英雄姜玉貞!

將軍無首,死不瞑目。將軍壯志,以身殉國。那年姜玉貞將軍年滿四十三歲。

國民政府授予196旅榮譽稱號,通令表彰姜玉貞將軍,並追授他為陸軍中將,以彰忠烈。

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在紀念孫總理逝世二十三週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的演講詞》中說:“我們真誠地追悼這些死者,表示永遠紀念他們,從……姜玉貞諸將到每一個戰士,無不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1939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軍在原平建立了一座“中國無名戰士慰靈塔”。碑文譯文如下:“為了永遠悼念在原平戰鬥中戰死的四千三百餘名中國無名戰士的靈魂,建設慰靈塔。民國二十八年中元節,柳下部隊長大田熊太郎。”此碑現存放在原平市博物館中。

魔鬼的讚譽也是讚譽。

將軍無頭,但將軍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