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寧織造博物館,看“腦洞大開”的非遺創新設計!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文化到底有多麼重要?

文化的傳承中,我們應該繼承什麼?

又應該給未來留下些什麼?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今天下午,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暨國際論壇在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開幕,論壇從推陳出新的角度出發,開啟名城會非遺創新板塊觀點互鑑、思想碰撞的篇章。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丹麥首飾設計大師金·布克將金箔工藝與南京的“城市樹”法桐相結合,打造出一款名為“南京之光”的藝術裝置,一件件金箔胸針正如一點點的光斑,匯聚起來便構築出一道南京風景。揭幕儀式上,金·布克將“南京之光”贈與了南京市。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的饋贈,是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構成。在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時尚發佈中心舉辦的“創承智造”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通過“工藝研究、作品再創、產品輸出”的脈絡,聚焦雲錦、絨花、榫卯、金箔、摺扇、竹編、陶瓷等中華傳統非遺技藝的“跨文化”創新實踐成果,全面、綜合展示30件中國手工藝史上重要的歷史原件和全球各個領域的50位頂尖設計師、藝術家及科技創新人士的近百件精品力作。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論壇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荷蘭著名設計師赫斯·巴克、高級工藝美術師張開誠、南京金陵金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楠、險峰長青創始合夥人陳科屹、稀捍行動發起人米成先後上臺,他們圍繞“過去與未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創新”這一主題進行了精彩發言。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在發言中表示,大家都在講文創,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其中制約文創發展的元素有很多,文化修養制約了中國設計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和當代有時空的隔膜。北京大學的源流運動試圖通過搭建考古、藝術、設計平臺,通過“考古與當代”的系列活動,活化遺產資源,助力當代設計,影響日常生活。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荷蘭著名設計師赫斯·巴克則通過不同方式,闡述概念如何逐漸演變成摸得到、看得見的物件,表達了他對當代設計與手工藝的理解。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高級工藝美術師張開誠出生於雲錦世家,作為雲錦工藝中挑花結本的世代傳承人,他認為挑花結本是雲錦製作過程中創意的靈魂,從“記憶挑花法”演變到後來的“捻花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那麼,如今也可以並應該利用電腦技術,再次擴大挑花設計時的可能性、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符合人們不斷變化的審美意識、生活需求,也才真的能讓昔日皇宮貴族使用的雲錦真的被老百姓接受並使用。“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不斷探索,勇於創新才是工藝發展的根本。”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南京金陵金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楠描述了金箔鍛制技藝的一些現狀:生產效率低;缺乏後備人才儲備;時尚感不足;缺乏品牌概念和意識。如何破解?尋求生機:要重視品牌化;與大專院校展開合作;尋求適合的設計師合作模式,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銷售要做到立足本土,謀劃全球。作為非遺生產性保護的企業,除了打鐵仍需自身硬,還要懂得謀求社會各界的幫助。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險峰長青創始合夥人陳科屹表示,隨著中國互聯網及新經濟大規模興起以及技術在過去十年實現的突破,中國的消費特別是文化的消費必將實現大規模復興。實現傳統文化的振興最具有生命力的路徑是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這則需要建立起傳統文化健康的商業循環來保障可持續的發展文化,所以起承選擇成立社會企業。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稀捍行動發起人米成是上海起承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哈佛社會創新種子社區理事,他在發言中表示,傳統手工藝想要融入和影響當下生活,需要技術傳承、學術專業、設計創新、企業參與與資本投入的多方助力。希望能搭建一個全新的非遺手工藝保護模式,由“文化梳理、駐地再創、社會參與、產業變革”四個聯動的版塊構成。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在主論壇後,進行了創新成果展的揭幕儀式,《漢聲》雜誌創始人、總策劃及藝術指導黃永松,荷蘭著名設計師、荷蘭皇家騎士勳章獲得者赫斯·巴克,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丁琪,“稀捍行動”發起人米成分別上臺致辭。

學術支持讓創新有本可依,傳媒讓非遺傳承為人所知,創意為非遺發展帶來全新的動力,企業在市場終端的配合使創新付諸實踐——以致辭嘉賓為代表的社會各界人士的集結,體現展覽在探索傳承非遺的文化精神的同時,以創新的思想、設計、態度打造符合當下生活的全新形象。

隨著非遺保護、傳承與發展機制的日益完善,各方力圖突破單一領域的侷限性,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正是跨界融合的思維模式取得成果的集中展示。展覽論壇揭幕儀式暨“跨界合作,助力非遺”牽手儀式上,“手藝創承 非遺復興”國際設計師南京駐地計劃第二季、南京金箔創研中心等戰略合作項目正式啟航。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創承智造”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為期三個月,展覽環繞大型影像內容、以“非遺時光隧道”為佈局、穿插藝術裝置,多層次呈現非遺、人文與社會關懷以及創新中國設計之間的隱藏線索,多維度詮釋匠心技藝與當代設計碰撞融合下的現代造物智慧和生活美學。

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脑洞大开”的非遗创新设计!

圖片來源 | 南京城市攝影隊

來源 | 揚子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