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和毕加索同为现代艺术大师,他们谁的绘画技法更高,影响更大呢?

秦小谈

一,梵高和毕加索都是了不起的绘画大师,都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梵高和毕加索一个生活于18世纪,一个生活于20世纪。两人身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遭遇不同,成长的环境也不同。

三,梵高属于印象派画法,毕加索属于抽象派画法,两人的绘画表现形式迴然不同。应该说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梵高画作欣赏




四,梵高一生只活了37岁,创作的作品有近千幅。而毕加索是著名的长寿画家,活过了90。据说一生创作了3万幅作品。这个数字是古往今来很少有画家能够相提并论的。假如梵高能多活几十年,情况一定会大不一样,但是世上没有假如。

毕加索画作欣赏




五,实事求是地讲,梵高的画作和毕加索的画作都不是太合乎大多中国人的欣赏口味的。两个人在中国的影响力基本相当。但在西方,由于毕加索作品更为丰硕,又是近现代画家,影响还是比梵高要大一些。

六,实际上,梵高和毕加索两位大师的绘画技巧和对艺术的追求探索以及创作精神创作态度都值得后来画家们学习借鉴。我以为,比较他们谁的影响力大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个人见解,欢迎探讨。


谁怜一灯影

谢谢,非常感谢你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梵高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绘画成就完全可以更高。但是,无论如何,梵高与毕加索的意义不是一回事情。


梵高有独创的精神,完全取消了西方古典绘画的光影定律,而把色彩的表现力和表现性突出出来了,这是了不起的绘画创造。

当然,他的创造意义上重大的。


西方绘画,自从出现了“印象派”绘画风格,就像中国画发现了写意画一样,给绘画带来了一个新时代

梵高是这个新时代的参与者也是这个新时代的创造者,这是梵高的幸运与荣光。

但是,梵高的绘画经历太短,他的绘画作品尽管有不少精品和天才之作,毕竟他还是一个探索者,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就告别了艺术,这是他自己艺术生涯的最大遗憾。

但是,也不是因为生命短促就没可能完成艺术的完美。


拉斐尔同样与梵高活了37岁,但是,拉斐尔的每一件艺术作品都非常完美。

也许是梵高的天才有限,所以,生命给他,就是他自己剩下的一切。

即使梵高活一百岁。他的艺术永远只会在他自己设定的范围。


毕加索相对是一个专业画家,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画家。同时,他的寿命很长,为他创作丰富的作品提供了天才以外的天时。

毕加索的艺术创作从构思到落笔,基本都是胸有成竹的作品,所以,毕加索的作品也是很完美的。

他一生画风多变,但是没有改变的,是他的精致。


事实上,梵高在世界范围的一代大师之中仅仅是一个小兄弟而已。


我们对梵高的平均有过度的拔高。甚至连梵高的糟粕也五体投地,这是不够成熟的。

毕加索是现代思想家之一他可以与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绘画的意义,而梵高绝对没有这样的影响和这个资格的。

以上千千千里马的个人观点,欢迎你的补充和批评指正。谢谢。


千千千里马

順道給個原文版的,讓你們可以出去裝逼忽悠小白: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Trinidad Ruiz y Picasso……

那啥,網上有個翻譯他的名字的版本,非常屌:

他的全名信達雅的翻譯是:來自聖三一的Ruiz和Picasso的巴布羅·迪戈·裘斯·法蘭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納波穆西諾·瑪莉亞·狄·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裏亞諾 總的來說呢就是一個非常非常文藝而又2b的名字,如果一箇中國人要這麼起名字的話要是:菩薩保佑的張和李的偉子美仲景道子媽祖鴻漸。

記不住?莫桑心,我個人趕腳吧,他自己也不一定全記得全……

由於篇幅問題,按照國際慣例,我們依然稱呼其爲Picasso。

先來介紹一下這個酷炫的名Picasso吧!

Picasso是他的母親的性,他本性Ruiz(父姓)。這個姓在西班牙是爛大街的,大師是不允許自己擁有這麼平凡的姓氏。

再加上,他是個徹底的狂熱的鬥牛迷,鬥牛當中用長矛刺牛的騎師的西班牙語是picador,就是騎馬帶甲的長矛手,這個工種在鬥牛中,負責用長矛頭刺扎牛背頸部,使其血管刺破,進行放血,從而激怒公牛,所以,這個詞意味着『挑釁和刺激』。

Picador和母姓Picasso,同樣包含pica,於是他選擇隨母姓【Picasso】。

嘖嘖,這種屌炸天的氣焰!這就是大師範兒!

誰讓人家是Picasso……

——————

能跟他名字長度數據媲美的除了女人的數量,就是年齡了!

他一口氣從19世紀80年代初活到了20世紀70年代,其實,再熬幾年都能看到鄧大大南巡畫圈啦!

他不但經歷了一戰,二戰和西班牙內戰,還先後跨越了近代和現代兩個時代。如此大的時間跨度,對於定義他的作品,產生了極大的難度。

其作品流派的變化,風格的走向,內容的探索,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版的近現代歐洲美術簡史:經歷過『古典時期』,又開創過『立體主義』,在具象世界遊刃有餘後,又用抽象視角打開了人們對藝術的狂熱。

誰讓人家是Picasso……

——————

脫離開藝術家本身去剖析其藝術靈魂,根本就是扯淡!

審美,根本沒有【標準答案】,特別是藝術,尤其是現代藝術。

藝術根本沒有“好”與“不好”的概念,只有你“喜歡”or“不喜歡”......」

帕布羅·迭戈·荷瑟·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裏西奧·克裏託·瑞茲·布拉斯科·畢加索的繪畫-小民不喜歡,也可以說裝不了那個逼。為啥?一來,看不懂;二來,論色彩也看不出比西洋傳統繪畫有明顯的差異與進步。

文森特.梵.高則不同,其作品公認的獨創性,大量鮮亮而明朗的作品,像歡快的歌曲一樣慰藉著人世的苦難,表達了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他將大量鮮艷的色彩放在陽光之下,表現其永遠朝向陽光的精神。梵高雖生活貧困,容易激動,但忘我、甚至瘋狂鑽研繪畫藝術,在現實的冷酷和污濁之中無法自控,只能靠畫畫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可以說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畫家。同時,他的許多繪畫是全球拍賣市場上售價最高的。而且,他的畫品也是一些哲學家的熱門話題。比如,《一雙農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一文中,用了詩意的語言來描述這幅作品「從鞋之磨損了的、敞開著黑洞中,可以看出勞動者艱辛的步履。在鞋之粗壯的堅實性中,透射出她在料峭的風中通過廣闊與單調的田野時步履的凝重與堅韌。鞋上有泥土的濕潤與豐厚。當暮色降臨的時候,田野小道的孤寂在鞋底悄悄滑行。在這雙鞋𥚃,回響著大地之無聲的召喚,呈現出大地之成熟谷物寧靜的饋贈,以及大地的冬日田野之農閒的荒蕪中神秘地冬眠。這器具浸透著對面包必然需求的無怨無艾的憂慮,浸透著克服貧困之後的無言喜悅,臨產前的痛苦的顫抖以及死亡臨頭的戰栗。這器具歸屬大地,它在農婦的世界得到保護。」這就是梵高的藝術高明之處及畫深富蘊含,就是在於它揭示了農婦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畢加索不能比的~




填格

两人分属不同的派别,怎么比?就好比中国画分南、北两派,你说南派画的更好,还是北派画的更好?

梵高是印象派(准确的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是受到印象画派影响下,发展了自己独立的艺术理念,创立了立体主义画派。两者都对后世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不可取代,在艺术的表现上都是登峰造极。

梵高《向日葵》▼


如果是同一个画派的两个人还可以对比一下,但是两个不同的画派代表人物,是很难做对比的!因为两者的艺术理念都不同!

毕加索《格尔尼卡》▼

后印象画派的艺术主张是不要过于拘泥写实,要通过色彩去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所以说,后印象画派的艺术家们在色彩的运用上达到了巅峰的层次!

梵高《星空》▼



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则是主张通过夸张、分割、组合的形式,以二维表现方式体现、突出人物的情感,所以他的作品里面,人物的表情非常强烈,这是他的一大特点!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优缺点,想要单纯的在绘画技法上去区分高下,是不理智也不现实的!就好比你问“为什么唐代以胖为美,现代人以瘦为美?”一样,两者的时代和审美标准都不同,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万物皆明

不过呢,这两个人对艺术家的影响到是确实很大的。

凡高,对画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精神支柱上。画家们拚命的画着,想象着自己也可能如凡高一样,在世那怕不成功,说不定死后也能被人认可……

毕加索,绝大多数的世人除了知道他超有名,女人多外……从绘画艺术来讲,有多少人能读懂他的立体派呢?当时毕加索的画又主要被什么群体收藏的呢?

世界是奇妙的,有个职业的人们不但特别欣赏毕加索的画并化钱买下画作,而且从毕老头的画中得到灵感,轰轰烈烈的玩起了现代建筑!现代建筑就这么从立体派中走出来了!

这就是凡高与毕加索完全不同的命运,从中也可推理出他俩的粉丝群了。

我默默的回忆起了儒家与老圧……

我个人不喜欢毕加索的立体派,但是也不否定毕老头的伟大。

我放几张中国2000年前的徐洲汉画石图片供大家观赏一下(立体派)



吕永亮

问题既然提出了,就先说一下问题本身,梵高先生是后印象派大师,毕加索是抽象派的奠基人,两人身处年代不同,绘画理念不同,所以说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

就现代艺术来说,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已经不太属于现代艺术了,基本已经算是后古典主义的东西了,而抽象艺术当下却风靡世界,至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其实也是没有可比性的。当代艺术的基础其实还是古典艺术,在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将近代现代的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抽象派等各家学派的艺术理念融为一体,这就是现代艺术的概念,其实就是艺术的大融合,所以说,梵高先生和毕加索先生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力不相伯仲。



既然都是大师,绘画技法上都是顶级的,无所谓高低,绘画理念不同,但是都是站在制高点上的人物,各自有各自的高度,后人如何评说都是不合适的,只能是认为他们不能相比,怎么比都没道理。


鄞粤强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会首推梵高

有一期陈丹青的节目《局部》,给出的标题很有意思,是说艺考生技术秒杀梵高?但其实内容是赞赏梵高的艺术造诣。从技法上来说,我们印象中的技法高还停留在古典艺术的范畴内,就像这一幅大卫的《苏格拉底之死》。

技法是真高,形如雕塑般的人物,精妙的光影变化,主题的深沉和哲思,从这个角度来说,梵高的画作就像是淘气的学生在涂鸦了。

下面的两幅就是梵高的作品《麦田里的乌鸦》(1890)和《去往塔拉斯空的画家》(1888)




技法高吗?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很梵高,而这样的梵高独一无二。我自己最喜欢梵高,是因为他用色彩的律动留住了时间。音乐和色彩的相关性,很多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都有涉猎,但是只有梵高,他似乎把世间万物的音乐般的律动和和谐表达了出来。

我们常说,余音绕梁,音乐怎么绕梁,是通过大气介质的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一个发声的物体,就像是水纹一样向四周弹开。在大卫的那副《苏格拉底之死》中,色彩是死的,是定格在一瞬间的情节当中。

而在梵高的画中,色彩是活的,时间是活的,就拿《田野上的乌鸦》来说,当我看到这幅画第一眼来说,乌鸦的一个煽动的动作,似乎就已经把周围的时间空间的律动表现了出来,而这些都是通过色彩。


高高高,梵高的笔下这是真的艺术,赞叹。


艺术世界观

首先,个人认为此问题不好回答。西洋画,也就是油画,就其绘画艺术形式来讲,大多是“抽象派”,“印象派”,“现代派”和“达达派”等艺术。由于梵高和毕加索二人,一个是“后印象派”,另一个则是“现代派”艺术的代表,艺术流派及艺术表现方式不同,所以无法相提并论,无法论其艺术性的高低。若要谈及对此二人作品的喜好,本人还是喜欢梵高的作品。至于二人对后世绘画技法的影响 ,梵高对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影响,还是很大的。


诗书棋酒

还有不少水果在当地司空见惯,可是贩运到别处却身价百倍。 艺术品,或者题主说的梵高和毕加索大概也和这些水果的命运差不多。

毕竟各人口味不一样,而且那些常年都可以买的到,人见人爱的水果品种比如苹果、梨、香蕉并不多。

还有不少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能不能算得上水果的如槟榔、西红柿。有点认为是水果,有的认为是蔬菜。

毕加索和梵高也是一样。毕加索是西方现代画派(立体派)的创始人。以写实为主,而毕加索的作品创作又经历了从“红色”到“蓝色”到“黑色”几个时期,为西方主流画派。

毕加索一生创作的花作据说三万多件。而且他是第一位活着旧看见自己的作品被罗浮宫收藏的画家。

梵高,早于毕加索的立体画派,属于印象派,也是印象派的开山鼻祖。因精神问题曾经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最后因神经病跳河自杀。

说实话,梵高的作品在西方也是曲高和寡。在中国的欣赏者、追捧者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很难看出(猜出)作者到底表现什么的画作很不容易被大众认可。

换句话说,在中国人看来,他们更喜欢那些写实的作品,比如中国画的“工笔画”;或者画作中留给人们并非漫无边际的遐想。

那些纯粹用线条,借助光线、透视而做的意象派、野兽派,或者街头涂鸦等等超现代的画作很难在中国人当中找到知音。

说到影响,当然是“大众化”的毕加索;而绝非“小众化”的梵高。


闲看秋风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