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类人:社保交满15年也无法领取养老金!

这三类人:社保交满15年也无法领取养老金!

1、没有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的人

许多人不了解“退休”的概念,以为四五十岁没有工作就算是退休了,其实我国退休年龄是有明确规定的。跟你是否有工作无关!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男性职工60岁。不过我国“延迟退休”一直在讨论阶段,未来退休年龄很有可能还会推迟。

2、没有及时参加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的人

自4月1日起,依照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为了防止部分人冒领养老金,多地开始进行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

如果没有及时参加资格验证,那么相关部分将不会发放养老金。所以就算你交满15年,也达到了退休年龄,但是没有去进行资格验证,都不会发放养老金!等到资格进行验证后,才会发放之前没有发的养老金。

3、异地交社保,不符合社保所在地领取规定的人

不少人在年轻时是会选择去大城市工作的,自然社保也是按照当地的政策缴纳,如果你不符合社保缴纳地的领取条件是无法领取养老金的,只能回原籍领取。

这五种情况:将被暂停发放养老金!

如果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保机构将停发或暂时停发当事人的基本养老金,待重新组织有效认证确认其生存状况后,再予恢复并补发停发期间的养老金:

1、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间进行认证或不能提供有效认证材料的退休人员;

2、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其亲属或利害关系人申报失踪或户口登记机关暂时注销其户口的退休人员;

3、被判刑收监执行的退休人员;

4、已确定死亡的退休人员;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数学运算题中的容斥原理

目前,行测考试中容斥原理主要考察两集合型和三集合型。

一、两集合型

两集合型主要考察公式:

满足条件A的个数+满足条件B的个数-AB同时满足的个数=总数-AB都不满足的个数

在这个公式中,一共涉及5个数字,容斥原理的两集合题目中会直接或间接给4个数字,求剩下的一个数字,直接代入公式即可解题。

【例题】一个俱乐部,会下象棋的有69人,会下围棋的有58人,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12人,两种棋都会下的有30人,问这个俱乐部一共有多少人?( )

A.109人B.115人C.127人D.139人

【解析】A。条件A指会下象棋,条件B指会下围棋,直接代入公式:69+58-30=X-12,可解出:X=109,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二、三集合型

三集合型主要考察两个公式:

(1)满足条件A的个数+满足条件B的个数+满足条件C的个数-AB同时满足的个数-AC同时满足的个数-BC同时满足的个数+ABC都满足的个数 = 总数-ABC都不满足的个数

(2)满足条件A的个数+满足条件B的个数+满足条件C的个数-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2×ABC都满足的个数 = 总数-ABC都不满足的个数

当题目中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分开给时,代入第一个公式;当题目中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一起给时,代入第一、二个公式。

【例题】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

A.120B.144C.177D.192

【解析】A。该题中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是一起给的——“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因此代入第二个公式:63+89+47-46-2×24=X-15。可解出:X=120,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误区一:望文生义

【例题】 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点拨】“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将“差强人意”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与其本义几乎相反,属望文生义。

误区二:忽视多义

多义成语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成语。对于这种成语,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只关注了成语的常用义,而忽视了成语的其他含义。

【例题】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点拨】考生若只将该句中的“想入非非”理解为“胡思乱想”,则很容易据此认为其用在此处不恰当。其实,“想入非非”也可理解为“人的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之义。而本句中恰恰使用的是后者,是恰当的。

误区三:断词取义

断词取义是指在理解成语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语素的意义,从而作出错误或片面的解释的现象。

【例题】 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点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句中只断取了“首”所含的最先、最早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属断词取义。

误区四:形近、音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在理解时极易混淆。对于这种题目,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从成语的相异语素入手进行辨析,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成语进行归纳总结。

【例题】 辽宁队小伙子们不孚众望,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助威声下,最终以3比0战胜对手,取得春节后的第一个主场胜利。

【点拨】“不孚众望”意为不能使群众信服。这与句中表达的取得胜利的意思不相符。此处应用“不负众望”,表示不辜负群众期望的意思。这两个成语的区分可从“孚”与“负”的意思入手:“孚”意为令人信服;“负”意为辜负。

一、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和材料意识。

要吃透材料,用材料作答,要明白乱七八糟的材料背后其实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读完材料要问自己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二是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三是问题的表现是什么,四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五是对策是什么。

二、阅读的基本套路:两遍三步法,用30-40分钟。

第一步:勾画关键词或者关键句,

1.首尾句原则

2.关联词原则

3。常见词原则

4.观点性原则

5.材料两分法(理论性材料和事实性材料)

第二步:概括段落大意。

最重要的是把握材料的整体性,材料之间的关联性

第三步:归类整理,形成有逻辑的整体

遵循同意合并,异意罗列的原则

第四步:规范作答

要做到详略得当,客观明了

三、小题作答技巧

抓住两个要点,关键词和连词。省考一定要注意一个真理,抄原文!所以,小题直接从原文里抄关键词,关键句也行,但不要大篇幅的抄,要注意度。连词就是为了做到有条理,其实条理非常简单,就是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等

四、大作文写作

大作文结构=提出观点+阐述意义+分析原因+过渡+提出对策+总结升华 。

第一段,提出观点。这段一共两句话,约150字。第一句话,从题目中来,用一句比较有文采的句子概况下题目,第二句话提出观点,提观点必须直截了当,观点要鲜明,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总之,第一段两句话,第一句话要写的有文采,第二句话要直截了当。

第二段是阐述意义。意义一般写四点,首先、其次、再次、此外,要成四句排比句,写出气势来,排比句要注意意思的递进关系,意义由小往大写。

第三段是分析原因。原因要抄原文,从材料中抄过来,必须忠于原文,忠于原文不等于大段大段的抄袭原文,要注意度。

第四段,过渡段。一句话,写得要有文采,把措施引出来。

第五段,提对策。对策一般提四点,写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格式。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头四句,要一目了然成排比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