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务员:多省取消招录计划,部分津贴补贴也将遭砍!

2018年,公务员热依然还在,话题也依然没有冷却!这段时间2018公务员多省联考的成绩一个接一个的出炉了,考试过后一个个进面的学子们还没等欢呼雀跃,他们面前的前途又充满了未知的发展!

2018公务员:多省取消招录计划,部分津贴补贴也将遭砍!

中国人以官为大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也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现在的公务员热,而今年公务员的政策发展,意味着这个职业不再如人心中的那种“铁饭碗”,而是在像新的方向发展!多省取消了公务员招录计划,部分津贴补贴也将变得正规化,现有不符规定的也将被砍!

取消招录计划的省份:

河南省

河南省公务员局也在4月27日就类似问题答复道,“机构改革期间,我省没有新的公务员考录计划。”

4月28日,有网友向河南濮阳市委书记提问道,“今年机构改革,听说所有编制暂停,那每年一次的公务员考试会停了么?”当天,濮阳市委作出回应: 经咨询,机构改革期间,我省没有新的公务员考录计划。

另外辽宁省已经连续3年不招录新的公务员......还有其他省份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再说下津贴!

将被砍的,也是基层公务员切身相关的这些津贴:

例如

奖金——违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公务员奖励的规定,以各种名义向职工普遍发放各类奖金的;

补贴——实施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并发放补贴后,继续开支相关职务消费和福利费用的;

休假补贴——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值班费和未休年休假补贴的;

公积金——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节日福利——借重大活动筹备或者节日庆祝之机,变相向职工普遍发放现金、有价证券或者与活动无关的实物的;

各位看官,你认为,未来的公务员,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应试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间通常控制在20分钟以内,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要给各位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1.谦逊有礼的态度

考生从进入面试考场到面试完毕都要礼貌待人,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进入考场时,考生应主动向考官问好,但礼貌的表达要适度,过于拘谨,会显得紧张或不自信;过于夸张则会显得言不由衷,都会影响考官对考生的看法。

2.正确有效的倾听。

优秀的谈话者都是优秀的倾听者。虽然面试中发问的是考官,考生的答话时间比问、比听的时间多,考生还是必须要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因为考官讲话时留心听,是起码的礼貌,考官刚发问就抢着回答,或打断考官的话,都是无礼的表现,会令考官觉得你不尊重他。

3.冷静客观的回答

面试的主要内容是“问”和“答”,在面试中,考官往往是千方百计“设卡”,以提高考试的难度,鉴别单位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在具体面试时,考生若遇到不熟悉或根本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不懂装懂,牵强附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坦率承认自己不懂,这样反而能得到考官的谅解。

面试中,考生也会遇到一些过于宽泛的问题,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对问题的意思不甚明白。此时,考生决不能“想当然”地去理解考官所提的问题而贸然回答,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搞清楚,请求考官谅解并给予更加具体的提示。

4.合理控制时间

超时是严重的“犯规”(考官通常不会允许),时间剩余太多则会显得回答不充分,因此要科学部署时间。通常每个问题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最好的时间分配是,准备作答控制在1分钟以内,回答3分钟左右。当然,具体的时间分配还要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来定,例如在考试中可能出现如下试题:“请作一自我介绍,时间1分钟”“请以‘奋斗’为题作一5分钟的演讲”“请介绍一下你自己,时间3分钟”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考生要想取得面试的成功,就要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地学习,不断积累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祝愿所有参加面试的考生朋友能够顺利过关,实现自己的理想!

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是相辅相成的。笔试通过是基本的要求,接下来才能进入面试,面试是在笔试的基础上对于考生更加全面的考察。笔试入围者相当于一只脚已跨入事业单位的大门,胜败就在面试这一举。进入面试关卡,大家又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笔试和面试都占总成绩一定的比重,虽然笔试成绩较高者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大多数考生的笔试成绩未有明显的差距。

面试就成为了大多数学生反败为胜的机会。面试的考察相对于笔试更加的灵活,因此,笔试入围者不管笔试排名情况如何,都应该认真备考面试,为取得最终的胜利拼搏。在进行笔试备考时,对当前的形势和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有了一定层次的理解和领悟,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这些能力在面试中也都会表现出来。总之,笔试为面试打好理论基础。

备考面试时,应从经历过的笔试中获得些什么呢?一、从笔试备考中增加知识量和信息量,丰富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二、对备考申论中积累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培养出的政治理论素养,在面试中以面试的形式进一步提炼升华;三、在备考申论中使用的答题套路和模板,同样可用于面试答题中,尤其是在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措施时可灵活使用,备考申论时积累的名言警句也可用于面试答辩中;四、经过笔试锻炼出来的良好心理素质继续在面试中保持,促进面试正常发挥;五、笔试备考中的一些应试策略、作息计划和膳食安排也可适当用于面试备考中。

最后想说的是,面试与笔试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辩证的去看待这两门考试,首先,面试能从笔试中获益,笔试的内容为接下来的面试考生积累了素材。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面试不等同于笔试,面试考查的形式和要素更为综合,更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面试备考时,不仅应从笔试中吸取知识、经验和教训,还应该结合面试自身的特点,依照面试评分的要素和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培养所需的综合能力,加强应试技能。只有平时加强自己演讲能力的训练,才能在考场上有好的发展。

一、没有第二次机会---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效应,是指陌生人之间第一次交往与见面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它是通过言谈举止等一些行为,在对方头脑中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印象。一旦产生第一印象,相对稳定一直影响对对方以后的评价。第一印象既然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参加事业单位面试考试的考生,一定要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没有第二次机会。如何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首先,服装是面试礼仪中的重中之重,着装得体是良好印象的第一步。那么,着装时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正式、得体。男士应着深色西装,不可穿白色西装,不可着便装。穿浅色衬衣,着亮色领带与西装搭配。鞋子一律穿皮鞋,建议选择不系鞋带且款式正常、大方的皮鞋,鞋子的颜色尽量与裤子颜色接近,袜子切忌穿白色的,袜子的颜色也应尽量与裤子的颜色一致。女士的服装要求没有男士那么严格,但颜色尽量为深色。以朴素、大方为原则。女士既可以穿裤装又可以穿裙装,裙子不要太短。鞋子选择皮鞋,最好是黑色。

其次,良好的进场表现,为考生增加印象分。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先敲门,敲门声要清脆、节奏适中,声音不要过大又不要过小。考生经允许进门后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的与考官进行眼神交流,同时,走向考生席。然后,向考官问好,“各位考官,早上(下午)好,我是第XX号考生”,问好完毕后,向考官鞠躬,鞠躬不要过浅也不要过深,一般以30度为宜。得到考官允许,方可落座。入场看似很简单,但是,一些考生有的细节做不好就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希望考生,在考试之前反复练习,形成一个行为模式,那么走到考场上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不会出太大差错。[page]

二、注意表述,换一种说法---会让你的答案层次提升

很多考生都会存在这样的误区,只要在面试过程中语言流畅、有逻辑性,同时,给出自己中肯的回答就一定能得高分,其实不然。有时候同一句话有好几种说法,但是,肯定有一种让人听了更容易信服。现在拿个面试真题的例子给大家说说。例如:依据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请谈谈你的缺点。对于这个题,很多考生就认为,既然是说缺点,那就诚实的说说自己的缺点。他就会这样答“各位考官,根据我对自己的认识,我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老师给大家支一招,对于这个题考生可以这样答“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为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也不例外,我认为自己的缺点是------”。这样一种说法,比前一种说法更容易得分,因为这种说法先给自己做好铺垫,所有人都有缺点,自己也有缺点,但听起来就更容易被考官接受。而前一种说法,直接进入主题,说自己的缺点,让考官觉得,面前这个人很不堪,尽管这个题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缺点。所以,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表述,可能换一种说法就让你的答案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善用事例,让你的表述更加充实

很多参加事业单位面试的考生都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总是无话可说,回答问题的时间总是明显不足。中公教育专家帮你解答这个问题。事业单位考生在得到面试通知,到去参加面试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月。让很多考生迅速增加自身积累已经是不可能了,比如,名言警句。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的答案更加充实饱满,就直接以真题为例子,给大家形象的讲一下。例如,猎豹是动物中的奔跑冠军,但追逐猎物时,如果奔跑速度过快、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超负荷运转,窒息而死。为此,猎豹采取的做法是在30秒的时间、800米的距离内,等待下次机会。从猎豹的生存智慧中,你得到什么启发?考生们都会从猎豹的这一生存智慧中得出很多启示:找准定位,量力而为;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等待时机,厚积薄发。仅仅说出些启示是远远不够的,而直接对得到的启示进行理论论证很多考生说不了几句话就结束了。如果在得到的启示后,做一个简短的论述后,再举一个例子,通过描述例子内容就更加充实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事例的积累,同时勤于思考,一个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可能可以说明不同的论据。这样考生的答案就会不断充实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