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代婦人為了丈夫騙女兒,害死了女婿,一個成語因此產生

春秋的時候,鄭國大臣祭仲專權,令鄭國的國主鄭厲公很不滿,於是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他。雍糾愛國主多過愛岳父,所以他要大義滅親,為了國家殺掉岳父。雍糾策劃了一下,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時殺掉祭仲。

雍糾的妻子雍姬就是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這件事很糾結啊,一方是父親,一方是丈夫,都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她該幫誰呢?到底是父親親近,還是丈夫親近呢?雍姬想了半天,也得不到答案,於是她準備去請教自己的親人,也就是她的母親。

一個古代婦人為了丈夫騙女兒,害死了女婿,一個成語因此產生

雍姬回孃家問母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

生薑還是老的辣,老婦人騙個年輕婦人不成問題,當老孃的自然希望女人心向孃家,看父母比丈夫重要,於是雍姬的母親說:“這世上的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可父親卻只有一個,誰都取代不了,怎麼能夠相比呢?”

雍姬得到了答案,就決定幫父親。於是雍姬就告訴她的父親祭仲說:“雍糾不在家裡宴請您,而在郊外宴請您,這件事一定有問題,我很懷疑,所以告訴您。”

於是祭仲就殺了女婿雍糾,把雍糾的屍體擺在周氏的池塘邊。鄭厲公夠義氣,用車裝載了雍糾的屍體逃離鄭國,鄭厲公感嘆道:“雍糾這個人沒見識,大事和婦女商量,他是自己作死啊。”

而雍糾的妻子雍姬後來怎樣,史書上沒有記載,應該是改嫁了吧。因為她的母親說任何男人都可以當一個女人的丈夫。

一個古代婦人為了丈夫騙女兒,害死了女婿,一個成語因此產生

這段史料給世間留了一個成語就是:“人盡可夫”。後來這個成語就變為貶義詞,用來形容作風不正派的女人。

其實雍姬是被她母親騙了,她忘記了,她的父親正是她母親的丈夫,她母親這樣說,就是為了幫助丈夫。就如一個老太太總愛教育女兒說:“寧舍懷中子,不捨孃家後代人。”如果讓這個老太太去教育她的兒媳婦,老太太就不會這樣說了。

是父親更親近一點,還是丈夫更親近,這個問題根本沒法回答。雍姬的老孃說丈夫可以有很多個,父親只有一個。可是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有了後孃,就有後爹了。親生子女不如半路夫妻。”為了後妻虐待子女的父親在世間並不少。

一個古代婦人為了丈夫騙女兒,害死了女婿,一個成語因此產生

就算沒有後妻,能把女兒看成心中第一位的父親也很少很少,女兒總是在排在妻子和兒子後面的,那女兒又何必看父親比丈夫重要呢?

反正雍姬提出的問題難以回答,其實這世間應該是誰對你最好,誰就最親。雍姬的母親騙了女兒,成功地保護了丈夫,還給世間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人盡可夫”,可惜後來轉了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