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

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享單車的形式,從阿里處獲得了17.66億元借款。隨後車東西第一時間查詢了工商資料,發現戴威名下“上海奧佛合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確實有兩筆動動產抵押信息。

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

戴威操作的兩筆借款合同

一、444萬輛單車換17億借款

據工商信息服務平臺天眼查資料,上海奧佛合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0萬美元,法人為ofo創始人戴威,監視為戴威的同學,ofo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張巳丁,股東則只有“OFO(HK)Limited”。很明顯,上海奧佛合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戴威所控制的殼公司。

工商信息顯示,上海奧佛合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於2018年2月5日和2月12日,分別登記了兩筆抵押借款信息。

在這其中,第一筆借款的抵押權人為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抵押物為444.7萬輛共享自行車,借款金額5億元。第二筆借款的抵押權人為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借款金額12.66億元,抵押物同樣為共享自行車,但有趣的是這筆借款的抵押物數量為“浮動數量”,意思就是說,想抵押多少臺就抵押多少臺。

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

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

兩筆借款細節

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就是阿里旗下的天貓,而第一筆借款的抵押權人——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則由螞蟻金服100%出資設立,仍然是阿里旗下公司。

今年年初,有媒體報道稱ofo正在與阿里接觸以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本次兩筆借款消息的曝光,也標誌著這一傳聞的塵埃落地,不過兩筆借款加起來只有17.66億元人民幣,與此前10億美金的傳聞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查詢完工商信息後,車東西也與ofo方面取得了聯繫,但對方表示對此事不予置評。

二、風暴眼中的ofo

2017年夏天開始,共享單車行業出行了過山車似的動盪。

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

先是悟空單車、3V Bike、酷騎等一大批中小玩家被ofo摩拜所衝擊而不斷倒閉,到年底緊接第三名小藍單車也宣佈拜拜,共享單車行業似乎只剩下ofo和摩拜兩個頭部玩家還有看頭。

但隨著關注點的聚焦,頭部玩家也被曝其實日子並不好過。

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

ofo起訴騰訊科技

車東西此前經過採訪多為供應鏈人士,瞭解到了ofo的更多運營細節,包括拉長了對供應商的賬期、在交易中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等,均說明ofo在資金上確實出現了一定的壓力。

與此同時,進入下半年後天氣逐漸轉冷,騎行人數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車東西1月中旬在五道口地鐵站門口進行過調查,發現在6—7晚高峰這一個小時內,一個ofo停放區的81輛共享單車只被用了30次,使用率不足40%。

3月4日,據國內媒體報道,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已經通過抵押共

五道口一個單車停放區

一方是資金供應緊張一方是業務業務量明顯下降,ofo當時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更糾結的是ofo的內部問題。

從股東構成來說,ofo內部有以CEO戴威為首的創始團隊、第一大機構股東的滴滴、想短期持有的投資機構/人(朱嘯虎)、想要長期投資ofo的小米系等四大派系。

雖然各家投資ofo的出發點不同,但在業務的快速增長期,各家基本相安無事,看數字瘋長即可。但進入國內市場開發完畢面臨增長瓶頸、運營成本不斷上升的平穩期後,不同股東之間的分歧變開始放大。

例如希望短期持有的朱嘯虎等股東,則開始宣稱ofo與摩拜合併是唯一出路的論調,急於退出;希望保證自己後院安全的滴滴,則一直在謀求將ofo納入自己的大出行體系之中,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而以戴威為首的創始團隊,則既不願意合併,又不願意淪為滴滴的“附屬”,不僅頻繁與第一大機構股東滴滴出現摩擦,如踢掉滴滴在ofo安排的高管、戴威利用一票否決權否掉滴滴的建議等。

在這種局面下,滴滴一方面設置青桔團隊開始自建共享單車體系,另一方面又APP中推出共享單車開放平臺,開始接入ofo之外的第三方共享單車,頗有種要自立門戶的感覺。

而戴威帶領的創始團隊,則開始尋求外部支持。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在ofo和摩拜完成將近10輪融資後,有實力能夠接盤的,則只有BAT這種體量的玩家了。

在車東西看來,共享單車行業在2016年至2017年夏天這段時間確實出現了矇眼狂奔的瘋狂現象,但在行業成熟增長放緩後,擺在共享單車公司面前的頭號問題,也從融資快跑,變成了精細化運營,到底ofo和摩拜誰能夠笑到最後,共享單車行業的商業模型到底能否成立,也許今年就能看出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