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种当官的制度,出身底层的你会不会感到寒心呢?

有人经常说唐朝是门阀制度,权力是权贵的蛋糕,随意划取,和底层读书人没关系。

宋朝有一种当官的制度,出身底层的你会不会感到寒心呢?

真是这样吗?

恰相反!唐朝的取材,底层出身的甚多。如太宗的宰相马周,如玄宗时的崔圆,代宗时的杨绾和元载,德宗时的宰相乔琳,工部尚书鲍防、盐铁使李若初,宪宗时的御史大夫马摠,尚书左丞崔从,文宗的宰相宋申锡,以及户部侍郎王彦威,懿宗的宰相赵隐,唐末的柳璨,以及还有柳公权,都出身贫寒,一跃龙门。

宋朝有一种当官的制度,出身底层的你会不会感到寒心呢?

他们靠的什么?当然是自己的才学。唐宪宗时的宰相权德舆说过:“自开元、天宝间,万户砥平,仕进者以文讲业,无他蹊径。”全凭真本事考出来的。

宋朝呢?很多人故意忽略恩荫制。也就是甲做了大官,甲的子子孙孙都要享受祖宗的福荫做大官,至少可以免除赋役。这一点,唐朝比不了宋。唐玄宗时的宰相宋璟死前,就对儿孙们说:比见诸达官身亡以后,子孙既失覆荫,多至贫寒,斗尺之间,参商是竞。

说明唐朝没有祖宗做大官,子孙跟着享受的。北宋大思想家李觏对本朝的恩荫制痛加斥责,“古之贵者,舍征止其身耳。今之品官,及有荫子孙。当户差役,例皆免子。”比如太宗时的吕蒙正,有个5岁的儿子,宋太宗就要封这个幼儿品秩,这是当时的制度。

宋朝有一种当官的制度,出身底层的你会不会感到寒心呢?

吕蒙正推辞掉了,但也说明,如果他不推辞,幼儿是可以享受的。

以后不要再吹捧宋朝什么是社会所有阶层的天堂了,那只是极少数权贵的天堂。宋朝是有一些底层读书人通过自身努力当上宰相,可哪朝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