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讓“國寶”大熊貓健康成長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瀕危動物。上世紀80年代,一批特殊的“貴賓”——6只大熊貓來到成都市北郊斧頭山上一個5公頃的苗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由此誕生。30多年過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網絡媒體走轉改」讓“國寶”大熊貓健康成長

圖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李旭 攝

走進大熊貓基地,四周翠竹蔥籠,綠樹成蔭,花香鳥語,空氣清新,山野風光和人工景觀巧妙融合。在精心佈置的園區內,多隻大熊貓慵懶地坐在地上,抱著竹葉和竹筍啃食起來。

大熊貓“芝士”與“芝麻”在基地可謂是大名鼎鼎,它們伶俐可愛的身形很受參觀者“追捧”。兩隻大熊貓2017年4月24日出生,是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誕生的第一對雙胞胎幼崽,也是2017年全球第一對新生圈養大熊貓雙胞胎。

通常情況下,野外生存的大熊貓如果生了雙胞胎,通常只能養活一隻,但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豐富的胎育幼研究經驗使產下的大熊貓雙胞胎幼仔都能存活。這兩隻大熊貓從2017年出生時只有100g,現在已經長成超過了20公斤的小圓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飼養員介紹,“芝士”和“芝麻”目前都非常健康,精神狀態和採食情況都不錯,每天能吃很多食物。

作為2017年新生的第一隻大熊貓,“芝士”被任命為基地2017級熊貓“班長”,它似乎特別喜歡和“同班”女熊貓玩耍,還時不時走到櫥窗前與觀眾們互動,經常逗得遊客哈哈大笑;而它的弟弟“芝麻”大多數時間處於不同角度的“臥躺狀態”,要麼側臥、要麼躲在壘砌的山石後睡覺。

「網絡媒體走轉改」讓“國寶”大熊貓健康成長

圖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參觀者給大熊貓拍照。 李旭 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讓“國寶”大熊貓健康成長

圖片裡的陳舊設備,曾經為大熊貓繁育研究作出貢獻。 李旭 攝

據介紹,基地研究領域涵蓋繁殖生物學、保護遺傳學、胚胎工程學、營養學和生態學等多個學科。其中大熊貓雙胞胎育幼研究使大熊貓幼仔成活率從上世紀90年代前的34% 提高到90年代後67%。此外,基地還擁有圈養大熊貓人工授精技術研究和大熊貓超早孕診斷研究,人工授精技術將大熊貓產仔率提高了11.2%,超早孕診斷研究首次實現了大熊貓著床前妊娠診斷,將大熊貓人工授精次數從3.46次降到1.46次。

“截至2017年10月,我們這共繁育了166胎、255仔,現存184只大熊貓。目前,在未從野外捕獲一隻大熊貓的情況下,園內已有大熊貓97只,野放中心13只,國內其他動物園展出42只(不含成都動物園4只),國外20只(美國4只、日本8只、加拿大2只、西班牙4只、法國2只)。我們的宗旨就是要讓“國寶”大熊貓健康成長,更加開拓和昇華大熊貓這個文化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員介紹。(中國網信網 李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