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奇特的诈骗团伙:成员之间素不相识从未谋面!

他们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失败,继而转移阵地到网络上寻求“慰藉”;

线下,他们素不相识从未谋面,却在线上“抱团取暖”;

他们“志同道合”结伙作案,但仍各怀鬼胎相互提防……

近日,广州白云警方打掉了这样一个奇特的诈骗团伙,一举抓获6名团伙成员。

这个奇特的诈骗团伙:成员之间素不相识从未谋面!

犯罪嫌疑人指认被警方缴获的作案工具。

非法经营公司,老板心虚被骗

2018年5月3日,广州市白云区京溪某公司陈经理接待了一男一女2名面试者,该2人一进公司就开始四处张望,虽然与其他紧张不安的面试者表现不同,但陈经理也没多想。不久,其中一名面试者称要上厕所,打开了办公室的大门。就在此时,4名自称是“刑侦民警”的男子来势汹汹地闯入公司,其中2名身穿“警服”的男子径直进入陈经理的办公室,驱使其他人员离开后,与陈经理展开了近2个小时的“谈判”。

2名“民警”声称陈经理的公司涉嫌违法经营,“如果给钱的话,事情‘还可以谈’,不然就抓你去坐牢”。陈经理表示,公司曾因非法经营被查处,由于心虚,他就被这样的套路给唬住了。经过一轮讨价还价,陈经理通过手机向2名“民警”提供的账户汇款36万元人民币。收到钱后,该4名男子随即离开公司。冷静下来后,陈经理越想越不对劲,犹豫了半天,最终打电话报警。

接报后,白云警方迅速派员到场,经验丰富的民警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经初步侦查,民警发现2名“制服民警”是在该公司厕所内换的假警服,嫌疑人在收到汇款后迅速驾驶一辆银色小车离开现场。通过银行查询,嫌疑人账户内的2万元已被人分数次在外地柜员机取走。民警立即采取措施,将该账户内剩余的34万元冻结,为陈经理挽回了经济损失。

白云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深入侦查,案情逐渐清晰:当日,该团伙中的2人先进入公司假装求职、从内接应,另外2人换上假警服冒充警察佯装办案、向公司负责人索要钱财,还有2人负责外围接应……一个以何某为首、冒充警察进行诈骗的作案团伙浮出水面。

民警围绕涉案银色小车开展调查,最终锁定了嫌疑车辆的位置。

5月8日,终于发现了主要犯罪嫌疑人何某的女友植某。民警果断上前将植某抓获。次日凌晨3时,一名男子低着头走进某酒店,经仔细辨认,确认这个人就是何某。民警迅速上前将其紧紧按住。

民警继续乘胜追击,通过侦查掌握的线索锁定了其他嫌疑人的落脚点,兵分多路迅速赶赴佛山、肇庆等地实施抓捕。经过4日4夜的连续奋战,其余4名同案男子相继落网。

网约“搞大事”,专门“黑吃黑”

经审讯,何某供认了其冒充警察诈骗36万元的作案事实。当被问及其同伙时,何某却称他们互相以化名相称,其他身份信息一概不知。

警方原本以为是普通的团伙作案,如今却有了奇怪的发现——该团伙成员根本互不相识,在作案之前甚至不曾见过面!那他们是如何取得对方信任,又是如何联系和计划作案的呢?经查,原来他们是通过网络聊天工具相约作案的。

据何某供述,年前其因投资失利欠下巨款,急需找一条“来钱快”的捷径。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某发现了一个网络聊天群,“群里都是失业、失婚、失意的兄弟,大家同病相怜、一拍即合,一起交流‘赚快钱’的方法。”何某想到了一个冒充警察进行诈骗的方法,思来想去,决定铤而走险。他预先购买了假警服、对讲机等物品,随后与女友植某一起在网上寻找一些从事非法经营的公司并先期踩点。确定作案目标后,何某在群上发出“邀约”:“想做大事的请联系我!”不久便获得了分别来自江苏、广西、广东的4名嫌疑人的“积极响应”,6人决定结伙作案,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由于怕对方被警方抓捕后会牵连自己,该团伙成员都各怀鬼胎、相互提防,谁也不告知彼此居住的具体位置,甚至连对方真实姓名也无从得知。“见了面,咱们都心照不宣,从不打听对方隐私。反正干了事、分到好处,就说拜拜。”在赃款分配上,何某还留了一手。他向其他成员称只收到10万元,其余26万元则自己独吞。

何某还交代,此前其曾用相同手法在网上“邀约”了另外几名嫌疑人到广州市天河区某公司作案,成功诈骗了10万余元。之所以能得逞,皆因何某一直把作案对象定位在从事非法经营的公司上,利用该类公司负责人对警察、法律的畏惧和不敢报案的心理,从而连施“黑手”。

警方提醒

警察在办案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在抓获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后,民警会依法将其带至公安机关或指定地点,如派出所等进行审查;依法作出的处罚决定均会形成正式的法律文书,缴纳罚款或保证金也会有相应的凭据。所谓“给钱私了就不用坐牢”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审核 熊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