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今天跟大家分享3个提供个人效率的做事方法。

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1

PDF工作法

PDF方法也可以称为柳传志环。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复盘是由柳传志引入到做事的过程之中的。 PDF环:P代表 Preview,指沙盘; D代表 Do,指做的过程; F代表 FuPan,指复盘。“沙盘推演—执行—复盘”的流程就是PDF工作法。

它相当于让人三次做同一件事情:沙盘推演让他有预案,执行让他实际经历,复盘让他事后重来。通过这样一种方法,他可以对一件事情揉开了、掰碎了进行分析,经过充分咀嚼后,可以从一件事情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验、真相和规律。

1.沙盘推演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是指通过在沙盘上模拟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明晰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双方在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寻找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思路与出路,最终找到胜利的方法和路径,进而提高指挥官的作战指挥能力。

沙盘推演让你可以在做事情之前,在思维上先模拟一遍,让你做事情的时候减少陌生感,增加熟悉感,头脑中始终有沙盘推演给你的全局感,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执行,常常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不管是考核还是审查,人们都将注意力放在执行上面,几年前“执行”“执行力”“细节决定成败”等概念的火爆,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执行状况的不满意。

但是,一件事情完成得好与坏,不能仅仅盯住执行本身,还需要关注执行前后的阶段。因为要做好执行,关键是要执行的人们具备强大的能力,而这,不能仅仅靠在执行过程中解决。

3.复盘,则是与沙盘相反的另外一个方向。你已经有了沙盘推演,已经具体执行过了,前面两次做事的机会已经用完了。这个时候,再回去看看整件事情,看看自己的执行过程,看看执行过程与沙盘推演的差别。通过发问,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得到答案。通过第三次“做事”,达成最后的完满。

复盘其实并不仅仅是对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一遍,而是可以发现很多新的思路,得出很多新的假设,这对于做其他的事情,也有极大的帮助。

复盘的步骤只有四步:

1、回顾目标

  • 当初的目的是什么(期望的结果)?

  • 要达成的目标&里程碑

2、评估结果

  • 与原来的目标相比(做到了什么)

  • 与原来的目标相比(没做到什么)

3、分析原因

  • 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观/客观)

  • 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观/客观)

4、总结规律

  • 得到的经验&规律(不要轻易下结论)

  • 分析行动计划

复盘时要注意的误区与“5求”

不是——

  • 自己骗自己,证明自己对

  • 流于形式,走过场

  • 追究责任,开批判会

  • 强调客观、推卸责任

  • 简单下结论,刻舟求剑

而是——

  • 重在实事求是(求真)

  • 重在内容和找原因(求实)

  • 重在改进和提高(求学)

  • 重在反思和自我剖析(求内)

  • 重在找到本质和规律(求道)

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复盘这个方法适合团对和个人随时提升,随事提升。这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延伸阅读:

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2

单核工作法

核工作法是以注意力为核心的时间管理方法:特别适合自由职业者、艺术家、作家之类的人群,可以快速提升效率和工作质量,还能有效的对抗拖延问题。特殊适合沉迷于移动网络时代的人群挽回分散的注意力,把精力聚集在关键任务上。

※ 快捷清单:是单核工作法的核心。它最多存放 5 项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如果还要添加更多的任务,就必须删掉原有任务。

※ 单核时段:只用于专心处理快捷清单上的一项任务。以全景闹钟作为单核时段的结束。

※ 全景闹钟: 应该设置在分针的下一个竖直位置,例如 9:00、9:30、10:00,但距离现在不少于 25 分钟。在闹钟响铃时,把注意力从单核时段切换到全景时段。

※ 全景时段: 期间查看所有的待办任务,并且思考“拉金问题”(Lakein's question):此时此刻,我的时间最好用来做什么 ?

※ 颠倒优先级:是指把紧急任务排到重要任务之前,应该避免。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我们的长期目标才能实现。

方法非常的简单,一共只需要五个步骤:

1、问自己“此时此刻我的时间最好用来做什么?”

2、写下最多 5 项候选任务。

3、把全景闹钟设到下一个整点或半点(9:00、9:30、10:00……)。

4、开始工作,单单专注于这 5 项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5、当闹钟响铃时可以稍事休息,或者进入下一个循环。

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能适合所有人,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被人打断、随时会受到各种干扰或者无权安排自己工作任务的优先顺序,这种方法不适合你。

延伸阅读:

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3

OKR工作法

OKR早在1954年就被德鲁克提出过,他认为:“所有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没有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员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那么企业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

1999年,OKR进入Google。在实践了几个季度后,OKR就在Google“生根发芽”并发扬光大,一直沿用至今。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代表Objectives,可理解为企业目标;KR代表Key Results,表示关键成果、关键结果。

OKR天生就有两个典型特征:

  • 在精不在多:因为它是用来明确工作重心的;

  • 全体公开、透明:当你能够看到你的同级、小老板(直接上级)、中老板(间接上级)、大老板的目标时,你至少会把跑偏的罗盘调整一下方向。

OKR主要的目的是更有效率地完成目标任务,并且依据项目进展来考核。它的主要流程是下面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

(1)明确项目目标。

(2)对关键性结果进行可量化的定义,并且明确达成目标的/未完成目标的措施。

(3)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4)根据项目进展进行评估。

而对国内来说,更熟悉的其实是KPI,而KPI的流程则是这样的:

(1)进行人事组织。

(2)确定影响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并且确立KPI。

(3)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检测,并且进行实时监督。

(4)对有错误行为的人进行监督,更甚者开除。

通过两者的对比我们能够看到,OKR主要强调的是对项目的推进,而KPI主要强调的是对人事的高效组织,前者要求的是更有效地完成一个有野心的项目,而后者则强调的是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

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这个方法适合创新的企业及转型中的传统企业学习并应用,以达到最优结果。

延伸阅读:

新年伊始,推荐你学习这3个超好用的工作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