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hink 2018,看IBM技術的亮點與佈局

從Think 2018,看IBM技術的亮點與佈局

Think 2018 如約而至,歷來Think大會都會成為一場年度科技的盛宴,而此次也不例外,從大會上我們不難看到IBM在經歷轉型的陣痛後,正在迎來另一次蓬勃發展的前景,特別是以Watson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幫助IBM迎來新的機遇。

根據IBM於2018年1月18日發佈的財報,IBM第四季度營收為225.43億美元,同比增長3.5%,高於去年同期的217.70億美元,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來自於持續運營業務的運營利潤為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而戰略轉型業務增長比率為11%,佔總收入的46%。

整體而言,IBM已經終結了連續近兩年的收入下滑,這也許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拐點。已知的是IBM從五年前提出轉型,到如今形成以人工智能、雲計算技術為主導的方案解決商,期間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艱難變革,讓我們看到了一家百年企業的果敢,也許這就是IBM作為企業擁有長生命週期的原由。

回到Think 2018,在會議中存在諸多亮點,其中能夠看到IBM背後的強大雄心和長遠佈局。

推出Watson定律

IBM董事長、CEO、總裁羅睿蘭表示,科技行業正在迎來第三次指數性變革,這次新變革就是IBM的沃森定律,即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能夠給那些“當前的行業變革者”帶來更多的機遇。

羅睿蘭指出,與其他巨頭谷歌和微軟的人工智能相比,IBM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Watson主要是面向企業市場,尤其是在行業佔據主導地位的大型企業。為此,她特別提到幾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蘋果,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Verizon、以及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來著于丹麥的馬士基。

通過與蘋果在深度學習的合作,IBM推出了基於蘋果設備的Watson服務,意在幫助開發者為行業領導者打造更為安全、更為實用的AI應用,每一次的用戶行為都將進一步提升應用的智能程度。

與此同時,IBM發佈了Watson數據組件,這一組件可以幫助企業加速採用人工智能應用,通過Watson取得更為可靠的、深入的數據,幫助企業做出更為成功的決策。

在我看來,羅睿蘭提出的Watson定律,是IBM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推手,當人工智能從風口回落,只有落地的應用才能顯得更為真實。而Watson在商業應用上更進一步,在理念上提出新的創舉,也為未來IBM的業務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宣傳武器。

區塊鏈的應用

起源於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經過了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發展,已經從比特幣底層技術向泛金融科技以及更廣的產業互聯網技術擴散,經歷了基礎技術框架、企業級架構及解決方案、雲應用服務等多層次的技術演進,已經具備了商用的成熟度。

從Think 2018,看IBM技術的亮點與佈局

IBM董事長、CEO、總裁羅睿蘭

根據區塊鏈藍書包《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17)》,目前全球已經有24個國家在大力投資發展區塊鏈技術,90多個國家央行已經開始討論佈局和發展區塊鏈技術,全球90多個大型跨國公司加入了區塊鏈技術聯盟。而我國也把發展區塊鏈技術寫入了“十三五”信息化規劃,大力推廣和佈局區塊鏈產業。

據悉,IBM與馬士基集團聯合成立的公司,將聯合開發和推廣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貿易數字化平臺,供全球航運生態參與。這一平臺的使用將標誌著區塊鏈的正式商用化。新公司CEO懷特表示,全球貿易與運輸業發展向來比較強勁,而海上運輸的複雜性帶來更多的管理成本,想要對海上運輸實現數字化轉型,區塊鏈則是較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據瞭解,在商用場景方面,自2015年開始,IBM先後在金融、醫療、政府、能源、物聯網、碳排放交易等多種業務場景中嘗試區塊鏈的應用。其中,也包括IBM全球融資部門把區塊鏈用於IBM自身全球4000多家供應商的信用管理。在IBM所試圖推廣區塊鏈的所有業務場景中,金融領域主要由各大金融機構主導,技術廠商難以起主導作用,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產業規模足夠大、生態也足夠複雜,技術廠商有機會深入參與。

新技術的探索

第一,密碼錨定是一種可以防篡改的數字指紋,可以被嵌入到產品或零部件中,並與區塊鏈相鏈接。數字指紋有不同的種類,當與區塊鏈技術結合時,它可以成為驗證產品真偽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第二,全新的格加密技術,可以將數據隱藏在一種名為格的複雜代數結構中,這種全能的代數密碼學,也許能夠在未來瓦解黑客的攻擊。

第三,人工智能顯微鏡可以利用雲計算技術聯網部署到世界各地,IBM認為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有效的檢測水資源的狀況,有效的應對石油洩漏、赤潮等問題。

第四,通過技術應用,未來人工智能將消除偏見,通過保證算法的公平,而消除AI偏見,將能夠更為客觀的利用數據。

第五,量子計算在未來五年將走出實驗室,被專業人員以及開發人員使用,用來解決過去曾認為無解的問題。

通過Think 2018大會,我們再次看到了IBM基於技術上的雄心勃勃,面對轉型期的一往無前,給合作伙伴和生態圈帶來的更為積極的響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