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為什麼要和蒙古貴族長期聯姻?

Dorothy_Cullen

“備指額駙”制度指的是清朝時期滿蒙的一種聯姻制度,清朝規定由理藩院從指定的十三旗中選定備選額駙,並將公主、格格等指嫁。“額駙”一詞,是清代對滿洲貴族包括皇室女夫婿的專稱。固倫公主(皇后所生嫡長女)所嫁夫婿稱固倫額駙,和碩公主(皇帝庶女)所嫁夫婿稱為和碩額駙,一般的親王之女所嫁夫婿稱郡主額駙等等。滿蒙聯姻早在清朝正式前就醫出現,但是備指額駙作為一種制度,一直到了乾隆朝中後期才形成。

網絡圖

總體說來,清朝從蒙古王公貴族中選擇額駙經歷了幾個時期,在此過程中,“備指額駙”逐漸制度化。第一個階段便是清朝入關前的太祖太宗時期。這時期清朝尚未建立,還處於後金政權時期,為了進據中原,滿族必須聯合蒙古等民族,使其成為進據中原的藉助力量,因此滿蒙間的聯姻便開始了。這時後金主要是同勢力強大的漠南蒙古聯姻,與其通婚的蒙古額駙會被編入八旗組織內。比如說努爾哈赤就曾將族弟濟伯裡的女兒及其弟舒爾哈齊之女嫁給蒙古王公,以爭取蒙古的支持。

清太祖努爾哈赤

第二階段是順治初年到乾隆中後期,這也是滿蒙聯姻的鼎盛時期。此時清朝建立沒多久,政權不穩定,為了鞏固政權、延續大一統的局面,清朝需要籠絡作為統治中原內地的“屏藩”蒙古部,尤其是漠南蒙古,因此順治、乾隆皇帝對此極為重視。順治九年(1652年),清朝便設立了專門負責皇族事務的宗人府,其重要職責便是掌管皇族的婚嫁。這時,除了從漠南蒙古中選取額駙外,清朝還與喀爾喀蒙古、厄魯特蒙古有過聯姻記錄,這是清朝招納蒙古各部的重要手段。

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宴請蒙古王公

第三個階段是從乾隆朝中後期一直到清末,此時的清王朝統治趨於穩定,因此對蒙古各部的依賴也大大降低,其重要表現便是與蒙古聯姻的減少,出現了“備指額駙”制度。備指額駙一方面是清朝許諾與蒙古各部通婚,但同時又不著急大規模的進行聯姻,而且這時的聯姻範圍也縮小到了漠南蒙古等七部十三旗,包括喀爾喀蒙古、厄魯特蒙古等在內的蒙古許多部落都被排除在外。

備指額駙制度正式形成於乾隆中後期,但在道光年間,這一制度又被重申,因此很多人誤以為備指額駙是到了道光時期才出現的。其實,道光年間之所以再次將備指額駙制度編入《理藩院則例》,是為了改變嘉慶朝備指額駙制度鬆懈的情況。不管怎麼樣,備指額駙制度延續了整個清朝,直到清末,國力衰微,對蒙古各部的掌控力減弱,備指額駙制度也隨之瓦解。

參考文獻:

趙雲田:《清代的“備指額駙”制度》,《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4期。

喬吉:《從一份蒙文檔案看清代"備指額駙"產生年代》,《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年19卷第4期。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中的“備指額駙”續談》,《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26卷第3期。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林小靜


季我努學社

看過清宮劇或者其他歷史劇的人都會發現,清朝很多的后妃都出身蒙古,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姓“博爾濟吉特氏”。滿清入關前後,雙方聯姻達586次,滿洲共有430位宗室女遠嫁漠北,乾隆帝時代,就有179人遠嫁到蒙古。的確,在歷史上“滿蒙聯姻”是清朝的舊俗與大策。大量能夠女性嫁入滿洲皇族宗室,而也有不少的滿洲宗女遠嫁蒙古。


“南不封王,北不斷親”是清朝對於蒙古的三大策略之一。從後金太祖努爾哈赤開始,就開始與察哈爾蒙古科爾沁部(蒙古黃金家族正統後裔)進行大量聯姻。滿清與蒙古聯姻,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藉助蒙古之力入主中原;第二,通過聯姻穩定漠北局勢。

第一,藉助蒙古之力入主中原。

蒙元覆滅後的蒙古,仍舊有比較強大的力量,然而當時的蒙古有不少部落依附於明朝攻擊女真,女真因而與蒙古尤其是察哈爾蒙古科爾沁部進行聯姻,既能夠消除後顧之憂,又能夠增強自身實力,為後來入主中原奠定基礎。


第二,安定漠北鞏固統治。

千百年來,漠北一直都是整個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從當年的犬戎、匈奴、鮮卑、突厥、柔然到後來的蒙古等,遊牧民族的屢屢南下都讓中原非常頭疼。作為滿洲的盟友,但蒙古對於滿洲來說,一直也都是個威脅。所以聯姻也是拉攏蒙古安定漠北的一個手段。

然而滿洲的“滿蒙聯姻”與當年的和親並不相同,是一把軟刀子。滿洲遠嫁蒙古的宗女大多都是無法生育的。而除了聯姻以外,為了對付蒙古,滿洲還採取了“崇釋以制其生”、“分封以制其力”兩大手段,終究整個清朝,蒙古在清朝的地位還是很微妙的。


澹奕

滿蒙聯姻是滿洲政權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就定下的“三大國策”之一,一直持續了近三百年。滿清政權即使在入關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也依然是農耕政權與遊牧政權,具體地說就是,統治中原(內地)以北京為都,統治塞北草原諸民族的中心則在承德,承德實際上是滿清政權作為草原部落聯盟之長的王庭。而塞北諸民族的核心與主體,就是蒙古部落。


對於滿清統治者而言,滿蒙聯姻有強烈的政治實用主義色彩,同時也有天然的文化、血脈、習俗上的親近感。當初努爾哈赤在逐步統一女真諸部的同時,已經做好了抗衡明朝的準備。作為滿洲政權後方的蒙古,必須維持穩定,甚至成為助力。

努爾哈赤時代著重處理與林丹汗為首的蒙古察哈爾部的關係,他決定與科爾沁聯盟,以分化蒙古察哈爾勢力,為將來與明王朝爭雄消除後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明萬曆四十年(1612),努爾哈赤遣使迎娶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博爾濟錦氏,“遣使往聘,明安許焉。送女至,上具車服以迎筵宴如禮”,這應該是史載滿蒙之間最初的通婚活動。

在迎娶科爾沁明安女之後,努爾哈赤繼續推動滿蒙通婚,而形成了第一次與蒙古諸部聯姻的高潮。康熙的祖母,著名的大玉兒,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穆爾泰),也是科爾沁草原的公主。之後,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陸續迎娶了蒙古王公的女兒們,同時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蒙古貴族。通過聯姻,蒙古諸部也被編入了八旗,成為滿洲核心勢力的組成部分。

對於人口不足的滿洲政權而言,蒙古騎兵在滿清南下與明王朝的戰爭中起的作用,怎麼說都不為過。努爾哈赤之後,皇太極更將政治聯姻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在皇太極的9位后妃中,有6位是蒙古后妃,而且所立五宮皇后全是蒙古女子。

皇太極又將10名親女、2名養女嫁給了蒙古貴族。這12位下嫁皇女中,有6位是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的親生女,有2位是蒙古側妃和貴妃所生。蒙古后妃所生女再返嫁回蒙古各部,可謂親上加親,同時12位皇女所嫁的均是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說,這時的滿蒙聯姻實質上是滿族貴族愛新覺羅氏與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相互婚嫁的“世婚”。

清王朝的統治穩固之後,滿蒙聯姻更成為所謂“北不斷親”的國策。不過,隨著滿清政權的日漸穩固,滿蒙聯姻作為一種實用的政治策略,也自然慢慢鬆懈了下來。乾隆時代,正式規定滿洲貴族選擇蒙古額駙,只侷限於漠南蒙古東部七部十三旗的範圍,排除了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各部王公,也排除了漠南蒙古其它部的王公。不過,這一時期,很多蒙古子弟一直被養育在內廷,年長後與皇族公主指配,成為額駙。

終清一朝,蒙古騎兵始終滿清軍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一位為滿清王朝盡忠的蒙古騎兵統領,是眾所周知的僧格林沁,在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在對抗外國侵略者的戰鬥中,都活躍著僧王帶領的蒙古騎兵的身影。最後,隨著僧格林沁的戰死,蒙古騎兵也就退出了中國歷史舞臺。


毛劍傑

這是清朝對待蒙古的:“分封以制其力”;“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崇釋以制其生”三大政策中的第二個政策。

努爾哈赤逐步統一了建州女真,為進一步擴大力量,奪取大明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聯合林丹汗為首的察哈爾部蒙古的關係,讓逐鹿中原無後顧之憂,第一次通婚便是努爾哈赤迎娶科爾沁部博爾濟錦氏,這次通婚成功的分化了察哈爾蒙古,同時也拉近了滿洲與蒙古的關係,此後滿蒙通婚開始頻繁,著名的孝莊皇太后,便是蒙古族。

可以說,清朝建立初年,滿蒙通婚是八旗軍隊可以攻略中原的最強後援保證。通婚久了,甚至將蒙古人也編入自己的軍隊,便有了蒙八旗。

可以說,滿蒙真正的蜜月期是清朝初年,到了中後期,滿蒙聯姻就有了別樣的色彩。

作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在滿清奪取天下之後,便成了其北方最大的心腹之患,因此,為了讓其不要有入侵中原的念想,滿清統治者依舊保持與蒙古的聯姻,這是對蒙古的懷柔之策。

除此之外,對蒙古人的防範還有以下幾點:

1.將蒙古分封諸王,分封到各地,讓其難以凝聚成為一體。

2.在蒙古大力推廣喇嘛教,規定各家必須有人當喇嘛,用宗教的形式弱化蒙古的侵略性。

3.層層關卡將漢蒙相隔,最大程度上限制蒙古人的漢化,不準蒙古王公請內地書吏學習漢文化,公文不許使用漢文等。這是因為他們知道,滿清的強大,與學習漢文化是分不開的,他們當然不希望蒙古成為第二個自己。

到了道光時期,甚至還規定蒙古人只能取滿文音譯的名字,禁止取漢名。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終清一朝,除了初年的幾次小規模叛亂,蒙古沒有對清朝的統治產生過威脅,這說明滿清的長期滿蒙通婚、推廣喇嘛教以及禁止蒙古漢化的政策還是十分有效果的。


明離子

清朝立國之前,在關外同蒙古人也是敵人。後來蒙古衰落了,滿洲政權為了集中精力對付明朝,就開始用聯姻的方式籠絡蒙古。

滿清皇太極就曾娶蒙古貴族女子為妻。他的一個妻子曾是蒙古部落首領,皇太極打敗那個部落後,直接把這個首領娶回來當了老婆,這個部落自然也就徹底歸順清朝了。

而她這個老婆還帶過來自己跟前夫的女兒(你沒看錯,為了籠絡這支部落,皇太極寧願娶了這個寡婦首領),女兒長大後,他老婆把這個女兒嫁給了多爾袞為妻(好像是多爾袞,我記不清了)。

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海蘭珠,就是蒙古貴族的公主,海蘭珠的親妹妹,就是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也是蒙古人,姐妹倆一起嫁給了皇太極!

以後歷代清朝皇帝都重視與蒙古的關係,皇子們將蒙語列為必學課程,皇帝們都納蒙古貴族女子為妃子,目的只有一個,保證蒙古不發生叛亂。

蒙古人的戰鬥力,清政府是知道的,清政府入關後,吸取明朝的教訓,為了不用像明朝一樣投入大量金錢和人力物力防守長城,也為了徹底根絕蒙古人反叛,清朝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除了聯姻,清政府還採取了讓蒙古人信喇嘛教,建立盟旗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消除了蒙古人的反抗野心,劃定牧區,控制住了蒙古人的遊牧習慣,把遊牧變成了定牧!

孝莊太后

對於不聽話的部落,清政府就採用武力鎮壓,期間蒙古葛爾丹部發生過叛亂,但康熙三次征討葛爾丹,徹底消滅了葛爾丹,而且震懾了其他蒙古部落,從此以後,蒙古貴族們再也不敢叛亂了!

雖然遊牧變定牧導致內蒙古西部地區草場逐漸出現沙化,但確實讓清朝統治者再也沒有擔心過北部邊疆的安全!也為當時的中國百姓減掉了一大賦稅!

清軍征討葛爾丹


武六七

“和親”,不僅僅是滿清喜歡這種用聯姻的方式,來加強鞏固自身的統治權,中原各個統治時期用這種方法也是由來已久了,滿清皇室在蒙古族強盛時期長期受到欺凌,而長期保持與蒙古貴族通婚,自然是為了保持自身的統治穩定為主要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