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偷懒,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幸运

别再偷懒,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幸运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的就是血脉和家庭传承中的客观规律,斯坦福大学近期研究表明,美国每年仅有百分之四的年轻一代实现了阶级的跨越,斯坦福大学专门做了一个数据比对分析,建立了一个数据来表示阶层固化程度,而这个系数,丹麦是0.15,加拿大是0.29,日本0.34,而美国则是0.47,比巴基斯坦还要高。

01

寒门再难出贵子。

前段时间一个北京四中的学生在网上火了起来,因为其的一番言论被写成了一篇《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并在网上迅速转发和被阅读。其严明,偏远城市乡村的孩子跟他们这种北京中产阶级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家庭教育的高度,都已经拉开了很难弥补的差距,当你在玩泥巴时,别人已经在自己组装最新式的航模,这中间的差距之大之可怕引人深思。

无论是“门当户对”还是“拼爹”,这些词无不赤裸裸的说明阶层固化的影响力,但是,最好的消息是阶层固化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扇小小的窗户,即使过程坎坷艰辛,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尝试去突破父母阶层的禁锢。

02

最坏的时代和最好的时代

就中国来说,我们打破阶层固化的牢笼相对美国来说还较为容易,就单纯从大数据来看,近些年中国经济呈爆炸式增长,直到一到两年前,增长趋势才开始放缓,许多家庭从温饱大步跨入中产阶级。

虽然中国的阶层固化也已经开始出现,但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还没有那么严重,所以通过读书等方式努力,我们还能赶上末班车,打破阶层固化,取得长足发展。

03

阶层不同其实更多体现在思想差异

众多先例证明,只要刻苦努力,一个中产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在大学毕业后很快步入中产阶级,而一个公务员家庭的孩子,很快就能走上从政之路,这不仅仅是因为父母遗留的物质基础和人脉资源,更多的是因为思想的不同。

前段时间出现了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欢乐颂》,里面刻画了住在一个小区同一层阶层不同的四个人,很形象的刻画出了阶层固化的问题,总裁的女儿创业总是比一般人轻松,因为不管是公司管理还是商业应酬,从小的家庭教育都会给予她帮助,而一个底层家庭的孩子很难在同一平台与这些人竞争,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思想的差异。

04

父母的阶层和格局会影响孩子的职场表现

从小父母耳濡目染的教育,会让一个孩子带上这个家庭的标签,知识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在研究型工作中走的更远,因为沉着冷静是父母在工作生活中的常态,而商人家庭的孩子如果走上职场就更容易成为办公室里的润滑剂,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通常都比较会“来事儿”,在同事之间非常圆滑,且很会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底层家庭的孩子,大多在视野格局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遇到问题时,更容易惊慌失措,而出现差错,所以,其实父母的阶层对我们的影响,要远远深于一般人的认识。

别再偷懒,因为父母的阶层决定了孩子的起点,别再偷懒,因为父母越努力孩子才会越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