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慢設計,還做什麼露營地--淺談國內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私家車保有量的迅猛增長,人們對於休閒、旅遊、度假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自駕旅遊逐漸成為年輕、時尚型旅遊者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旅遊者週末、節假日出遊的第一選擇。據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與中國旅遊車船協會聯合發佈的《中國自駕遊年度發展報告(2014-2015)》顯示,2014年自駕車出遊人數約為22億人次,較2013年增長8%,約佔年度出遊總人數的61%。

作為自駕旅遊不可或缺的接待服務設施,國內的自駕車房車營地投資、建設隨著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2015年《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的發佈,進入瞭如火如荼、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在這兩項《意見》中,國務院明確提出在2020年前,鼓勵、引導和扶持社會資本建設自駕車房車露營地1000個。同時,各省也紛紛頒佈關於營地建設的各種“指導”、“意見”、“標準”,宣佈近期營地建設數量及規模等等,以“大幹快上”、“大生產、大建設”的態度宣誓,以期給國務院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然而,國內的自駕車房車營地行業,真的像媒體上宣傳的那樣形勢喜人嗎?這一市場前景無限的旅遊新業態,是真的要以完成指標和任務的態度來發展嗎?營地投資建設的數量與質量、規劃與設計理念、服務與管理水平、發展方向能夠真正向歐美髮達國家營地建設的“五星級”標準看齊嗎?

如果沒有慢設計,還做什麼露營地--淺談國內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

筆者認為,目前國內自駕車房車營地的投資建設、規劃設計、服務管理等方面,從理念到實踐的層面,存在以下六大誤區:

一、只重大幹快上,不重慢想創意

國內目前已經建成、在建的很多營地,從拿到用地指標到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再到正式舉行開營儀式,最快的有3、4個月就能搞定的。這些營地前期的規劃設計過於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忽視了質量和創意。露營,本來就是一個需要“慢”下來的休閒活動,所以營地的規劃設計必須“慢”下來,必須有創意,充分考慮當地客源與消費習慣,這樣才能與“露營”的內涵相匹配。

一個能稱得上“優質”的自駕車房車營地,在做營位設計的時候,必須周密思考,把房車營位區(還要區分倒進式或貫通式、美式或歐式)、自駕車營位區、團體型帳篷營位區、公共服務區、娛樂活動區等等區域功能設置清楚,各類營位的數量、面積、出入口、間隔、附屬設施也要充分考慮到。

在做道路設計的時候,還要充分參考自行式、拖掛式房車各車型的長、寬、高等參數,以及對轉向、倒車、泊位的不同駕駛要求,將車行道、人行道、慢步道等區別開來。

營地建設前期,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去做科學、嚴謹的市場調研,認真、仔細的選址,再結合營地的類型(山地型、海濱型、湖泊型等)開展主題鮮明、個性化、多樣化、有針對性能滿足不同人群的活動項目和豐富的服務內容:如親子拓展、兒童淺水活動樂園、森林空中穿越、定向越野、青少年戶外活動知識培訓、野外生存基本訓練、各類賽事活動、老年人康養、戶外音樂節等等,這樣才能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市場營銷方案,從而為營地帶來豐富的客源,保障投資回報的效益。

營地建設最重要的是考慮自駕車、房車停下來之後,來的這些人能玩些什麼、怎麼樣能讓他們玩的更開心;不光開心了,還要留下來用餐和住宿;不光這次來了,還得讓他們覺得一次不盡興,有項目沒玩完,下次還得來。所以,這些經營性活動項目和服務設施,才真正代表著營地的品質和經營理念。營地不能只靠停車費去賺錢,更多的是要靠服務內容。

很多營地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備極為簡陋,只配備了簡單的公共服務中心和小超市,而沒有公共衛生間、公共淋浴間、公共廚房、洗衣房等等,這都是前期規劃設計考慮不周造成的。

所以,營地的規劃設計方案、活動創意內容決定著經營的成敗。必須“慢”下來、必須有情懷的對待這件事。

二、只重房車露營,不重自駕帳篷

國內通常會把“房車露營”、“房車營地”掛在嘴邊,從某種層面上來講,這一點其實是誤導了國民、消費者對這一行業的理解的。最近國務院、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旅遊局等相關主管部門,在最近發佈的各類《意見》中,基本上統一了“自駕車房車營地”這一用詞,這是由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

房車和房車露營地在我國算是新生事物,是舶來品。美國房車保有量約990萬,擁有營地1.9萬個左右。而我國的房車保有量不超過2.5萬,經常出遊的房車不超過3000輛,營地僅有300-400個。

反觀我國的私家車保有量,截止到2014年底是1.05億輛,北上廣深每百個家庭的保有量接近60臺,杭州、成都等接近40臺。所以筆者認為,私家車的這一部分市場和客戶,才真正是營地投資方必須要抓住的市場和客戶。所謂自駕車房車營地,先要做好以家庭為單位的自駕車出遊者的服務,其次兼顧到部分房車出遊者的服務;培養大家從認知到熟悉房車,再開展房車試駕訓練、房車自駕出遊等體驗型活動,逐步積累目標消費客戶,這樣才能真正培育和引導這個市場。

如果沒有慢設計,還做什麼露營地--淺談國內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

三、只重形式噱頭,不重內容內涵

目前國內很多“房車露營地”,其實是打著“房車”、“露營”的時髦概念欺騙消費者的偽營地。如雲南某營地,房車都開不進去居然也叫“房車露營地”;有一些連最基本的房車專用水電樁都不配備,簡單的劃一片停車區域,蓋幾個小木屋,也叫“房車露營地”。而大家可以見到的很多營地,雖然也購置了一些拖掛式房車,卻是把房車連接到地下排汙、集中供暖設施上,再用柵欄將房車圍起來,這樣就使得房車無法移動,形成了“房車營位”。這些“營地”實際是“房車主題特色酒店”,支撐其運營的並不是房車自駕入營的泊位等消費,而是消費者入住其被固定的拖掛式房車的住宿消費。當然,這是在當前我國房車保有量極低、不會有太多房車車主入營停車、消費的情況下,營地投資者迫於經營壓力、土地審批手續等的限制,頗為無奈的一種選擇。實際上,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營地發展模式,從業者們也是蠻拼的,耗費巨資購買各類型房車讓消費者居住、拖掛、試駕,慢慢通過“房車酒店”的這種過渡模式,培育和引導房車消費市場,讓消費者得到體驗。當然,除了這一部分“房車酒店”式的營位設計外,營地投資者應該設計配備一定比率、服務於私家車和自駕房車入營停泊的營位,這樣才能兼顧到市場的需求。

四、只重政府滿意,不重客戶體驗

部分營地是以完成“指標”、“任務”式的心態,圍繞政府的喜好和滿意度去建設的。追求投資規模和高檔大氣,卻忽視了露營旅遊者的體驗。營位、道路設計不合理,娛樂休閒活動項目、專為兒童和老人、殘疾人服務的無障礙設施、高峰期遊客公共安全應急預案、服務人員專業培訓的缺乏等等,都會給客戶帶來不好的體驗。資深房車旅遊專家賀偉老師有句話我非常贊同,露營旅遊者的體驗才是決定一個營地成敗的唯一標準。

五、只重硬件設施,不重管理服務

很多營地都偏重於本身的硬件設施,如道路、景觀、接待設施等的建設,卻沒有一整套規範的運營管理措施和標準化服務流程。營地首先是旅遊服務設施,既然要對旅遊者提供服務,就要在管理和服務上做到科學、細緻、熱情。

在美國,多數營地對車型沒有嚴格限制,對兒童、殘疾人特別關注,建設專區;很多營地還為遊客提供友善的寵物託管服務,形成多樣化、人性化的服務系統。

比如對服務人員的管理,為什麼入住五星級酒店大家都覺得舒服,那是因為工作人員是經過各種嚴格培訓的。我們國家這個行業才剛剛興起,從規劃設計到服務管理都缺乏專業的人才,大家都在摸索和研究。所以也建議各大開展有旅遊類專業的院校,抓住這一巨大的人才市場需求,設立營地規劃設計、營地服務管理等專業,儘快培養起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六、只重投資回報,不重社會責任

部分營地在建設的時候,會大面積硬化路面,迫於經營和收回成本的壓力,甚至會違規建設酒店、固定結構木屋等,這些行為對土地的破壞是永久的、不可恢復的。還有營地基本不設置垃圾分類回收處理設施,甚至營地內也沒有醒目的提示引導和規範遊客,不能隨意扔垃圾,不能踐踏草坪等。人跟大自然,應該實現和諧共生。在投資建設一個營地的時候,企業同時應該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儘可能少的破壞和汙染環境、植被、生態等。生態型、環境友好型的營地才是可以持續的。

如果沒有慢設計,還做什麼露營地--淺談國內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

生活需要慢下來,需要細細品味。

歐美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沉澱,不但建設了便捷高效、健全優質的營地服務網絡,甚至形成了獨特的露營文化。而國內的營地建設才剛剛起步,從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露營旅遊的企業,更應該克服焦躁不安和急功近利的情緒,慢下來,沉下心來,學習德國人的嚴謹和仔細,學習日本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匠人精神”,學習法國人的浪漫情懷,做好營地規劃設計方案,打造真正能夠滿足露營旅遊者精神剛需,經得起歲月考驗的、田園牧歌式的心靈憩息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