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金华人物综合整理于网络

“一根面”是潘周家村的金字招牌

返乡创业的浦江大学生潘凯旋,用一根面拉出了千万元的年销售额,也将自己所在的小村庄和外面的大千世界联结在了一起。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潘凯旋 , 1989年出生, 家住县城最北边的檀溪镇潘周家村。

村子由原潘家村和周家村合并而来,依山傍水,站在村口就能眺望壶源江,村中留有十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大量古民居,素有浦北“小桃源”之称。但潘周家村有块更响亮的招牌, 便是这里的“一根面”.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浦江一根面

回故乡

重拾童年味道

周家的手工“一根面” 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以长、细、韧、滑著称。手工面的制作工艺复杂,和面时需要加入精盐和植物油,反复捶打,使面条柔韧而有劲道。和面揉条后,需发酵上一整夜,次日清晨再上架拉面并晒干。恰到好处的揉捏和盐赋予了潘周家手工面优秀的延展性,一根面可以绵延不断,拉上上千米也不在话下。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一根面”名副其实。煮面的时候,架上一口大锅,将面一点点往锅里送。最先下的面条不糊烂,最后下的面条不夹生。六七人吃时下一根面,一两百人吃,也只需下一根面。捞面的时候,需用竹筷夹断。面条弹牙有嚼劲,配上蛋皮丝、野笋、肉丝组成的面浇头,是一道风味十足的农家美食。

这一碗象征着长长久久的“一根面”,是潘凯旋童年里的味道

小伙子皮肤黝黑,性格腼腆。见到他本人时,他刚做完农活赶下山,脚上的套鞋上还沾着新泥。不善言辞的他,不少回答都是由一旁的母亲陈玉仙“补充抢答”完成的。

据潘凯旋回忆,潘周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做面条,但大多只是自家吃或是招待亲友,并不作为商品出售。2005年,因为父亲意外受伤,家里的经济重担落到了母亲肩上。陈玉仙思来想去,索性咬咬牙,从“一根面”着手,牵头和村里人一起成立了 浦江县盘溪手工面专业合社 ,“印象里那几年,妈妈一直为了手工面的生产、包装、销售四处奔波。”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2011年, 毕业后的潘凯旋先是在宁波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 。合作社在母亲的手里逐步成长,当时年销售额已达到400多万元。觉着手里忙不过来,陈玉仙考虑让儿子回家,帮自己一起打理合作社。

潘凯旋说:“其实最开始让我回来,我也是犹豫过的。那时候村里年轻人不多,回来了总怕会无聊。但妈妈总劝我,说在外面打工是为了赚钱,回村里卖‘一根面’也是赚钱,那么为什么不回来帮她呢? 知道她辛苦,最后还是回来了。”

用心思

突破发展瓶颈

来后的潘凯旋发现,虽然合作社收入丰厚,但生产场地、天气、包装、运输等多种因素,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晒一根面是有温度要求的,以15到20摄氏度最为合适。一年中,只有五六个月适合加工。 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实行标准化生产。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一根面”又分为成品干面和半成品湿面。湿面口感更好,可通常当天制作当天就得销售掉,包装时面条还容易相互黏连。在过去,消费者只有来到村里,才能吃上一碗最地道的“一根面”。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创品牌

销量逐年增长,土货走向城市

了产品技术的更新,潘凯旋对品牌的推广也很重视 。2013年,合作社的“盘溪”商标被认定为金华市著名商标 。潘凯旋又开始准备材料,打算申请浙江省著名商标。

“其实,我大学所学的专业和卖一根面也算不上对口,但我去看过外面的世界,大学四年的经历又提高了我的眼界,这就是我的优势。”潘凯旋说,返乡大学生能为故乡做的最大贡献,就是运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去开拓更新、更广阔的市场。

为了了解市场的最新需求,潘凯旋常带着村民们到全国各地参加展会。此外, 他还开起了网店,积极对外招聘代理商 ,同时进驻檀溪镇电商园、浦江味道等电商平台,“去年,我们刚刚试水电商领域,就取得了10多万元的销售额,虽然不多,但也算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金华这个大学生回老家卖面,一年能卖1000万!

400余年历史的潘周家古厅堂里游客正在一根面体验游

“过去觉得自己是放弃了梦想回到家乡,现在觉得,带着大家一起赚钱,这个梦想也挺不错的。”

这条“一根面”牵出的创业路,还能走得更长、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