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怎么读?

ocear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字到底是读le还是yue?

第一、这句话出处:

《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乐,在这里读le,去声。

乐,读yuè时的意义有:

①音乐。《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听仙~耳暫明。”

②乐器。《周禮·春官》:“掌六律六同之和……以为~器。”

③欣赏音乐。《庄暴見孟子》:“獨~乐,与人~乐,孰乐?”

读lè时的意义有:

①快乐。《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也。”

【又】。以……为乐。《諫太宗十思疏》:“~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②乐趣。《岳阳楼记》:“此~何极。” ③喜欢;乐意。《治平篇》:“人未有不~为治平之民者也。” 【乐方】音乐的法度。 【乐岁】丰年。



第三、这句话的意思:

学习过后的知识技能常常试用,以达到熟练、并得以巩固,这不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传授知识,虽然有人不知道没学会,也不恼怒,不也是有君子风度的吗?


水煮周易

这是在搞文字考古的。我认为它是哪个读音不重要,关键是搞清楚辞源和语源,弄明白汉语在当时环境下的语法、曲折、变词性、变音规律。首先我觉得“乐”通“悦”不太说得通,因为通假的本质是借相似的字形,在春秋时代,用的主要是“金文”“铭文” 或者更晚的“大篆”,字形的母体和原始小篆相似,类似于“樂”,樂从字形上和“悦”相差甚远。就是“樂”表示开心欢乐,“悦”的意思,“悦”的通假字“说”在字形上相似,而且“悦”经常以不及物动词的形式存在,后面加“乎”凑足音节。“樂”(le)经常作为及物动词,表示以……为乐,是一个及物的意用法。这个意动用法进一步演化,就是“樂”(乐),智者樂水,仁者乐山。

回归原话,不亦乐乎,这里从通假的角度看,不宜读“悦”,“乐”(yue)在春秋指音乐的时候,名词动用,表示奏乐、或者欣赏音乐。

另外一个例子是“独乐乐,与众乐乐,孰樂”,该怎么读?独乐(yue)乐,与众乐(yue)乐(le),孰乐(le)?还是 独(乐)乐,与众乐(le)乐(yue),孰乐(le)?你倾向于前者还是后者?我倾向于前者,从古汉语的名词动用程度上看,应该用前者更符合上古思维。按照前者,第一个乐(发音“乐”)表示演奏或者欣赏音乐,名词动用,而且不是意动用法,而是不及物动词用法;而按照后者,独自音乐为乐,意动用法,看似很对,但不符合上古思维。

类似地,《与朱元思书》里“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见”该读jian还是xian,个人认为应读jian,因为只有在“有时日见”读xian。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个主谓结构表示“出现、显现”。所以“有时日见”(读xian),“有时见日”是省略了“我”(主语)。见读jian或者xian体现了上古汉语的一个特征,变词性或者用法时,就变音。其他例子还有:一食或尽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另外补充,关于音变现象。音乐(yue)有可能在上古时期发音(yuo),动词化以后,变为像享受音乐一样享受它,动词化的发音可能演变为(luo),现代汉语里发音为(le)。存在这样的音变现象,我猜测。至于表示“悦”(yue),必须离不开“兑”这个部首系。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樂和楽在上古汉语里是两个字,起源相似而有所不同。起初一个表示音乐,一个表示“以……为乐”(后来演化成不及物动词 高兴),但是由于两个字高度的相像性,他们在西周及东周不同的小国传播的字形变化不同,产生了通假字效应,而以前严格地通过字形的微妙区别来区分发音和语意的功能消失,这就是多音字起源的一种假说。


科学与智谋

首先可以很肯定的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乐”读“le”。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句话出自《论语》开篇第一句,全句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读yue,通悦,就是愉快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乐”,也是愉快、快乐的意思。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既然这里的“说”和“乐”都是愉快、快乐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记住了,“说”的愉快发自内心,“乐”的愉快表现在外。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乐”在读yue和le的时候,都有什么区别?

“乐”字在表示愉快、快乐的时候,读le,在古时候读luo,现在四川话里快乐的乐,仍然是读luo。

而“乐”字在读yue的时候,是表示音乐的意思或者与之相关的意思。

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应该读le

我这样说,你记住了吗?

我是阆中飞帅,来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回答,都是知识点,圈起来,以后要考!

点关注,不迷路。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阆中飞帅

这句话出自《论语》,见其首篇《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关于这个“乐”字,在下以为当读“le”音,去声;而并非“yue”音。

读“yue”音一般是作音乐、乐器、弹奏乐器之解,读“yue”而意味快乐、愉悦的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似乎只有在这句中勉强解释的通,除此之外很难说的通,对比最鲜明的句子应该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前面一个“乐”字读“yue”,指弹奏音乐,后面一个“乐”字读“le”,指快乐的意思。

由于前句中的“说”一般指“悦”,而“悦”与“乐”意思相近,久而久之,许多人习惯中也把此处的“乐”字读作“yue”音,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那么,关于这句话的整体意思当作何解?这才是重中之重。

一般通常意义上的意思是学到技能后常常学以致用在日常中运用,不是内心很愉悦的事情么?有同道中人从远方来,相互交流不是很快乐的事情么?和别人交流而别人不知道但自己不恼怒,不是很有君子风度么?

这样的解释有一定道理,但似乎有割裂了整句意思完整性之嫌。

作为《论语》一书的开篇之句,这样解释似乎单薄了点。作为儒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开篇之句应当更具有纲领性的意味,联系孟子所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孔孟学说一脉相承的沿革来看,这句话在下的理解如下:

此句中的“学”当作“学术、学说”之解,而“时”该作“当时、时下”之解。我们再看这句话从“说(悦)”到“乐”再到“不愠”,显然其愉悦快乐的程度是逐渐递减的,“说(悦)”是发自内心的大愉悦,而“乐”更多的是外界表现出来的快乐,“不愠”只是不恼怒而已。所以这句整体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自己的学说被当时的人们理解接受并在实践中运用,难道不是很愉悦的事情么?退一步说,有同好中人从远方来求学交流,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情么?再退后一步,自己的学说不被别人理解知道而自己并不恼羞,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和做派么?

这样理解这句话,纲举目张,我以为这可能是最接近孔子这句话本意的。你们认为呢?

一点浅见,欢迎交流讨论、批评指正!


罗兴

您好,我是熹木木。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点我收集来的资料。

先来看看“乐”这个字的古文字形,请看下图(截自“在线新华字典网”):
这也意味着“乐”
这个字在古文字中应为“樂”。这是没啥疑问的。那么这个字在古时候应该读什么音呢?

我查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唐作藩教授的《上古音手册》(增订本),也就是如下图所示的这本书。这是一本研究上古音的权威著作(《论语》产生的时代为上古时期,故查阅此书)。

在这本书中,“樂”
这个字因为有不同读音分别出现在这本书的第90页和第196页。我下面分别分享这两页的内容。

第90页,如下图:在当“快乐”的意思时,现代读音是“le4”。

第196页,如下图:在当“音乐”的意思时现代读音是“yue4”。

那么这个“樂”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是“快乐”还是“音乐”的意思?还是找参考书比较靠谱。我又翻阅了钱穆《论语新解》和杨伯俊《论语译注》两本书,都解释为“快乐”的意思。这样正与上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形成对应。一个“说”是喜在心,“学而时习之”而有所获故在心里喜比较符合中国人谦虚谨慎的品性;一个“乐”是乐现于外,“有朋自远方来”而乐表现在外比较符合中国人待客之道。

于此,我通过翻阅几本参考书可以得出结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读“le4”,为“快乐”之意。

以上便是我的浅薄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是熹木木。谢谢😜!


熹木木

讨论某个字在具体某个语境的读音用不着长篇大论。

这个“乐”读“lè”。

其实最初的“乐”表达的音乐意和快乐意是交织在一起的。

《论语》开篇说:“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准确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学了就时常地践行它,不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来,不快乐吗!人们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不正是君子吗!”

前句的“说”是“悦”,是喜悦,读“yuè”。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的“说”与“乐”有什么差别呢?说(悦),愉悦,喜悦,把所学付诸实践,是自我的欣喜、满足,是一种内心的状态;乐,快乐,高兴,对远方来的志同道合者欢迎之情溢于言表,是欣喜愉悦状态的外在体现。


陈广逵

当初上学时学习《论语六则》的时候,老师特意强调过,“乐”读作yuè,同“悦”,是高兴、开心、喜悦、愉快的意思。见到远方来的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

“乐”现在有lè、yuè的读音,只有在表达与音乐相关的事物时,才读yuè,大多数情况下读lè,也是欢乐、喜悦的意思。所以,我觉得按照现在的汉语读法把“不亦乐乎”的“乐”读成lè,倒也说得通。不过,yuè才是古籍经典的正确读音。


一抒己见

以我个人的浅见,“乐”应读为le。之所以产生分歧,是源于“乐”字在古时候曾读作yue,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已约定俗成的读成不亦乐(le)乎,而且也没有造成歧义,所以,乐yue只存在于考古上的意义,没有在现实中的存在了,就像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字——习以为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