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压测量的知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世界高血压日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联盟倡导的“世界高血压日”,近几年的主题一直是最简单的话题:知晓你的血压。为什么这个权威的高血压学术组织坚持最简单的话题不动摇?事出必有因。知晓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管理的基础中的基础,不知晓血压一切都无从谈起。

可怜的知晓率

如何知晓你的血压?

可能您觉得这个太简单了,血压高低不就是测量一下血压吗?那再看一下以下几个问题:(1)用什么测量呢?电子血压仪还是传统水银柱血压仪?(2)什么时候测量?早上还是晚上,有什么讲究吗?测几次好?(3)测量哪儿?上肢还是下肢,左手还是右手?手腕还肘部?(4)什么体位?坐着还是躺着?(5)测量时胳膊要不要和心脏在同一水平,血压仪要不要和心脏在同一水平?(6)什么是家族血压监测?(7)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是不是有点发蒙?

解惑时间

1. 知晓血压的方法

血压指的是动脉内的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力。一类方法是直接测压法,是有创的,直接把压力导管放置到相应的动脉内,此方法不常应用。第二类方法是间接测压法,通过施加不同压力阻断和恢复动脉血流,并应用听诊或感知动脉搏动强度来测量血压。我们日常应用的绝大多数都是间接测压法。根据在不同环境下测量的血压结果,可以再分为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

2. 哪种测量血压的方法好呢?

3. 如何进行诊室血压测量?

(1)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权威机构验证的电子血压计。

(2)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成年人的臂围25cm-35cm,可使用气囊长22cm-26cm、宽12cm的标准规格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儿童或臂围过小的成年人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3)测血压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4)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健康人两上肢的血压可不相等,左右两侧血压相差10~20mmHg,一般是右侧高,左侧低。

(5)首次就诊也需要测量双侧下肢血压,一般说来,下肢血压略高于上肢血压20~40mmHg,至少不低于上肢血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立位后1分钟、3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一般认为由卧位到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可出现低血压症状,为体位性低血压。

(6)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cm~3cm处,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s)缓慢放气。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8)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一音)和第V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第IV时相(变音)为舒张压。

(9)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10)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末位数值只能为0、2、4、6、8,不能出现1、3、5、7、9,并应注意避免末位数偏好。

诊室血压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而得的,数据更为可靠。缺点是为偶测血压,其结果不可避免的具有偶然性,不能完全代表全天和更长时间的血压状态,不能检出“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

4. 什么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指的是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一定的间隔时间自动测量血压,通常白天间隔为15或20分钟,晚上间隔为30分钟。这样就可以完整的反映患者在日常的一天里血压的变化情况。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日常生活状态,动态血压监测一天,并不要求患者整天处于安静休息状态,只要求在测压的时候保持静止状态;二是整天的数据。

缺点主要是要花费一定的经济费用,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没有普及,一天频繁测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的感觉。

另外记住其判断标准也与诊室血压不同:我国2015年通过的《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界定的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或夜间≥120/70mmHg。

5. 如何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目前主要推荐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其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测量方法易于掌握,是家庭血压测量的优先推荐。

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时无需暴露上臂,在寒冷地区或脱衣服不方便者(残疾人)使用较方便,但其使用方法比较复杂,不同血压计之间差别较大,一般情况下不推荐。手指式血压计测量结果与上臂血压之间有较大差别,而且变异较大,不建议使用手指式血压计。由于台式水银血压计需要专门训练,而且汞是一种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因此不建议使用任何形式的汞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血压计应该选用经过权威机构标准化验证的,并需要对血压计进行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2)如何测量

如果采用上臂式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测量血压的一般条件和方法与诊室测量血压时大致相似。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min后,开始测量血压。体弱者也可采取卧位测量。

(3)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

目前欧洲高血压学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建议,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至少3d,最好7d,每日早、晚各测量血压2次,间隔1-2min。美国心脏协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建议,应连续测量7d,每日早、晚各测量血压2-3次,间隔1min。

日本高血压学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则认为,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势主要来自长期坚持每日测压,重复测量的次数并不重要,即便1次也可以,而且认为,测量次数较少更有利于长期坚持测压。因此,日本指南建议,长期坚持每日测压,每日早、晚只需各测1次血压。

(4)记录所测量的血压数值

测量完成后,应不同形式的记录测量的时间、血压和心率,并保存。在就医时携带记录供医生参考。

(5)判断标准

我国家庭血压监测专家共识建议家庭血压≥135/85mm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130/80mmHg时为正常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的优点:长时间多点的测量能更全面反映患者的血压状态,有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而且经济省钱,更重要的是让患者积极参与血压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提高医疗依从性。

主要缺点是不能确保测量获得血压值的准确性。部分患者紧张焦虑,其心理状态会影响血压测量结果,导致血压越测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