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子絕孫”的電捕撈為何屢禁不止?

“斷子絕孫”的電捕撈為何屢禁不止?

文 風青楊

從今年3月起,枝江市百里洲鎮的田間地頭裡,出現了不少電捕蚯蚓的身影。村民介紹,最開始的時候,半天可以捕到一兩百斤,後來半天就只能捕到三五十斤了。幾乎所有的田都被電過了,電捕蚯蚓的戰場甚至轉移到了江堤上。往年每斤蚯蚓的價格在1.3元左右,今年也漲到了2-3元,蚯蚓被收集起來後,就會裝車運至枝江市或荊州市,賣給藥材商或黃鱔養殖戶。專家表示,電捕蚯蚓會對土壤造成巨大傷害,強大的電流會將土壤裡其它微生物趕盡殺絕,破壞土壤生態結構的平衡。(三峽晚報)

從電捕魚到電捕蚯蚓,不管是水裡的,還是山上的,還是地下的、土裡的,挖地三尺、刨墳掘墓,趕盡殺絕,三光政策大掃蕩。似乎沒有人想過,我們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這種模式導致國內的漁民沒魚可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習慣造成的。江裡面用網捕,網眼小到小魚小蝦也不放過,湖裡面用電打,打到絕子絕孫。近海早已無魚可打,於是有人跑到朝鮮、韓國、俄羅斯的領海去打漁,朝鮮是罰款,韓國是抓人,俄羅斯手段更狠一點。這也怪不得別人,原因自己想。於是只能眼睜睜的羨慕阿拉斯加的漁民,一年出海幾次,工作幾個月,輕鬆年收入上百萬。如果換成中國人去阿拉斯加,只要十年,一樣變成無魚可撈。

電捕魚不分種類大小,直接造成許多魚種的數量減少,電魚器釋放的瞬間電量可以電倒一頭牛,小魚一般當時就被電死,被電暈後的大魚如果僥倖能活下來,也大多喪失了繁殖能力。被電過的水體沒有任何生機,漏網逃脫的魚類也難逃一死,被電捕器電擊過的魚類,性腺發育會受到損害,基本喪失繁殖能力,已經產下的卵,也不會孵化,可謂“斷子絕孫”。

中國近海無魚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早在2003年,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大剛就曾表示,中國近海90%以上的水域基本上已變成“海洋荒漠”,無魚可捕。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的重要原因就是“毀滅性捕撈”。中國漁民的作業方式也很“毒辣”,“追著魚打撈”,哪裡有魚就去哪裡,發現一種魚,幾天就幹掉。各種“絕戶網”、“迷魂網”、“電拖網”等“斷子絕孫”式的漁具層出不窮,連微生物跟魚苗都不放過。

目前,中國各大近海漁場的資源瀕臨枯竭,瓊州海峽和北部灣也許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死海,中國的近海已經不堪重負,富饒的海洋已經漸漸遠去。雖然說造成"近海無魚"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應重視的,就是中國漁民竭澤而漁的毀滅性捕撈方式。中國漁船數量早已是世界第一,同時漁民採用的各種"絕戶網"、"迷魂網"、"電拖網"等"斷子絕孫"式的漁具更是令人深惡痛絕。

與中國的"滅絕式捕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對於漁業資源的嚴格保護。例如在澳大利亞,你就會發現這裡到處都是公開發放的捕撈手冊,裡面注有鮑魚等海產品的圖形,可以捕撈的合法尺寸以及每次可捕撈的數量等信息。對於鮑魚的超過規定數量捕撈、不按尺寸大小捕撈、以及沒有執照捕撈的違法者,一律根據情節輕重,分別課以重金罰款、沒收所得、扣押漁船、吊銷執照、甚至坐牢10—20年的法律制裁。

而在加拿大,為了龍蝦資源的可持續性,捕撈上來的每一隻龍蝦都需要人工檢查和測量,每一隻捕撈船上都有測量器,測量龍蝦頭甲的長度,產卵的雌龍蝦和不達尺寸的龍蝦都要重新放回海里。若不按規定捕撈,便會吃上官司,不僅需要繳納高額罰款,可能還要出庭。

很多打魚人的心態是,我不捕就被別人捕了,就算是捕了吃不了扔掉,也比留給其它人來捕強。所以最後的結局是,大家都無魚可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