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荊州明明是劉備打下的,為什麼又說是借東吳的呢?

A-騩騩

不談演義,只談歷史。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先從形勢發展幾個階段來敘述荊州歸屬:

一、赤壁之戰前

由於荊州牧繼承人劉琮在208年9月赤壁之戰前投降曹操,整個荊州名義上屬曹操,但劉表的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沒有投降,並與劉備合軍,佔據江夏郡靠西邊的一部分,江夏郡靠東邊的一部分在更早的時侯,被東吳殺了黃祖奪去,赤壁之戰前荊州之地已三分,孫劉各佔一半江夏郡,其餘6郡均屬曹操,但曹操實際佔領南陽郡與南郡,荊南四郡曹操並未實際佔領,仍是劉表原班人馬控制。



二、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後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留曹仁、徐晃守南郡江陵城,樂進守南陽郡襄陽城,孫劉聯軍以周瑜、劉備為主帥猛攻江陵,歷一年之久,曹軍退守襄陽,孫劉拿下江陵,然後周瑜佔據南郡江陵城及長江兩岸地盤,而劉備在南郡之戰時分兵攻佔南郡的公安及荊南四郡,此時荊州形勢為曹操佔據南陽郡,周瑜佔據南郡長江兩岸及江夏郡的一半,劉琦病死,於是劉備佔據南郡的公安、江夏郡的一半及荊南四郡。

三、孫劉談判

劉備為了向益州發展,向孫權借用南郡之地,由於周瑜去世,魯肅接任,在魯肅的協助下,孫權答應借南郡給劉備,作為回報,劉備將自已所佔江夏郡的一部分劃給孫權。此時的荊州形勢是曹操佔南陽郡,孫權佔江夏郡,劉備佔南郡及荊南四郡。



四、湘水劃界

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討要南郡,劉備起初不答應,後為應付曹操取漢中,與孫權議和,以湘水為界,將荊南四郡中的長沙郡和桂陽郡還給孫權,此時荊州的形勢是曹操佔南陽郡,孫權佔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劉備佔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五、襄樊之戰後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令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隨後關羽兵敗被殺,此時荊州形勢為曹操佔據南陽郡,孫權佔據除南陽郡之外的所有郡縣。



回到題目,劉備僅僅打下荊南四郡及南郡的公安等地,並不能說劉備打下荊州,孫劉雙方之所以會對南郡歸屬產生矛盾,皆為雙方對各自利益的爭奪。

孫權覺得南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扼守長江,東通襄陽,南下荊南,西進益州,東下江東,劉備只還了長沙郡和桂陽郡,孫權覺得自己虧了,所以一直耿耿於懷,對南郡虎視眈眈。

而劉備卻認為自劉琦死後任荊州牧,名義上荊州的統帥,在孫權欲強佔荊南三郡時差點與孫權發生戰爭,後議和並歸還了長沙郡與南陽郡,並不欠孫權什麼,而孫權趁關羽北伐偷襲南郡殺關羽,導致後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除替關羽報仇,目標就是奪回荊州。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在《三國演義》中荊州是劉表的地盤,後來劉表掛了,傳給了兒子劉琮,劉琮是個小孩子。一切話語權都在其母親和舅舅蔡冒手裡。這兩位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為了排擠劉備,投降了曹操。然後荊州就成了曹操的地盤。

得到荊州後的曹操計劃進攻東吳。東吳一國自感弱小,於是派魯肅到江夏找劉備聯合抗曹。經過一番努力奮戰,孫劉聯軍在赤壁江面打敗曹操幾十萬大軍。劉備趁著曹操新敗,東吳顧不上。趕緊搶佔曹操留下的荊州地盤。先是南郡,之後是零陵,武陵,長沙桂陽等。

東吳方面也在不斷的搶佔地盤和戰利品。等他們自己搶的差不多了,才回過頭來,和劉備來分蛋糕。魯肅來了說,孫劉聯盟,東吳出的軍隊比劉備的軍隊多,所以得到了戰利品和地盤也應該多,荊州應該是東吳的,劉備和諸葛亮說,荊州是劉表的,劉表雖然不在了,但是他的兒子劉琦還在。你就不能要。說的魯肅啞口。只能說,劉琦在,荊州是劉琦的,劉琦不在,荊州就該給東吳。劉備和諸葛亮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居然答應了。

魯肅回去以後,就尋找刺客,想辦法把劉琦搞死。所以很快,三個月以後,劉琦就死了。魯肅又來找劉備和諸葛亮來要荊州,劉備不想給,但是前面有約在先,不能不給。劉備是仁人君子,不能說話不算數,否則就砸了他安身立命的招牌仁義。仁義的人說話不算數,那就是小人。名聲傳出去以後,就沒有人跟他混亂。

諸葛亮雖然聰明,遇到這種兩難的情況,也不好處理。只能使用拖刀計,能拖一時是一時。於是答應給東吳荊州,但是不能立刻給,必須等到劉備找到領一塊地盤,能夠繼續生產發展壯大的地盤,才可以還給他們。魯肅也不是傻子,他劉備說還,又不說什麼時候還,這讓我回去如何給孫權交代。再說,到他取到另一塊地盤以後,他不認賬,耍賴皮,那也不好處理。所以必須叫他立

下字據,立下憑證。到時候,省得他耍賴。

所以魯肅逼著劉備寫下字據。其實劉備根本就不應該給魯肅立借據,正因為有了這個借據,東吳的歷代大都督對荊州總是垂涎三尺,總以為那荊州就是自己的,所以千方百計的想要拿到荊州。從周瑜到魯肅再到呂蒙,總算是偷回了荊州。

其實劉備應該在劉琦活著的時候,就應該讓劉琦來當眾說出把荊州給劉備,然後傳告天下。這樣省的東吳的惦記,東吳也沒有了出兵的口實。再一個,當魯肅說出,劉琦在,荊州是劉琦的,劉琦不在,荊州就歸還東吳。這話的時候,諸葛亮和劉備就不應該答應他。他應該說,那是劉琦的事,我等不能做主,然後再叫劉琦把荊州給劉備。


妖火讀歷史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大敗北還,劉備所得到的地盤是位於長江以南的荊州四郡,周瑜則將長江以北的江陵據為己有。

彼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長江流域尚屬於落後地區,江南四郡更是相當落後的“荊蠻”之地。特別是從政治軍事角度考慮的話,位於長江北岸的江陵才是荊州軍事重鎮,也是南郡的郡治所在地。可是,荊州地理位置最重要的江陵卻由孫吳大都督周瑜領重兵據守,也就是說,當時的荊州並未全部屬於劉備,孫吳也佔了幾乎一半。

劉備如不能佔據江陵,就無法真正在荊州站穩腳跟,也很難以此為根據地西取益州(四川)、北趨宛、洛,更談不上配合益州的北伐大軍攻伐中原,最終實現諸葛亮制定的興復漢室的宏偉政治藍圖。

赤壁之戰硝煙散盡後,劉備讓劉琦為荊州刺史,不久劉琦病死,眾人推劉備為荊州牧。見劉備坐大,孫權有些畏懼,就“進妹固好(將妹妹嫁給劉備)”雙方聯姻,這固然有政治原因在內,但劉備和孫權既有郎舅之親,孫、劉彼此的聯盟關係就會更為穩固些。

劉備到建業(今南京)見孫權,並提出了“都督荊州”的請求。孫權一聽立刻沉吟不語,他推說江陵是周瑜率軍血戰打下來的,若要他現在就讓出來,恐怕他不會答應,還得和他慢慢商量才能定奪。

見劉備欲“借”荊州,孫權不僅口頭上推脫,還暗中派人去通知周瑜,讓他拿主意。周瑜果然表示堅決反對。 他還向孫權獻計說,把劉備留在東吳 ,給他華麗宮室,美女玩好,以軟化、磨他的意志;把“熊虎之將”關羽、張飛分開,令其各置一方,以分化瓦解之;最後將劉備集團的骨幹成員逐一消滅。在周瑜這位大戰略家的眼裡,劉備對孫吳的威脅甚至大於雄踞中原的曹操。

孫權認為北方的曹操實力雄厚且一貫咄咄逼人,對東吳的威脅更大,應該廣泛招攬英雄,結好劉備,共御曹魏,所以沒答應周瑜的建議。

周瑜於是親赴建業來見孫權,請求“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然後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則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曹操,這樣可圖北方”,孫權採納了他的計策。周瑜果然有遠見,其“先取益州,再滅漢中張魯,再北伐中原”之戰略主張竟與諸葛亮不謀而合。周瑜返回江陵打點行裝,動員軍隊,準備伐蜀事宜,不料卻在進軍取西川途中病歿。孫權大慟,遂以魯肅代替周瑜。

周瑜突然死亡,在劉備、諸葛亮眼裡是謀求發展的的一個絕佳機會。商借南郡的問題,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孫權因有言在先,加上週瑜臨終時突然冷靜了下來,留下“要對付曹操,就必須和劉備搞好關係”的遺言,加上魯肅竭力主張,遂下令程普率吳軍退出南郡。史載“(孫)權分荊州與劉備,(程)普復還領江夏”。這裡所說的荊州,其實就是南郡,由於孫、 劉兩家都將南郡的郡治江陵作為荊州的州府,因此將位於長江以南的四郡統稱為荊州。

孫權正式將南郡“借”給劉備,是一件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對劉備來說,意味著其勢力已經拓展至長江以北,諸葛亮出山時制定的先取荊州為北伐根據地的第一步戰略計劃已經基本實現。吳軍退出南郡後,劉備把荊州治所從公安搬到江陵。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大將軍,率軍駐紮江北;任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大將軍,率軍屯紮南郡。以加強對荊州地區的掌控和防務。

對孫吳集團來說,把荊州“借”給劉備,則意味著把長江以北的江陵地區的防守重任全部移交給了盟友,讓劉備單獨負責抵禦曹軍部署在襄陽、樊城一帶的重兵,從而可以騰出手來,將更多的精銳調至東線,使吳國在正面戰場上抗拒曹操南侵的力量得以加強。這也說明,魯肅力主讓出南郡(荊州)給劉備的主張是極富戰略眼光的高招。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三國時期,大家所說的荊州共有七個郡,最北部的郡是南陽郡,而緊挨著南陽郡的,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城池,名叫襄陽,也是荊州地區的軍政中心。在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南陽和襄陽,孫權佔據江陵,劉備則佔據江陵以南的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從地盤的廣闊程度看,自然是劉備佔據優勢,但問題是,荊州最重要的兩個軍事重鎮襄陽和江陵,分別被曹操和孫權佔據。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當時的劉備是一點前途也沒有。因為曹操佔據襄陽,等於斷了劉備爭奪中原的念頭;而孫權佔據江陵,就意味著整個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完全控制在孫權手裡,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哪敢向西發展,因為關鍵時刻,孫權只需要從江陵派一支水軍過來,劉備那是連防守的地方都沒有,到時他還能不能從益州活著回來就成問題。

後來劉備所謂的借荊州,其實就是劉備讓孫權把江陵給讓出來。因為只有孫權讓出江陵,劉備才能控制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也就意味著孫權的水軍被阻擋在了荊州門外。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在向西發展的時候,他的背後才會顯得有安全感。否則,劉備哪裡都不敢去,只會讓孫權死死壓在荊州四郡無法出頭。

當然,孫權也不是活雷鋒,他之所以願意把江陵讓給劉備,一則是因為孫權佔據江陵,自然可以把劉備壓得無法出頭,但問題是,只要劉備寧死不低頭,那孫權想牢牢控制江陵地區,就需要把有限的軍事、政治、經濟資源大批調集到這裡來和劉備對抗。

而且,江陵北部的襄陽又還在曹操的控制之下,這樣孫權又不得不調集大量的軍事力量在江陵部隊防禦曹操。這就意味著,孫權佔據江陵,既要對抗劉備,又要防禦曹操,這種成本消耗是驚人的。如果孫權其他地區一片太平,孫權自然敢在這裡耗著。但問題是,在淮南地區,因為合肥被曹操所佔據,孫權的都城建業,也面臨曹操的嚴重威脅,所以孫權還需要在合肥一線投入大批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當時處於南部的交州,孫權也還沒有實現有效的統治。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和劉備在圍繞江陵對峙了整整一年後,發現這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所以在魯肅的牽引下,孫權便將江陵讓給了劉備,這樣孫權既不用和劉備對峙,也不用防備襄陽的曹軍,因為在孫權退出江陵後,來自襄陽方面的威脅,就得劉備承擔起來了。這樣一來,孫權就可以全力爭奪合肥和交州。事實上,在割讓江陵後的第二年,孫權就斬殺了蒼梧太守吳巨,統一了交州。

另外,孫權將江陵借給劉備,顯然還會提一些附加條件。總而言之,荊州是借給你的,後面自然要連本帶利還回來,當然不僅僅還江陵,還得把其他四個郡的地方,也割幾塊給孫權。而且從實際操作上來說,孫權也不害怕劉備不歸還,因為劉備在奪取益州後,他對荊州的控制就會顯得鞭長莫及。到時,孫權在和劉備爭奪荊州時,不僅機會多多,而且劉備往往會力不從心。


小玲子說點史

對於三國曆史的瞭解,大多數人想必是通過《三國演義》而瞭解的,很多人覺得演義中寫的就是歷史,但是忽略了羅貫中為了文學創作需要的改編要素。像“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典故就出自演義中,可真相真的跟演義中說的一樣嗎?

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借荊州的事,劉備得到荊州,是在曹操赤壁之戰失敗以後,但他的荊州並不是完整的荊州,而是隻有荊州五個郡,分別是南部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加上原來的江夏,而這幾個地方都是劉備他們打下來的,跟孫權沒有關係,有關係也是與劉琦有關係。曹操雖然被打敗了,但還是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而孫權是得到土地最少的,只有個南郡。劉備是佔領荊州最多地盤的人,孫權只有一小塊,說劉備向孫權借荊州純屬誇大其詞。


劉備借荊州的故事並不符合歷史,是得不到印證的,只能說吳國史官為了美化孫權偷襲荊州而用的措辭。而且只有在吳傳中有記載借南郡之事,蜀傳中並沒有記載。到了羅貫中的時候,就把借南郡誇大到借荊州。



歷史百家爭鳴

人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其實大到一國的外交,小到一家的瑣碎,很多事情都是羅生門,說不清對錯黑白。如果非要辯個明白,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


1.荊州真的是劉備打下的麼?

借荊州這個事情簡而言之就是:小弟得罪了老大A,於是來找大佬B求救。大佬B一開始不想搭理,怎奈小弟能說會道,讓大佬B覺得老大A其實不是要幹掉小弟而是要幹掉自己,於是力排眾議,毅然出兵出錢出糧出力,和老大A轟轟烈烈的大幹了一場,並且最終獲勝。大佬B陶醉在戰功裡,還沒來得及清點戰場,誰知小弟連謝謝也不說一聲,直接把戰利品全薅走了,一根毛都沒給大佬B留下,並且還理直氣壯,聲稱要不是自己給機會,大佬B永遠打不贏老大A。你要是大佬B,辛辛苦苦為他人做嫁衣,你會不生氣麼?


以上,小弟就是劉備,老大A就是曹操,大佬B就是孫權,戰利品就是荊州。


2.這個小弟太猖狂


在捋了一遍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你還覺得荊州是劉備打下的麼?諸葛亮給劉備找的一個佔據荊州的藉口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荊州必須歸屬劉漢家,否則外姓都是竊土之賊。言下之意連東吳都應該歸屬於劉備。


這個小弟太猖狂!如果你的小弟,危難時想起大哥,一轉臉又擺出“我祖上都是大官”瞧不起你的樣子,你想不想打他!


東吳之所以出兵出力還得不到荊州,從一開始就是因為小看了劉備和諸葛亮,這是做大佬的通病“目中無人”,所以也不算太冤枉。後來要不回荊州,半半拉拉就拿回來一張借條,還被諸葛亮來來回回的折騰,這就怪東吳從孫權,張昭,到魯肅都是書生氣,被諸葛亮道理說一通就蒙圈了。而周瑜是唯一有城府、機謀和鐵腕的人,卻敗在格局太小,想的對策都不出諸葛亮所料,到底敗了。


如果是孫權的哥哥小霸王孫策當權,也許不消廢話囉嗦,赤壁之戰後直接帶兵攻下荊州,也沒有這後來許多事了。



大銘小亮育兒家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們都知道。荊州這塊地盤本來是劉表的,而當時的劉備在投靠劉表的時候也是幫助他低檔了下不少的強敵。

在劉表這掛了之後,他的兒子劉琮就成為了荊州的新主人。不過當時的劉琮你還是太小,在很多方面都還不懂。

所以在保護荊州的過程當中,更多的責任則落在他媽媽和他的舅舅的頭上。她們為了維護荊州局勢,希望能在動亂中求得安寧,所以就決定了投靠當時勢力最強大的那一方——曹操。

所以劉琮的這塊肥沃的土地就成了曹操的了地盤了。不過在赤壁之戰這場戰役發生後,由於曹操前線軍隊的潰敗。使得荊州這塊肥肉的大部分被劉備和孫權給佔領了。

我們都知道每一場戰爭勝利的背後,都是那些勝利者們對於所得利益的分配問題。按照戰爭雙方出力的情況來看,孫權那邊得到的當然是比劉備那邊的要多。

但是對於荊州這塊土地很多人都還認為它本來就屬於劉表的,雖然因為他現在死去了,但是他的兒子們還在啊!所以這荊州還是劉表兒子們的!

於是他們雙方達達成的共識,或者說是為了避免一些社會輿論!他們就對外稱荊州這塊土地現在是劉琦的,但是劉琦過後就不知道是誰的了,因為他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守護。

有那時候的劉備方面還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條件。說我現在的發展非常需要一塊根據地,所以我想先借得荊州這塊土地來發展壯大自己,等後面找到了穩定的根據地後再還給東吳方面。

那個時候動物方面也同意了,並且雙方還立下了字據來證明荊州是劉備借東吳。

這或許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話的由來吧!


愛好問答

這件事確有點費解,荊州本是劉表的,與你東吳有半毛錢關係?劉備打下的就應歸劉備,既不是你的地盤,又不是你的私產,憑什麼要還給你?還理直氣壯的討要?問題是一向精明過人的劉備諸葛亮還象偷了人家東西的小偷一樣唯唯喏喏,不敢正面回答,最後居然還寫了一張借條,確認了荊州的產權,以至於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其實仔細分析,東吳討要荊州也不無道理,赤壁之戰時荊州已被曹操佔領,東吳打敗曹操荊州理當為東吳所有,所謂聯合抗曹劉備實際未出一兵一卒,諸葛亮雖全程參與表面上講只是出謀劃策而已,人家在全面戰鬥,你卻竊取了人家的戰果,所以你再能言善變也改變不了這偷竊的事實,所以當人家前來討要時劉備既不想拿出這一已經到手的成果,又沒有拿得出手的理由與別人爭辯,只好耍賴給別人寫了一張借條。


晨鐘悠揚2


小明童鞋CHM

這就要從荊州的歷史說起了,荊州最初是劉表的地盤。劉表死後,兒子劉琮接手了父親的事業。這時候劉琮還是一個不辨是非的小孩子,在荊州一切的話語權都在自己的母親和舅舅手裡。這兩個人不為荊州的發展著想,一心只求榮華富貴,當時為了排擠劉備,他們兩個人選擇了投靠曹操,荊州就成了曹操的地盤。

曹操在壯大自己的地盤之後準備進攻東吳,當時的曹操隱隱有一統北方的氣魄,而東吳當時不過是盤踞在江東地區的一個小國,硬拼的話肯定打不過曹操,派魯肅到江夏找劉備聯合抗曹。後來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打敗了號稱八十萬人的曹操。


曹操敗北之後,孫劉兩家開始瘋狂的瓜分這場戰爭中得到的戰利品。當時劉備率先佔領了荊州,後來東吳派魯肅來談關於荊州的歸屬。魯肅認為在赤壁之戰中東吳部隊的人數要比劉備部隊的人數多,按照這種劃分方法來看荊州應該屬於東吳。而劉備認為,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地盤,雖然現在劉表已經去世了,這塊地不是說給就能給的,應該先問問他兒子的意見。魯肅派出的刺客把劉表的兒子刺死之後,又來向劉備索要荊州。由於劉備有約在先,在那個重視信譽的時代,如果說話不算話很容易砸掉自己安身立命的招牌。

諸葛亮給劉備出了一條計策,儘量拖延。當時答應把荊州給東吳,但是有一個條件就必須等到劉備找到另一塊能夠代替荊州的地盤之後,就把荊州還給他們,這就是借荊州的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