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年時間從“空心村”變身為中國最美鄉村 記者帶你探祕袁家村

用十年時間從“空心村”變身為中國最美鄉村 記者帶你探秘袁家村

  民俗題材的陶瓷藝術品

在外人看來,鄉建學者宰建偉在袁家村過著近乎神仙般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爬山、看書,在自己的惟德書屋裡以文會友,寄情於自然山水之間。十年鄉村生活,他全程見證了袁家村從一個“空心村”變身為中國最美鄉村,成長為“破解‘三農’難題、實現鄉村振興”的典範村。

黨支部成為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

並非名山大川,沒有驚世之美,初見袁家村似乎跟關中大地的普通鄉村一樣。走近時,卻發現不一樣的文化特色:走在石板鋪墊的老街上,可以欣賞老藝人的皮影製作、手繪年畫;進入老作坊,觀看榨油釀酒的過程;逛累時可以點一壺關中茯茶,聆聽悠揚的秦腔古調,甚至還能在藝術長廊與創意青年交流思想。

可誰能想到,袁家村在20世紀70年代竟然是 “點燈沒油,耕地沒牛,吃糧靠救濟,住房潮溼破舊,小夥子難討媳婦,群眾選不出好頭”的貧困村,它的成長縮影見證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遷。

鄉村建設觀察家宰建偉,是國家鄉村旅遊人才培訓基地產業導師、中國鄉村振興袁家村課題組組長。他長期致力於“三農”問題、鄉村旅遊、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的考察和研究。著有《創新與共享:袁家村的鄉村振興之路》《鄉村旅遊之袁家村模式解讀》等,在業界有著重要影響。

他至今還能記得作為大學老師第一次見到袁家村的情景,“那是1986年夏天,當時的袁家村已經有很大變化,村辦企業紅紅火火,村裡蓋起了兩層樓,村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感!”宰建偉說,當時很多農村還沒有解決吃飽飯的問題,袁家村卻有這麼大的變化,這讓他十分好奇。調研之後,他發現其中的秘訣:村黨支部是群眾的主心骨,是幹部的指揮部。

“有思路、有能力、有威信、有感情的黨支部成為帶領群眾,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勝法寶!”原來,為解決吃飽飯問題,當時的老支書郭裕祿帶領村民艱苦奮鬥,打井找水,積肥改土,糧棉產量躍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貧困帽子。改革開放後,郭裕祿帶領著黨支部發展村辦企業,改善村民生活,壯大集體經濟,民富村強,成為陝西著名的“富裕村”“小康村”。

用十年時間從“空心村”變身為中國最美鄉村 記者帶你探秘袁家村

袁家村街景

從鄉村的傳統習俗中挖掘資源

轉眼來到2007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淘汰落後產能,村辦企業下馬,村集體經濟萎縮,村民收入下降,袁家村逐漸淪為一個空心村。當宰建偉再次來到袁家村時,此次村子一片蕭條景象,“整個村子就東西一條街、南北兩排房,村裡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兒童,成年壯勞力幾乎都外出打工了。”

袁家村站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此時,黨支部再次發揮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戰鬥堡壘”作用,一個有理想、敢擔當、事業心強、責任心重,對群眾感情深的黨支部擔當起二次創業,振興袁家村的使命和責任。

村民宋應軍至今還記得新當選的村支書郭佔武的一席話:“我們要千方百計謀發展,帶領鄉親們奔小康,絕不讓一家一戶掉隊。”郭佔武要求全體幹部不謀私利,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以實際行動取信於群眾。

如何幹,怎麼幹?郭佔武發現了別人看不到的資源——村民的日常生活、鄉村的傳統習俗。“當時我們定的主題是‘關中民俗、鄉村生活’,實際上就是現在的鄉村旅遊。”郭佔武回憶說。

郭佔武首先在村裡建起一條關中傳統老作坊為主的老街,儘可能找到農村原始形態,追求農村真實性和活化狀態,“當時在100米長的一條街上聚集起六七個作坊,油坊在榨油,醋坊在釀醋,磨盤在磨面,紡車在紡線,織布機遊客可以上去體驗,讓城市人找到了久違的鄉愁和民俗,一下子就轟動了整個陝西!”

宰建偉豎著大拇指說,從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資源,從鄉村的傳統習俗中挖掘資源,這是郭佔武帶領的黨支部“化平凡為神奇,發商機於尋常”的過人之處。在沒有任何專業人士和專業機構參與,沒有政府財政資金投入、銀行貸款、社會融資和社會資本進入的情況下,黨支部自立項目、自籌資金、自組團隊、自己策劃、自己規劃、自己設計,硬是在一片荒溝荒地和舊廠區的廢墟上,建成了今天享譽全國的關中印象體驗地旅遊景區,使關中民俗再現神韻,大放異彩,更讓鄉村生活生機勃勃,魅力無窮。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鮮活樣本

在讓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的康莊老街和作坊小吃街上,傳統手藝、真材實料、現做現吃,讓遊客目擊一碗麵從食材加工(面、油、醋等作坊)到手工製作(小吃街店鋪)的全過程,現場體驗袁家村“農民捍衛食品安全”的含義。

過去關中人沒有戶外喝茶休閒的習慣,袁家村通過打造一個小環境、營造一個小場景,開發出茶館戲園,讓遊客彷彿置身於江南蜀中,在品茗、聽戲、按摩、採耳、歇息中體驗鄉村魅力。

古老的紅燈籠,五彩的遮陽傘,木板車改造的桌子,現代感十足的擺件,走在袁家村酒吧街上彷彿置身在繁華都市,流連忘返。甚至連村民、商戶和員工身穿的民俗服裝,也處處體現創新元素,成為遊客圍觀拍照的亮點。

對此,宰建偉總結說,袁家村以支部為核心,以村民為主體,以創新謀發展,以共享促和諧,把鄉村旅遊作為發展的突破口,打造了一個農民創業平臺,解決了農村的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以股份合作為切入點,創辦農民合作社,解決了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問題。2007年後,袁家村全面向服務業轉型,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了三產融合,並在全國率先奏響節奏分明、曲調流暢的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的三部曲。

“袁家村不僅創新了鄉村旅遊的商業模式,更創新了把農民組織起來,實現鄉村振興的組織模式。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和範例,對廣大鄉村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鑑意義。”宰建偉說。

“文創+民宿”再創一個全新袁家村

用十年時間從“空心村”變身為中國最美鄉村 記者帶你探秘袁家村

  別具風情的裝飾

“我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在袁家村祠堂東街上後現代風格的“21room攝影主題”文創店,32歲的攝影師梁磊坐在自己設計的會客廳裡從容地說道。

這位毅然辭去西安一單位公職的小夥子,在袁家村創業不僅找到藝術靈感,這裡還開出三年免費房租的優惠政策,幾乎讓他無法拒絕,“鄉村的土壤裡培育不一樣的文化生態,不同維度的思想碰撞,靈感火苗的迸發,才能讓藝術更有生命力!”短短兩三年,梁磊在業界小有名氣,甚至開始在南京、西寧等地籌劃分店。

曾經做過兩家公司高管的80後美女杜丹,一次偶然機會來袁家村旅遊喜歡上了這裡,萌生了開民宿的想法,從裝修設計,到水電、油漆施工,都是她一人監理完成。歷時5個月,終於在今年元月份完成整個工程。短短5個月時間,她經營的秋田精品民宿已成為“網紅店”,入住率達八成以上,“民宿不同於酒店,民宿是有溫度、有人情味的,只有真正的關心,沒有刻意,絕非迎合,才是走心的服務,讓殷勤待客成為一種習慣。”

如今,像梁磊這樣的文創年輕人在袁家村越來越多,他們用創新者的奇思妙想和匠心精工打造著個性鮮明、推陳出新的文創工作室,打造獨具特色、風格迥異的書屋客棧、咖啡酒吧、創意工坊等新業態,增加和豐富了景區的經營項目和服務功能,進一步滿足都市居民休閒度假和文化消費的需求,並吸納周邊更多農民就業和參與。逐步實現了陽光下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轉變,即由一日遊向兩日遊、多日遊和度假遊轉變。

都市人下鄉投資和創業不僅豐富了袁家村的業態和內容,更提升了袁家村鄉村旅遊的品質和層次,袁家村逐步多元化。

讓“1.0版農家樂”升級至“4.0版鄉村度假”

十年磨一劍。從原來工廠廢墟多,環境髒亂差,到今天關中印象體驗地景區,並榮獲國家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大美麗鄉村、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等殊榮,袁家村創新發展成就斐然、碩果累累。

小小的袁家村匯聚千餘創客,吸納三千多人就業,帶動周邊數萬農民增收,2017年接待遊客達500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超過3.8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0萬元以上。“空心村”變身為中國最美鄉村、最具特色小鎮,創造出陝西農村史上的奇蹟。

如今,袁家村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居安思危,先行一步,開始籌劃轉型升級,由鄉村旅遊逐步向鄉村度假轉型,並且陸續打造出一批以左右客、生活客棧、田間、里居、沐舍、竹風堂、香舍、瀾庭、豫園、絨花閣、旅跡、桐咖啡等品牌為代表的高端休閒度假產品,讓“1.0版農家樂”升級至“4.0版鄉村度假”。

2015年開始,袁家村實施“進城出省”的走出去戰略,以全新的理念、創新的模式,進軍西安高端商業綜合體,把袁家村的關中小吃美食搬到都市市民的家門口。曲江銀泰城的袁家村餐飲體驗店一開張就非常火爆,由村民入股的600萬元投資僅九個月就全部收回。陸續開業的賽格國際、奧萊砂之船、胡家廟萬和、咸陽正興等連鎖店都表現出很強的盈利能力,也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預計一至兩年內袁家村將開辦十餘家城市體驗店,年營業收入可達3億元以上,在激烈競爭的西安餐飲行業中脫穎而出。

此外,他們創辦“袁家村美麗鄉村建設培訓中心”,陸續開辦“袁家村鄉村旅遊培訓學校”“袁家村‘三農’工作村幹部培訓學校”和“袁家村鄉村振興研習社”,讓更多的鄉村和企業從袁家村的成功經驗中受益。同時,他們還輸出袁家村品牌和商業模式,以各種形式合作的在建項目和意向項目已達十餘個之多,分佈在山西、河南、浙江、江蘇、湖北、河北、青海和北京等省市。這將逐步完成袁家村在全國的戰略佈局,也將對各地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農民增收、精準扶貧以及鄉村振興產生積極的影響和示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