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曹全碑》用筆以中鋒為主,波磔分明,四周舒展,以橫畫為主筆,肥而特長,極意波發,借而平衡字勢。短畫含蓄有意味,點畫在生動流美中不失端莊遒勁。轉折之處皆提,方中寓圓,不露全角,柔中有剛。整體風格秀而不媚,豔而不俗,纖而不弱,猶如行雲流水,美女簪花,飄逸風流,是東漢隸書中書刻俱佳的傑作。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曹全碑

可以說,沒有刻工對書丹筆意字形的準確傳達,就不會有《曹全碑》精妙絕倫的神采,而這種神采的傳達是須臾不能離開平坦的石碑這個先決條件的。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曹全碑

《開通褒斜道刻石》,為東漢早期摩崖刻石,此刻氣魄雄偉,佈勢飽滿。用篆意作隸,點畫藏頭護尾。它的最大特色是空間構架的奇特:字間、行間異常茂密,滿幅而來,構架宏肆闊大,橫、豎不惜重複排比,輔以參差不齊,長、短、廣、狹、平、斜不定的點畫,構成了此作真力瀰漫、氣勢橫空、無從摹擬的風格。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開通褒斜道刻石

這就是摩崖刻石的魅力:點畫未必精細,刻工也無法精到,但它多在斷崖峭壁之土,人們屏息而視,頓感山川之雄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與人類息息相通,造化與人工在摩崖刻石上相得益彰。摩崖刻石展示了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宏偉氣魄。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開通褒斜道刻石

摩崖刻石《石門頌》、《甫閣頌》、《西狹頌》等書風無不奇肆敦達、字勢飛動,它既有碑的雄強凝重,又有簡牘的率意恣肆,是刻碑之中的簡牘、簡牘之中的刻碑,是中國書法藝術中內涵豐富無比的寶庫。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石門頌

構成東漢石刻風格不同的原因除形制方面的差別處,另一個顯著的原因就是地域對書風的影響。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藝術作品的產生不僅取決於“時代精神”,也取決於“周圍的風俗”。文化地理學在多個層次研究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徵。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西狹頌

生活在一定的地域毫圍內的人--書家主體必然受到這個地域內自然的、人文的氛圍的影響,使他的作品也打上這種地域文化的烙印。遠處邊陲的書者和處於儒教中心地帶的書者其心態到行實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反映到書風上便是前者質樸率意,後者工整規矩。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樊敏碑

《開通褒斜道刻石》與《曹全碑》風格的差異,固然因其形制的不同而致,卻又和它們所處的地理區域的不同而密切相關。《開通褒斜道刻石》地處塞外褒斜谷,而《曹全碑》出在當時儒教中心地帶的曲阜。因而,同樣是碑的形制,地處偏僻的《樊敏》碑、《裴岑紀功碑》自然古拙,氣勢宏宕,完全不同於《華山碑》、《禮器碑》的雍容華貴的氣象。

碑與摩崖之間的風格差異——《曹全碑》和《開通褒斜道刻石》

華山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