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建设中人才磁场的“西电引力”|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

大西安建设中人才磁场的“西电引力”|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

4月17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8级校友、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宇宙第一缕曙光”的探路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受聘担任西电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这是一个月内重磅加盟西电的第二位“院士院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表示,乘着西安人才新政的好政策,一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魄力拉开了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换挡提速”大幕,着力打造 “院士+”,助推学校一流建设。

西电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换挡提速”

今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长江学者汪寿阳教授受聘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4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受聘担任西电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一个月内引进两院士,西电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换挡提速”。

西电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表示,对于中西部高校而言,不妨以柔性引进、人才共享为策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探索运用最灵活、最高效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赋予高峰人才更大的支配权和决策权,建立完善高峰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发挥好战略科学家的“设计师”功能和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高端引领作用。

聚天下英才打造西电人才“梦之队”

打造西电的人才“梦之队”,大学要办更加开放的教育,坚持海纳百川的精神和五湖四海的胸襟,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应”,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郑晓静表示,去年这个时节,沈八中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就在事业攀上高峰之时,放弃美国博通公司杰出工程师称号、技术总监职务,沈八中回到古都西安,作为全职教授,出任西电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如今,西电又迎来了另一位漂洋过海全职加盟西电的学者。长期从事新型纳米材料合成及其在新型能源和传感器应用,曾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和美国3M公司杰出青年教授奖的杨如森,放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副教授职位,回国在西电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在当今电子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视野看待问题,把握好时间节点,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郑晓静说,要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完善突出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前沿领域、杰出成就、发展潜力等遴选标准,开辟海外“高人”引进的“绿色通道”,优化人才引进的考核及管理体系,真正形成“引得来、留得住、重考核、讲贡献”的优秀人才引进培养新模式,切实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吸引力是“良木引凤”重要“砝码”

能够做到“拴心留人”,一方面得益于学校综合改革不断深入营造出的干事创业良好生态,以及包容、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成长软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前1‰,展现出了建设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强大优势,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实现科研梦想的优质平台。

郑晓静表示,除此之外,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本身就是“良木引凤”的重要“砝码”。西安市先后出台了“史上最宽松”户籍新政、23条人才新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度,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前所未有的服务和保障,放权、松绑、激励、服务,最大限度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向全球“招贤纳士”,大西安对人才释放出了强劲的“西引力”。

“西安是创业乐土,在这里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时代交融与绵延,成就了西安城市的独特魅力。”郑晓静说,随着西安各项政策的落地,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全力营造出了引才“强磁场”,西电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今年是学校在西安办学60周年,在纪念与回望的同时,学校将继续加紧砥砺奋进的步伐,在大西安的建设中展现出西电人应有的担当。

(来源《西安晚报》2018年05月17日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