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者

关于社会的构架,表面是乌托邦,实则为反乌托邦,在这种制度下将人的一切以数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完全否认了人自身意志的作用,这种设定就注定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心理测量者

剧情如下,在人类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倾向都能被数值化的未来,所有的感情、欲望、社会病态心理倾向等全部被记录并管理,大众以“好的人生”作为目标,竭力于数值性地实现它。

所有的监控摄像头都已经被升级和联网到一体,通过监视人类的色相浑浊程度和声音、视频等信息用来计算人类的每个心理状态和个性倾向所衡量的值,通称:(即片名:心理测量者PSYCHO-PASS),它被用作判定人们的思想应有PSYCHO-PASS状态、个人精神本身。通过计算这些数值,系统可以自主断定一个人最理想的工作,感情,心理压力,甚至犯罪意图。

因此,为让大众达到“理想的人生”这个指标,人们实现这些数值就变得非常积极。然而,有关犯罪的数值,也就是“犯罪指数”也会被测量,当然犯罪者亦是如此。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保证自己的指数在正常范围,否则会被系统认为是潜在犯,将会被"矫正"。

而同在监视下维持治安的工作的刑警被分为抓捕犯人们的行动部队“执行官”、以及监视指挥执行官们的“监视官”一起合作执行任务。优秀的“执行官”自身就有着相当高的犯罪系数,从矫正设施挑选出来除了当执行官别无其他选择,但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够接近犯罪根源。因为“执行官”也有着可能孕育成犯罪者的危险倾向,所以就需要对搜查行动有着冷静的判断力的精英“监视官”来监视。

安全局刑事课第一分队的成员各怀想法,虽然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常常会与真正的正义相悖却不得不在监视下继续执行任务。同时在处理案件时正在一步步地发觉和探索管理人类这些数值的系统——Sibyl System的真面目。他们所面临的彼岸将会有着什么?

心理测量者

不完美的社会体制,有漏洞可循的制度,一定程度上免罪的特权阶级。金字塔顶端的阶级构筑了当今的社会,时常疏漏和不公,却又维持着不可或缺的稳定。

虽然自己卑微无能,但我也时常站在这部作品主角的立场上思考,伸张正义和保持秩序哪个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很宏观的问题,宏观的和我的生活格格不入。而答案也和主角一样,怀抱着这种矛盾继续服从这样的社会规则生存下去。

剧中大叔对狗和主人的比喻也让我很是受用,主人的管教和狗的服从都是明确却又疲累的,而主人用来指引狗行动的抛球虽然遍地鳞伤,但却是最懂得明哲保身的。球代表着圆滑,在狗的口中时,他是协助狗完成主人命令的同事,而在主人手里,球则是用来指挥狗的道具。抛出的时候随遇而安,对于主人和狗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还能起到连接两人关系的作用。如此明智的大叔,平时行事处处圆滑,对后辈的忠告非常老道,但关键时刻他却选择了忠于自己明确的立场,最后的结局令人扼腕。

心理测量者

本片的女主角——常守朱,凭借一流的系统评价进入公安局刑事课,开始了她的执行官生涯。无数扑朔迷离充满恐怖的案件开始证明她并不适合当一个警察,但是在狡啮慎也的引导下,她渐渐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察。

她保持自己色相纯洁的同时却并不像其他执行官那样盲目坚信西比拉先知系统。她遇到困难时永远保持一颗向前看的心,因此心理指数永远处于超低水平。“社会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人一定要正确地活下去”表明了她自己对西比拉的态度。即虽然反对西比拉,但在找到更好的制度以及有足够力量反抗以前,她会遵守西比拉定下的社会规则。

说了这么多,这个管理社会的先知系统究竟是什么呢?这要从免罪体质说起。免罪体质,即无论有多么大的犯罪倾向,犯罪指数依然正常,无法被制裁的人。西比拉实际上就是由无数个免罪体质的人的大脑组成的巨大处理器——也就是百脑汇。当然了,对系统绝对服从,加入系统后会主动维持社会公平的人会保留其意识,而依然倾向于犯罪的罪犯的意识就会被屏蔽,担任纯粹的计算机。说白了,人们其实是被一群罪犯按照好人的标准管理着。

我觉得没必要纠结真正管理社会的是什么,这种事情看结果就足够了。如果西比拉真的能够管理好社会,让人民生活幸福,就算它是由十恶不赦的罪犯构成的系统又如何呢?起码他们的国家管理理念不是罪犯的理念。但是不论西比拉是什么,权力过于集中始终都是个大问题,社会管理的容错性会大打折扣。能够制约西比拉的就只有厚生省和政府官员,但是官员还不是西比拉选出来的?所以说西比拉权力过于集中,不是说集中不好,而是越是集中越要保持绝对的正确。

心理测量者

什么样的社会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人。公安局遇到的案件一个比一个悬疑,一个比一个血腥,罪犯的智商也一个比一个高。但最厉害的当然是槙岛圣护,他不单自己是免罪体质,而且他的犯罪手法也十分先进。他不是自己犯罪,而是诱导别人进行犯罪,自己所提供的只有引起犯罪的种子而已。想要实现就要充分分析别人的心理,可见他的智商之高。他怨恨西比拉,怨恨西比拉统治下自己因为不能被检测而被排斥,怨恨麻木的社会,因此才用这种极端的方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更是想推翻西比拉。

公安局的狡啮慎也也是一个不喜欢按部就班的人。开始的他就为了救人破坏规矩导致犯罪系数上升沦落为执行官。后来捉住槙岛圣护后发现局长对这个人采取消极措施,导致犯人逃跑,第二次追捕犯人局长甚至下令不能伤害犯人。明显不合理的命令让他脱去警察的外衣勇敢地去杀掉槙岛圣护。最后在夕阳淡红色的阳光下,一个脱去系统仆从外衣的警察杀掉了反抗系统失败,已经穷途末路的罪犯。

局长说白了就是系统的代言人。她处事系统安全为第一优先级,其次才是社会。因此她必须杀掉破坏计划的狡啮,而为了系统进化不得不保全镇岛的性命。

镇岛的反抗只是系统压迫下人们心理扭曲的一个缩影,这样的社会既可让人心理扭曲,也可以造就像朱一样乐观生活勇敢向前看的人。因此西比拉才把朱作为新时代公民的典范。只不过朱并不愿意罢了。

作为一个虚渊玄监督的作品,本作的反乌托邦设定一点也不奇怪。虚渊玄真的是个很好的监督,他的作品都有很好的连贯性,引人入胜,表达上也十分有力。任何所谓的乌托邦社会,背后一定是黑暗的,麻木的。因为人们就是一种追求利益的生物,谈不上什么高尚或者自觉性。乌托邦下的人们不过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追名逐利,这样的体制在心灵上的折磨比一般社会还要严重。

用犯罪系数定义罪犯,可以说是好坏各半吧。好处当然就是可以将犯罪扼杀在萌芽中,并且可以减轻警察的压力。坏处也十分明显,机器毕竟是机器,难免有各种bug。本片主要体现两种,一种是因为偶然因素而导致短期犯罪指数伤身的人,这种人本身还是好公民,却很容易变成潜在犯。还有一种是有思想的人。西比拉作为统治者,当然只可能认同自己那一套思想。因此西比拉下的社会是没有思想,没有哲学可言的,一旦有不一样的理论就会被当成罪犯,又谈何百花齐放?

心理测量者

正如虚渊玄在访谈里面所说,这个作品就算不以警察为设定也是同样成立的,就像他另外一个作品《乐园追放》不需要机器人也同样成立一样。为什么设定在警察上呢?我想是因为警察视角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安定,更能表现出社会存在的各种黑暗,当然也更能吸引观众。不过需要认清的是,本作始终不是以警匪为核心,警匪只是表现形式,对社会的思考与乌托邦的批判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所以显而易见,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选择美好或者更美好。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两者相权取其轻,于公于私皆是如此。舍弃少部分,成全大部分,也许本身就是人类自古就有的共识。

“ 人的苦乐无法量化,追求‘最大幸福原则’的功利主义哲学有反人道的风险”——这句话摘自豆瓣,出处不明,听说是用来评价虚渊玄本人的,我想总结这部作品一样很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