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惜春出家为何不去妙玉的栊翠庵?

手机用户69848754398

这个问题尝试回答一下:

惜春出家最大的目的是要逃离贾府,去栊翠庵无济于事;而且栊翠庵的妙玉并不是真正的出家,而是带发修行;栊翠庵跟潇湘馆、蘅芜苑一样,是给小姐们住的居所;实际上,大观园所有的建筑都只是为了给贾元春游幸用的,若不是元春下旨,这些居所会一直空着;建造庵堂是让元春拜佛方便,就是一个摆设。

先从惜春的判词说起: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贾敬的女儿,是贾珍的“胞妹”(同父母所生),她不像迎春、探春是“姨娘”所出的庶女,而是正房太太生的嫡出小姐;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见到三春姐妹,惜春犹是“年级尚小,身量未足”的小女孩,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点明林如海“年已四十”,而黛玉则是“年方五岁”,而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林如海“年将半百”,所以此时大约十二三岁;第二十三回时贾母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我们可以推测,薛宝钗出场时的年龄是十四岁左右,宝钗、宝玉、黛玉的年龄差应该是一岁;所以《红楼梦》开篇时,黛玉是十二岁左右,惜春大约只有十岁。(有点扯远了)。惜春虽然是贾家的嫡出小姐,但是亲哥哥贾珍是个有名的酒肉色鬼,名声极差,亲爹贾敬出家当了道士,亲娘也没了,这种家庭环境,对惜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正因如此,贾母才将她接到身边来亲自教养。

但是,贾母最疼爱的是元春和宝玉,探春机灵乖觉、宝钗为人大方,深受王夫人的喜爱;迎春好歹有个亲爹和继母,而惜春实际上跟父母双亡没什么两样,这种成长环境使得惜春孤僻、冷漠、看得透、想得开。 惜春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自己主动想要出家的人,在“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回中,

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第七回)

惜春这里说的虽然是玩笑话,但是可以看出她已经有了出家的念头;

惜春的灯谜诗也揭示她最后出家为尼的命运: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庚辰双行夹批: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

所以惜春最后是真的出家了,她剃了头发、穿上了缁衣、以乞食为生;惜春之所以决定出家,是为了逃离贾府,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命运”应该就是嫁人。第七十九回贾迎春嫁给了孙绍祖,一年后被折磨之死;迎春之后,探春被迫和亲;探春和亲这件事情本身就能看出,贾府已经没有能力庇护女孩子们了;惜春不仅性格孤僻,还有很严重的精神洁癖,这种类型的女孩子对男人和婚姻会极度抗拒,再加上佛教教义的熏染,惜春可能对男女感情之后,惜春有可能会被议亲逼婚,逼得惜春只好逃离贾府,出家为尼姑。

为什么说惜春是逃走的?从判词上我们可以看出,惜春所在的是一个“古庙”,不是贾府的家庙;如果贾府的人同意她出家,那么肯定会就近安排。再说,贾府众长辈会那么开明让一个年轻小姐去出家吗?这种官宦人家,一旦到了权势倾颓之时,利用姻亲关系让家族不至于一败涂地是很重要的一步棋;惜春想离开贾府就只能逃走,而且还是从大观园逃出去的,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薛宝钗住在蘅芜苑的时候,有个门可以让她自由出入;尤二姐被王熙凤骗进来大观园的时候,走的也是个不显眼的小门;这个门看守不严,而且直通到外头。


校园生活萌萌哒

惜春出家不在拢翠庵,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贾惜春是个可怜的小姑娘。从小虽然跟着姐妹们一起长大,却缺少父母家人的关心。兄嫂对她不闻不问,任她成长为孤介的性格,不重亲情,做事决绝。

一,太重情而无情。

抄检大观园后,惜春不顾尤氏和大家的劝阻而执意撵出她的丫头入画。很多人觉得她太无情了。我却认为,原因恰相反。惜春当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更多行事全靠本能。她比谁都渴望有个家庭的温暖。可她比不得林黛玉有贾母疼爱。更多时候她和迎春很像,贾母的疼爱已经都给了宝玉黛玉,迎春都没有,她这个更远的孙女更没有。



她说宁国府“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一个“每每”表明惜春还是非常关注家里一举一动的。做出无情的样子,也是家里对她伤害更大。她自己都想逃离的地方,必然也不会流连身边的丫头们。她认为,只要能从这个家出去,撵出去又何妨?她不能撵自己,出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二,惜春矢志脱离贾家。

惜春在第七回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说要做尼姑。

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那时候的惜春最多也就七八岁。她的玩伴竟然是水月庵的智能儿。每次看到这里那种孤独感就特别强烈,这好比是一个自己唱歌玩耍的女孩子在面前的样子。孤独,决绝。


惜春必然是出家了。按照判词和曲子的描绘,十有八九是托钵行乞,孤独处于庙宇中。“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一个觅字表明惜春脱离贾家的主观意识。而“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样的描写很有贾家败落后,祖坟空置,无人祭扫,只有这个出家的儿女来往看护。也许祖坟前的家庙就是惜春的栖身之所。

之所以不选拢翠庵,原因在于拢翠庵是大观园里,属于被抄没家产的一部分。贾府过后,也必然会重新赐给新贵们,拢翠庵就成了别人家了。惜春不能也无法在拢翠庵中栖身修行。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1、栊翠庵就在大观园内,这不符合惜春想要“杜绝”宁府,“觅那清淡天和”的想法。

惜春出家的目的,就是要离开贾府,远离这个藏污纳垢的红尘之地,如果还留在贾府的尼姑庵中,那和曾经又有什么分别?惜春不笨,又怎会看不出这其中的意义,自然不会选择栊翠庵。



2、栊翠庵是妙玉的地盘

之所以大家会想到栊翠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妙玉住在栊翠庵,而惜春和妙玉交好,既然要远离红尘俗世,那么去妙玉那里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毕竟妙玉也是一个怪人,她对于生活有很多讲究,最重要的是,妙玉并未看破红尘,但是惜春的心冷却让她比妙玉要走得更远一点,两个人的心性不同,做朋友时也许还可以彼此尊重,若是要住在一起过日子,那恐怕就没那么轻松了。 更何况妙玉根据高鹗续书,很有可能被贼人掳走,栊翠庵自然也不是什么安全之所,惜春不会留。



3、惜春去了城外的水月庵

根据丁维忠的研究与分析,惜春很有可能是去了城外的水月庵。其实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可以发现,城外的尼姑庵只有两座,一个是水月庵,一个是地藏庵。地藏庵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庵,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寓意。但是水月庵就不同了,水月庵的特殊如下:

(1)水月庵之名,可谓是佛家的“镜像水月”,暗含人生的虚与空,一切如梦一场,无法追寻,只能追忆,正符合惜春对于红尘的看破之意,也符合《红楼梦》的行文趋向。

(2)地理位置而言,它距离贾府比较近,彼此往来也密切。惜春虽然说是出家了,但是衣食住行其实还是需要贾府帮忙照顾打理,水月庵更方便贾府的人过来看惜春。

(3)惜春第一次提到要剃发为尼时,正是与“水月庵”的智能儿玩耍,一开始就预示了她可能会在这个庵中了此余生。


欧美文学风

栊翠庵虽然是妙玉修行的场所,事实上还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建造的,属于家族产业的一部分,妙玉只是暂住其中。惜春既然决意出家,远离藏污纳垢之地以保住自身的清白,势必要与过去的一切告别,只要与贾府有关的事物她再也不想沾染半分,因此绝不会去到栊翠庵。

说起来惜春也是命运多舛的薄命女子,她本来是根正苗红的公侯小姐,出身高贵,是宁府贾珍的胞妹,只是这个哥哥一向沉迷酒色滥赌,对她不管不问,父亲过着与世隔绝的修道生活,导致惜春从小就没有感受到任何的亲情温暖,逐渐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

即使贾母怜惜将她接到身边养育,也不能弥补自小缺失的父爱母爱。而且随着黛玉,宝钗,湘云等人的陆续到来,她们的出类拔萃,诗文斐然更让惜春容易被大家忽略,众人聚集在一起热闹说笑时候,几乎很少看到惜春的身影。她总是偏安一隅,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自身的孤僻性格很难和府里的姐妹融到一块,倒是和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有说有笑,这时候的惜春才表现出孩子的活泼天性。或许和智能接触的过程中,两人聊到过佛门中的日常修行和心得,惜春便自小在心里埋下了出家的种子。

以至于周瑞家来送宫花的时候,惜春不经意间说了一句顽笑话“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虽然是调侃的语气,但是尼姑智能为她打开了一扇窗,窗外的世界是惜春所向往的真正乐土。

之后惜春便在元宵佳节做了一首佛前海灯谜面,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可见惜春日常不是专注于诗词歌赋而是在佛经修行上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她是参阅了多少佛经,才能领悟到这样精深的佛理。

惜春比妙玉有慧根也更适合修行,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在红尘,从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和宝玉踏雪寻红梅都可以看出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而惜春自小没有亲情关怀养成了孤僻性格和内心对那份光明的渴望,让她表现得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彻底斩断三千烦恼丝。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抄捡大观园时她的丫鬟入画因私相传递被发现,作为跟了自己多年的丫鬟,总要为她说几句好话吧。


但是惜春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道:“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

妙玉难以做到的绝情绝义,惜春却能抛却的干净决绝。宁府的名声早就被贾珍贾蓉父子败坏了,除了门口的石狮子,怕是里面的人没有是干净的。惜春坚持撵走入画正是求一个洁身自好,不想同那边再有什么牵扯,极力和宁府划清界限,以保住自身的清白。

这次抄捡风暴也让惜春认清了现实,本以为离开了宁府就能独善其身,没想到荣府也是一样肮脏不堪,有着矛盾争斗,鲜花锦簇之下隐藏着太多的危机,惜春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心思成熟,对世事的洞察有着超越一般人的能力,在她看来贾府势必不能风光长久,这也促使惜春坚定了出家的念头,不想被其连累。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目睹三春的遭遇之后,惜春最终决定出家,独身入空门,晨钟暮鼓,诵经拜佛,从此世间的纷扰再与她无关,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

惜春自以为这样便寻到了心中的光明,只怕是未必如此,贾府虽然有肮脏的一面,但是至少能为她庇护,一旦失去了贾府千金小姐的身份,她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缁衣乞食,颠沛流离的生活才是她的最终命运,或许还要受人欺辱。这条看似行的通的道路充满了凄凉无助。身在人世间,很难有真正的与世无争,清静无为。


文嘟嘟

惜春出家,一是因为勘破贾家败亡之日已经不远了!“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时装”!她出家,是为了避难,躲过贾家即将到来的抄家之祸!——“或打或杀或卖”“你们有事别累我”!她出家,是斩断红尘的决绝,“剃了头发做姑子去”!

首先,妙玉是带发修行,是被迫出家的!她与佛门的缘分并不深,身在佛门心在闺阁,中秋节与湘黛联诗时说了“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只此一句,可见妙玉的心里,一直是以闺阁贵女自居的!这跟惜春“将那三春勘破”的心境是相隔甚远的!再看妙玉对茶具的讲究,对茶水的要求,对刘姥姥的嫌弃,用水洗地,以及其他各种洁癖,都是与自诩的“槛外人”互相矛盾的!

前八十回,惜春跟妙玉根本无甚交往吧!妙玉的体己茶请的是宝玉宝钗和黛玉,妙玉联诗是与湘云黛玉!曹公似乎没有写过惜春跟妙玉有什么交情吧!惜春的慧根和冷清,跟妙玉是不一致的!要说关系,倒是惜春跟智能儿,似乎更和谐一点!

再看栊翠庵,那是隶属贾府的,连同小道姑小尼姑,都是为元春准备的!前面已经分析了,惜春出家,是勘破了世情,是要避开贾府即将到来的祸事,是要与贾府划清界线,是彻底的斩断红尘,她自然不肯在栊翠庵出家!

至于到了哪里,无从猜测,但肯定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古老寺庙,“独卧青灯古佛旁”,生活有着妙玉两別的清苦,是完全的出家人的日子,没有香茶,没有闺阁,是与淄衣一致的简单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