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二十年前,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有幸知道路遥,是因为当时在书店偶然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觉得它的封面装帧实在平凡得有点与众不同。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不过书买回了,并没有马上看,而是搁在书台上冷落了好几天。我自知自己并不是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看书买书随意性很大。老实说,在文学上我只愿做个边缘人,有兴趣了或者心里突然感到寂寞时,就捧起书本随便翻翻。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民工在工地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去阅读的。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一页页地翻阅下去时,竟然着了魔:吃饭时捧着,上班时惦着,晚上也几乎通宵达旦地拿着不放。书中人物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的爱情冲突、家族冲突、命运冲突,以及与这种命运冲突紧紧相联的时代潮涌,时时撞击着一颗尘封已久的心房。青春的激情与失误,生命的渴求与勃张,人生的艰辛与苦涩,一福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城乡生活的图景是如此鲜明地在眼前演绎,你根本无法逃避,只能积极去参与。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平凡世界剧照

当我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参与到书中人物的生活,当我跟着书中人物一起惶恐而怅然、激动而紧张,当我三天后终于掩卷抬起疲惫的双限,精神上仿佛已经历了一次淬炼,一次炼狱般的洗礼。我不禁长吐一口气,心想:没想到在这样鼓噪喧腾的时代,竟还能读到这样激动人心的作品?没想到现在竟还有这样的作家去写这样的作品?路遥是谁呢?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路遥文化展馆像

恕我孤陋寡闻,当时打量封面的头像时我甚至去判断路遥是男是女;然而看完《平凡的世界》后,我已十分热爱这位作家了。当时买了一本《路遥中短篇小说·随笔卷》,始知这位40来岁的陕西中青年作家为写《平凡的世界》已命归黄泉了。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路遥文化展馆一角

为了抗争当今文化的随俗堕落,当时的许多作家如像个“苦行僧”拽着你翻山越岭去进行“文化苦旅”的余秋雨,“ 我睁开眼,我宁愿眼前一片漆黑”的韩少功,“以笔为旗”的张承志等都甘愿于极度喧腾热闹中固守极度孤寂,顽强地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圣殿。路遥,这位可敬而伟大的作家无疑也为我们构筑了一座无比辉煌灿烂的精神圣殿,以生命作笔,以血为墨。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参观路遥文化展馆的游客

读路遥的作品我们不可能保持心湖平静。为了写《平凡的世界》这部一百多万字的力作,他苦苦准备了三年,苦苦写了三年,他曾经深入黑黑的矿井采掘光明,到浊浪排空的黄河去拉纤,他的家庭并不幸福,没有享过多少家庭的温暖,他常年一个人躲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在一间孤独的房里与一只老鼠为伴孤独地写作。然而——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路遥伏案写作

最寒冷的思想家吟咏人间最温暖的事物

最孤独的房子里产生最不孤独的著作

这,也正是路遥的写照。愿他在天之灵永远安息!

重温初读《平凡世界》的感受:向用生命写作的路遥致敬!

路遥墓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