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一個老頭兒不甘心閒著手在家,找點事做。”18日晚,94歲的黃永玉攜自己創作鐫刻的181把紫砂壺亮相“中國美術館之夜”,他帶著熟悉的“老頑童”笑容,講述創作故事:“用時髦的話說,這就是我一個老頭兒的行為藝術。”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94歲高齡的黃永玉先生現場講述創作故事。(周淵攝)

黃永玉,1924年生於湖南鳳凰,新興版畫的奠基人,重彩寫意畫的開拓者,此外,在壁畫、藝術設計、玻璃藝術和陶瓷藝術等方面均有涉獵。除了藝術創作,黃永玉在文學領域也成就斐然,出版過詩集、小說集和雜文集,其散文《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再版五次,還被翻譯成意大利文和法文。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黃永玉在詩歌、散文、雜文、設計、版畫、漫畫、中國畫、書法諸多方面之貢獻已為記錄和讚頌生活之美、表現和創造藝術之美,留下了令人感動的心跡。

黃永玉每年都會畫幾把生肖壺,有天和年輕人聊天,他突然覺得“多畫幾把也可以嘛”,為此,黃永玉乾脆搬到宜興小住,上午寫文稿,下午就開始畫畫,邊做邊燒,短短一個月零三天,黃永玉就畫成了這100多把壺。除了小壺,還有直徑近60釐米的大壺。“畫完我就著急了,這麼多壺,我往哪裡放啊,這就成了我快樂的包袱。”他笑說。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老的言談同他的畫作和文字一樣,平實而雋永,在一種輕鬆戲謔的氛圍中,傳遞曠達的人生趣味。館長吳為山認為,黃永玉的文字體現著他對生活細微的觀察,對社會銳利的洞察,對人生深刻的體察。幽默、風趣、詼諧、生動、形象的語言折射著先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恰恰,這些與他的繪畫題材,形象塑造,形式表現構成統一體。正如吳為山所言:“他以其文思泉湧的天才,出奇制勝的奇才,天工巧奪的鬼才,成就了他的藝術人生。”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其筆下人物形、神、貌、相各異,經適度誇張與變形,分外鮮活生動。在藝術處理上,紫砂鐫刻的線條剛勁有力,增添了特有的金石味。

黃永玉說:“一個老頭沒事兒幹,就給自己找了點事兒幹,用時髦的話講,這算是一個老頭的行為藝術吧,請大家指教!”

看看他這些紫砂壺,有什麼指教嗎?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宋江》2017年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武松》2017年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貓頭鷹的世界觀》2017年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風荷》2017年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積福》2017年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西洲曲》2017年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洗溫泉》2017年

一個沒事兒幹老頭畫的紫砂壺,為何這麼多人追捧?

黃永玉《紫砂之緣》201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