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

校园贷,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大学生金融服务成了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校园贷”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助创业一臂之力,用不好则会负债累累。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根据创业的实际需要,稳扎稳打地用好贷到的每一分钱,最终事业越创越大。创业失败的大学生,绞尽脑汁地贷到了不少钱,一心想干大事,却最终跌倒在用钱不慎的路上。可见,钱不在多,更不在“贷”得多,而在于能否量力而行,用好每一笔钱,这样才会“贷”出精彩、“创”出精彩。

校园贷,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

1月30日晚上7点,在张家口读大学的李兴元在当地一家宾馆被发现死亡。父亲怀疑儿子死亡是因为“校园贷催贷。2017年4月11日下午2时许,在泉州城东一高校旁的学生街某宾馆,熊先生的女儿、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在校女学生如梦(化名),因卷入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选择自杀。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美好人生刚刚绽放,便戛然画上句号,令人不胜唏嘘。伴随“校园贷”而出现的罪恶,可谓多矣。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3月16日至4月9日期间,有4则校园贷相关的悲剧被媒体报道。这或是冰山一角,因借贷而被套,举步维艰,甚至走上不归路的大学生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如何不让校园贷的悲剧重演,应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校园贷的利】

时下是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时代,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在很多方面都给予大学创业者优惠。大学生应机而动,纷纷自主创业,可是他们都没有收入,创业基金对他们来说是个难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而校园贷却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门槛。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可以轻轻松松申请信用贷款。校园贷对于一些创业者来说可能确实提供了很大便利,在校大学生不能问父母要资金作为创业启动基金,校园贷就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程序简单,手续不复杂。一旦创业成功,那偿还校园贷上贷的钱简直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个稳赚不赔的赔的方法,当然它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创业成功,否则,等待你的将是一个深渊。

校园贷,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

【校园贷的弊】

校园贷带来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校园贷具有高利贷的性质,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至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所以它可以带来危害是必然的。

校园贷,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

校园贷,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

校园贷危害有:一: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二: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三;若不能及时归还,借款方会采取各种手段逼学生还款。校园贷犹如温水煮青蛙,开始时,大学生在虚荣心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使用校园贷。然而这就像滚雪球和玩游戏一样,一开始就很难停下,最终大学生将面临的是高额的利息,甚至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校园贷,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