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做房地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时至今日,房地产仍然是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其引领作用直接带动多个行业,同时具备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也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

“一带一路”的脚步不断向前,新疆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备受瞩目,也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机会之地。万科、恒大、保利等房地产龙头也开始进入这里,新疆房地产业的势头整体向好。

凭借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和过人的毅力,蒋益东早在1996年就前往新疆,2001年创立新疆兆龙集团。十余年的时间,他融入新疆,实现开创性发展,赢得了商业伙伴的信任和消费者的良好口碑。那么兆龙集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对蒋益东而言,最值得他骄傲的事情又是什么?我们特别带来长江商学院EMBA30期学员、新疆兆龙集团董事长蒋益东的专访。

在新疆做房地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蒋益东 新疆兆龙集团董事长

寻求自我改变 融入西部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温州人蒋益东前往新疆,对他来说,这是人生的拐点,后来在新疆度过了20余年,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但蒋益东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在最初的几年里,给他带来最大困扰的竟然是无法融入当地的商业圈层。

蒋益东认为,他是个性格相对内向的人,又不会喝酒,在饭桌上只能听别人讲,也不敢多说话,几年都融不进去。有人为他打破困局提出建议:首先学习维语,拉近和当地人的距离;第二是学习喝酒,打开自己,让别人接纳。再加上接触的过程中,他展示了自己诚信的一面,就慢慢地融入新疆,发展起来了。

当新疆迎来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商业机会开始不断涌现。之后中国房地产业开始升温,棚户区改造蓄势待发,商贸市场的开发恰逢其时。这段时间,蒋益东在新疆兼并了第一个项目,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小西门批发市场。蒋益东说,他当时做了一件具有开创性的事情,把批发市场的每一层都进行了区域划分,再通过与商家的博弈探索定价,最终卖出了好价钱。

价格创新高是因为这里将同品类的商品聚集在了一起,提升了商位稀缺性,这是专业市场的做法,也是蒋益东的一次突破。蒋益东提出,线下商城的布局模式同样适用于线上,从淘宝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从屡败屡战到顺风顺水,在蒋益东看来,有三点特别重要,这也是他在长江商学院收获的。首先,事情要顺着来,不能逆着走。第二,哪怕事情没做好,人也要做好。第三,看准的事,一定不能放弃,要锲而不舍地追求。

占据地缘优势 积极布局

新疆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是中国向中亚南亚各国开放的重要门户。眼下,“一带一路”给新疆带来了商机,实施了“打造新疆在中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很多房地产龙头也开始进军新疆。如何在龙头企业中突围而出、抓住机会,成为新疆兆龙集团发展的重点。

乌鲁木齐地处亚欧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相比新疆其他城市,乌鲁木齐在新疆处于中心地位,服务设施齐全,消费水平偏高,刚性需求量大,房地产优势明显。再加上近几年棚户区改造,刚性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蒋益东乘势而上,全力投入,凭借事先囤积的土地先龙头企业一步,建造优质住房。

如今,恒大、万科等很多房地产大鳄已经进入乌鲁木齐,开始并购小企业和土地。对新疆兆龙集团的发展,蒋益东表示,他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和整体的发展趋势,着力发展特长。他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新疆的时间长,对基层的了解要比外来的企业多,得到消息的速度也更快。蒋益东判断,乌鲁木齐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趋势,一是价格会持续上涨,二是市场量价会提升,所以蒋益东准备提前布局,储备土地,逐步开发。

从西部大开发到“一带一路”,如何更好地顺势发展,看准商机,抓住商机也是蒋益东的重中之重。他提到,新疆兆龙集团在乌鲁木齐近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很清晰的,但是五年以后的战略仍需要完善。蒋益东说,自己非常向往长江商学院,通过在长江的学习将实践和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希望能在长江探索出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创新模式,走出一条多元化的创新之路。

肩负公益责任 助力美疆

商业取得成功之时,蒋益东不忘企业家肩负的公益责任。

“做公益让人生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时甚至超过财富和权利。”有志投身其中的人往往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感与同情心。蒋益东在2011年成立了北京美疆助学基金会新疆工作站,并担任新疆工作站站长。这是他最骄傲的一件事情。

蒋益东说道:“慈善是我追求的一份事业。”当初他去到南疆农村的时候,感触非常深,一个家庭可能有四五个小孩,真正的家徒四壁,唯一能够听到响声的就是一个煤球炉,他们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块钱。所以,蒋益东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大家,也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帮助美疆事业的发展。

在新疆做房地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些年,蒋益东在疆资助了近20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他们叫他“爸爸”。美疆助学基金会的宗旨就是,一对一,一个家庭帮扶一个家庭,一种亲情滴灌式的帮助,要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蒋益东也始终坚持“滴灌式亲情慈善”,除了提供物质援助,他还通过写信、打电话、亲自看望等方式,关心受助孩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受助孩子都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十多年的公益路看似匆匆,但受助者的欢笑和眼泪,回过头来看让我很有成就感,一点不比做企业的成就感小。”蒋益东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做慈善,能够一直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