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型主戰坦克為何使用頂置武器站?

小九九﹎

再次引領全球潮流?國產新輕坦各種秀操作

結合炮塔前段的模塊化楔形裝甲塊的形狀來看,這輛車是前段時間曝光的“15式輕型坦克”。其搭載一門“地表最強”的94式105毫米坦克炮,據悉在發射特種合金穿甲彈時2000米穿深相當於650毫米勻質鋼裝甲,可以擊穿目前周邊國家的主流主戰坦克。採用6對小直徑負重輪,後三對的間隔略小。

同時車體側面預留了螺栓孔,很明顯是為了以後加裝附加的裝甲塊來增強其防護能力。未來很有可能還會搭配城市戰套件和遙控武器站使用,炮塔側後裝有欄柵裝甲,平時也可以攜帶一些偽裝網、機槍彈藥等等雜物,連煙霧發射器也裝在了那個位置。同時還可能有裝配主動防禦系統的能力。

而新輕坦沿用了59式中型坦克的履帶,可與96、96A主戰坦克通用,減小了後勤壓力。全車重達30噸,卻因為大量使用複合材料的緣故,車體正面裝甲等效200毫米勻質鋼裝甲,而59式中型坦克只有炮塔正面裝甲能與之一比。而前型車62式輕型坦克,能擋住12.7毫米機槍彈就不錯了。

並且可以發射炮射導彈,配備“獵-殲”系統,液壓氣動懸掛系統——可以迅速改變全車的姿態,調整射擊俯仰角、使之能適應各種環境,加之本身通過性極強,在南方地區和青藏高原,幾乎可以先人一步到達戰區。而且原先裝備62式輕型坦克或者96式主戰坦克的部隊可以迅速換裝形成戰鬥力,可以通過大型運輸機全狀態投送。


浩漢防務論壇

所謂的“頂置式武器站”屬於一個自動工作站,可以安裝在多種軍用車輛和其他武器平臺上,由武器模化,可以選擇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等多種武器,以及火控系統,伺服系統等,比如:以及彩色攝像機、晝用光學瞄準具、熱像儀、激光測距機、穩定裝置等火力控制系統。操作手可以在車內即完成對武器站的操作,無需在危險的戰場環境,把身體或頭部探出車外來操作武器。由於火控系統的使用,也可以提高射擊精度。

這屬於技術進步的新成果,目前多國都在研發,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等,其裝備也開始了,中國早在數年前即推出了相關型號,如今只是我軍開始列裝。一方面是,我們的技術成熟了,可以給軍方提供這樣的選擇,另一方面,我軍確實有這方面的需求所至。其中,以輕型坦克的需求最為突出。

由於地形的原因,我軍對輕型坦克研發相當重視,這才有新輕坦的列裝。之所以安裝頂置式武器站,主要與作戰需求有關,坦克安裝的機槍一直為標準裝備,但是地位不高,許多在介紹坦克性能,往往只在附近參數中出現,至於其好壞,並沒有太多的人關注。因為坦克的主力任務是對付坦克,坦克炮才是決定性,機槍處於雞肋的位置。對於輕型坦克就不一樣了,輕型坦克不是以反坦克為任務,它是做為支援火力存在的,也就是說,它的主要對手不是坦克,而是各類工事與火力點,以及步兵等等,這時機槍的地位就明顯上升了,如此一來,安裝一個高效,又利於操作安全的設備就顯得很重要了。


講武堂


上圖是我國研製的外貿輕型主戰坦克上的頂置武器站,與我軍正式裝備的輕型主戰坦克不同。

目前,在坦克、步兵戰車上使用頂置武器站是一個潮流。頂置武器站可以使操作員在裝甲車輛內部操縱武器站上的機槍、榴彈發射器等武器,提高了士兵的生存能力。國外使用頂置武器站的初衷是因為在反恐戰爭中,機械化部隊需要頻繁的進入城鎮進行巷戰。在建築物林立的街道中,敵人可以從建築物頂部以火箭筒等便攜式反裝甲武器打擊裝甲車輛脆弱的頂部。而由於坦克、步兵戰車的主炮的仰角有限,難以有限打擊高處的敵人。而士兵出艙操縱車輛頂部的機槍或榴彈發射器,又容易遭到居高臨下敵人的攻擊,造成傷亡。因此有了這些血的教訓,西方國家開始重視頂置武器站的使用。

但是我國在輕型主戰坦克上裝備頂置武器站有另外的思路。我國研製的輕型主戰坦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坦克類型,其他軍事大國均沒有這樣的坦克類型。它首先是一輛主戰坦克,因此也追求火力、防護、機動性和信息能力的均衡。因為我國面積遼闊,疆域廣大,有些非常負責的戰場環境,無法用一型主戰坦克滿足需求。輕型主戰坦克主要的使用方向是南方水網丘陵地帶和西南方向的高原山地地帶,為了適應這些戰場條件,我國新型主戰坦克在總噸位和機動性能上做了特殊的優化。從戰鬥力上衡量,我國的輕型主戰坦克可以在上述惡劣戰場環境裡有效對抗假象敵的T-72等主戰坦克。

在輕型主戰坦克上裝備頂置武器站不是處於打巷戰的需求,因為從作戰地域上來看,我國的輕型主戰坦克基本沒有打巷戰的機會。給輕型坦克配置頂置武器站是為了加強坦克反步兵的能力。在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帶使用坦克特別容易遭到對方步兵依託地形的伏擊,我軍在1979年的對越懲戒作戰中吃過這個虧。在這樣的地形上作戰,步坦協同難度大,坦克很容易遭到伏擊。這時候就必須增強坦克的反步兵能力,安全性好、射擊精度高的頂置武器站就成為了理想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我軍在裝備輕型主戰坦克後不久,美軍也發佈了輕型坦克的需求說明書,準備開啟輕型坦克的研製。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最近,中國的新輕坦頻頻亮相在公眾視野中。而新輕坦和99A重型主戰坦克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新輕坦採用了我們自主研發的置頂武器站。那麼,新輕坦要採用置頂武器站呢?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的是,什麼是置頂武器站?置頂武器站,一般被稱為遙控武器站,是由美國率先提出的可以安裝在各種裝甲車、坦克、無人機等載具上的全自動武器發射裝置。一般一個遙控武器站可以由一主一副或兩副武器模塊組成,主要武器可以是小口徑榴彈炮(25-40),大口徑機槍甚至機炮,反坦克或防空導彈等較大型車載武器,副武器可能是7.62mm機槍、5.56mm機槍或者5.8mm機槍。我國的遙控武器站和美國的同類產品一樣,採用了模塊化設計,什麼光學瞄準器、紅外瞄準、激光測距儀等等電子光學瞄準系統模塊一應俱全,還可以隨時根據作戰需求更換不同的配件。有了這些傳感器的協助,坦克成員只需要坐在車裡也可以完成從偵查到瞄準到發射一系列操作,不需要再像車載機槍一樣探出身體去操作。

我國新輕坦上裝備的先進遙控武器站,由一門30mm機炮和一挺5.8mm機槍,以及配套的火控瞄準系統組成。千萬別小看這小小的30mm炮,通過使用不同的彈藥,它對人員、建築、車輛甚至直升機都具備強大的威脅。

像這樣的自動武器站和使用多年的車載機槍比起來,武器站擁有更先進的火控系統和威力,能夠對絕大多數目標造成威脅。而且最重要的是,武器站非常適合城市山地作戰。眾所周知,在城市山地這樣的地形,坦克機槍手非常容易遭到狙擊手的襲擊,但遙控武器站使乘員不再需要探出車外進行射擊,而是可以坐在車裡解決一切。更何況,遙控武器站的射擊精度和威力也不是車載機槍能比擬的。車載機槍能夠威脅到的目標很有限,射界也不如武器站,彈藥也不多,但車載武器站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遙控武器站的成本較高而已。


鷹隼之翼

說實話,現在看到新型輕量化主戰坦克,應該還處在小批量試裝階段,這從每次看到的坦克配置都有點不同就能看出,至於最終大批量列裝部隊的新型輕量化主戰坦克到底裝不裝頂置武器站,這個還不得而知,但在小兵兵看來,裝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因為真正制約坦克火力發揮的並非是火力不足,

而是無法看到例如城市戰中隱藏在角落的敵人,所以在坦克行動時需要步兵協同,武器站也是同樣的道理,僅憑藉武器站上一兩個探頭,根本不能有效觀察周圍敵情,躲在車裡只能被動挨打,這種事情一般只有中東地區有錢的戰五渣才敢,正規的大國軍隊是不會如此的。例如咱們國家展示的出口型坦克上都有武器站,自用型坦克卻基本沒裝過。另外你看美軍那麼有錢,也沒見在自用的M1A2上大量裝武器站,

但是出口中東地區的M1A2卻裝了武器站。當然武器站也不是一點用沒有,但考慮到咱們國家軍隊艱苦樸素的傳統,估計最終新型輕量化主戰坦克也不會裝。


每日點兵

我來試著探討下這個有趣的問題,以下內容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朋友參與討論。

解放軍在以往陸軍作戰上,受到了蘇軍傳統大陸軍理念的影響,對坦克的定義則一直定義為高端消費品。因此,對於坦克的最主要要求不是防護、機動、火力的三大項結合,更多還兼顧了,還要兼顧成本和量產能力,這也就使得中國的主戰坦克在長期以來一直在多個方面,比如說發動機或者是裝甲、火炮等其他指標而受到詬病。

所以,當我們把“大陸軍”的概念扭轉之後,如何讓陸軍應對多種戰場態勢就是關鍵中的關鍵。而車載武器站就是其中之一。所謂車載武器站,賦予了乘員不用露頭,就可以操作12.7機槍或者30毫米榴彈發射器,對目標進行打擊的能力。 這是現代戰場的必備裝備。

在現代戰場中,由於非對稱型作戰的模式存在,使得坦克在城市巷戰中成為了非非常尷尬的存在,尤其是埋伏在城市各個窗口的狙擊手或者是已經可以在室內進行拋射的反坦克導彈,都增加了坦克各種各樣的威脅。如果要單單依靠傳統的人眼觀察很難發現這些潛在的威脅。所以需要自動化武器站配合紅外探頭、釐米波相控陣雷達等手段來提前捕捉新目標並進行自動反擊。

還有一點,在城市作戰中,儘可能地減少乘員的暴露機會或暴露時間,這是俄羅斯陸軍在格羅茲尼戰役中用鮮血換來的慘痛教訓。無論是按照傳統的步坦結合戰術,還是說多種裝甲車配合行動。僅從敘利亞戰場上的經驗來看,謹守減少自己暴露的時間和概率,才是城市巷戰中生存的唯一真理法則。


軍事天地

圖注:中國新型輕型坦克

目前,中國陸軍新一代35噸級輕型主戰坦克已經裝備部隊,這款新型信息化戰車廣受關注,它是一款針對中國陸軍未來作戰環境,研發的新型主戰坦克。很多人注意到,這款輕型主戰坦克使用了35毫米榴彈發射器和12.7毫米機槍兩種頂置武器站,雖然在外貿坦克中也出現過頂置武器站,但這還是第一次在解放軍裝備上出現。

“頂置式武器站”,就是可安裝在多種軍用車輛和其他武器平臺上,相對獨立的新型模塊化武器系統,能配備各種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自動炮、導彈等多種類型武器,以及彩色攝像機、晝用光學瞄準具、熱像儀、激光測距機、穩定裝置等火力控制系統,具備目標搜索、識別、跟蹤、瞄準、射擊等遙控操作功能。操作手在車內就可完成操作,無需在危險的戰場環境特別是城市巷戰中,探出頭來操作。

中國新型輕坦的頂置武器站上安裝了35毫米榴彈發射器和12.7毫米機槍,應該說,這種新裝備的出現十分適合城市戰環境,最大程度保護坦克乘員不必受到額外傷害,此前,要對付城市戰中的單兵目標,除了並列機槍外,大多都需要坦克乘員探出身子操縱高射機槍,這極大地增加了被輕武器擊中的風險。

與傳統的車載自動武器相比,車載頂置武器站集成了先進態勢感知技術和火控系統,具有可車內遙控操作、射擊精度高、高低射界範圍大、模塊化程度高、適裝性強等諸多優點,已成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瑞典、挪威和以色列等國積極研發和裝備的對象。在裝甲車、主戰坦克、無人地面車輛等多種地面作戰平臺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中國新型輕坦對頂置武器站的使用無疑是適應這個發展潮流的體現。


兵工科技

配備頂置武器站應該說是個趨勢,問題在於遙控和武器集成度有多高。主戰坦克都要頂置武器,所配備的輕武器可以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比如一般頂置一挺12.7毫米機槍,可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這是主戰坦克中的標配。目前西方主戰坦克和中俄主戰坦克有個特點,西方主戰坦克已經側重安裝遙控式頂置武器站,M1A2 TUSK型坦克側重打巷戰,因此配置遙控武器站就理所應當,別以為遙控武器站都要全系標配,這個價格是不菲的,而且以小口徑機槍為主。

步兵戰車的頂置武器站就花樣多了,像保護者武器站系統只有一挺機槍和幾發煙霧彈。如果是彈炮合一的武器站,用途就更大一些。因為步兵戰車肯定要面對巷戰,反坦克導彈、機槍都可以安裝上去。

中俄坦克在過去都只有一挺12.7毫米機槍,當外貿版都幾乎都上了遙控武器站,而且俄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也側重打巷戰,遙控武器站也裝上了。這就得看坦克是什麼用途,M1A2 TUSK側重巷戰,不僅要頂置武器站,而且還要遙控的。

中國新輕坦重量在35噸左右,配置兩種不同的頂置武器站也算是可靈活運用,12.7毫米機槍和榴彈發射器可互補使用,也可以降低採購成本。如果兩種武器合二為一,那麼採購費用就更高一些。目前安裝遙控武器站的坦克一般都側重打巷戰,在整團衝鋒中,遙控武器站就是個擺設,這也為蘇俄坦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帶一挺機槍的原因。


軍情瞭望臺

本屆珠海航展的一大亮點就是多款“頂置式武器站”曝光,讓軍迷感到十分振奮,軍事專家稱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成為頂置式武器站領域的世界強國。

  “頂置式武器站”是可安裝在多種軍用車輛和其他武器平臺上,相對獨立的新型模塊化武器系統,能配備各種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自動炮、導彈等多種類型武器,以及彩色攝像機、晝用光學瞄準具、熱像儀、激光測距機、穩定裝置等火力控制系統,具備目標搜索、識別、跟蹤、瞄準、射擊等遙控操作功能。

  操作手在車內就可完成操作,無需在危險的戰場環境(特別是城市巷戰)中,探出頭來操作。而且火控系統的引入不再是過去人工手動的觀瞄射擊,會大幅降低反應時間,提高射擊精度。

  與傳統的車載自動武器相比,車載頂置武器站集成了先進態勢感知技術和火控系統,具有可車內遙控操作、射擊精度高、高低射界範圍大、模塊化程度高、適裝性強等諸多優點,現已成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瑞典、挪威和以色列等國積極研發和裝備的對象。在裝甲車、主戰坦克、無人地面車輛等多種地面作戰平臺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鳶尾凌礫

安裝遙控武器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人員暴露在車體外,這一點在巷戰中至關重要。我國的輕型主戰坦克研發的目的,就是其高機動性,這正符合巷戰的要求。所以未來我國的輕型主戰坦克的主戰場一定包括巷戰,安裝遙控武器站並不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