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迅猛的大豆不施肥不打藥?又給農資行業出難題了!

你們那邊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了麼?有多少?

你那邊的大豆種植戶用肥用藥麼?

我搜集的信息,大豆種植戶基本不用化肥農藥,為什麼?只是因為大豆根瘤菌會固氮麼?

大豆施肥能增產,施肥還是不施肥,投入成本、投入產出比,農戶會怎麼算?又該怎麼算?

大豆擴種這麼快,不用肥不打藥,那麼農資市場又會被波及,怎麼解?

大豆種植面積的擴張,對於農業發展是一種有效的調節,國家調控是站在更長遠,綜合性的角度來規劃,但立足於我們農資產業,大規模改種大豆的背後還有更為深遠的連鎖反應。

改種大豆,對農資行業發展又提出難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17億畝,比上年增加871萬畝,增長8.1%。近期,東北多個省份密集發佈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文件,4月28日吉林省長春市農委下發《關於迅速落實2018年大豆種植面積任務的緊急通知》,提出“將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首要政治任務”,4月29日,黑龍江農委發佈的《關於擴大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的緊急通知》內容顯示,國家下達黑龍江省今年新增500萬畝大豆麵積,並在已安排1150萬畝輪作試點基礎上,再新增200萬畝耕地輪作試點擴種大豆。

其實不僅僅是東北地區,其他區域的大豆種植規模也在不同程度的擴張。河南省也在快速增加,許昌、長葛約有80%以上都改種大豆,臨潁、駐馬店等地的大豆種植面積也在增加,在長葛進行一線走訪時,一位零售商今年就銷售了14萬斤的大豆種子。

種植玉米,整體的投入成本要比大豆高得多,據瞭解,一般來講玉米種植管理過程中每畝地的農藥成本在60—100元左右,肥料一畝地約投入130元。而大豆種植管理簡單,按照農戶習慣,種植大豆不需要施肥打藥,不需要過多的人力財力投入,每畝300多斤的收成,每畝600多元的純收入,比種玉米更有效益。

由此可見,全國大面積的改種大豆,對於農資行業而言,將會造成非常大的衝擊。農戶種植大豆在施肥和打藥層面不會太“講究”,或者說不施肥、不打藥了。以河南為例,儘管他們會在小麥季多投入肥料,但是相比之下,一畝地一年的化肥成本還是會減少100元左右,農藥減少70元左右。按照河南長葛80%的改種面積來算,28萬畝的耕地面積,如果農戶不施用化肥,那麼長葛今年的化肥容量可能會減少1萬噸。所以在大豆改種迅速的區域,農資經營更加艱難。

農戶不習慣施肥,但大豆真的不用施肥麼?

種植玉米每畝用肥量本來就比大豆高,如果大豆不施肥,那麼肥料市場銷量肯定大幅度下滑,像大豆種植達到90%以上的區域,肥料市場容量攔腰斬也不是不可能。現在暫不考慮肥料市場影響,從農戶角度來講,想從農業生產中收穫高效益,那麼改種的大豆理論上要不要施肥?

大豆屬於固氮作物,大豆根瘤菌是一種活的微生物製劑,根瘤內的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一部分供給根瘤菌;根瘤菌通過生物固氮製造的氨,供給豆科植物。農戶理解的是大豆自身能夠合成一定的養分,所以習慣性的不用肥料。但是種植大豆並不是不用肥!

不同施肥管理,不同配比,大豆產量結果(河南臨潁,大豆價格:3.6元/kg

示範戶

示範

面積

配方

肥料

用量

產量

農民習慣

施肥

農民習慣

施肥產量

肥料投入

節本

增收

總節本增收

kg/畝

kg/畝

kg

kg/畝

元/畝

元/畝

1

1200

12-14-17

20

220

0

185

50

76

91200

2

60

13-14-16

20

210

0

185

50

40

2400

3

35

12-15-17

20

235

0

185

50

130

4550

施用配方肥和不施用配方肥的大豆植株對比

增速迅猛的大豆不施肥不打藥?又給農資行業出難題了!

施用配方肥和不施用配方肥豆莢對比

結論:從以上數據得知,大豆種植過程中,施用肥料,比農戶習慣不施肥的管理模式產量高;施用不同配比的肥料,大豆產量提升幅度不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豆施肥在氮磷鉀搭配上一定要合理。大豆的施肥體系一般由基肥、種肥和追肥組成,施肥的原則是既要保證大豆有足夠的營養,又要發揮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因此無論是在生長前期或後期,施氮都不應該過量,以免影響根瘤菌生長或引起倒伏,但另一方面,也必須糾正“大豆有根瘤菌就不需要氮肥”的錯誤概念。

大豆種植戶施肥的成本怎麼算?

理論上來講,農戶精細化管理,種大豆的效益還能更高。而現在農戶改種大豆要不要施肥,考慮的還不僅僅是效益,還有人工成本、時間成本……所以,站在農戶的角度,我們要考慮,種大豆施肥到底劃不划算!

農戶改種大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種大豆比玉米值錢,二是大豆種植輕鬆簡單。規模化種植的大戶一般看效益!。大戶種植大豆的成本,一方面是土地流轉成本,不同地方流轉費用不同,再者就是種植生產管理成本。種植生產成本,包括種子成本、肥料成本、病蟲害防治成本、收割時的機械成本,以及整個生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工成本。對於大戶而言,需要核算投入產出比,管理比不管理能夠帶來多少效益。

以河南長葛為例,種豆和收穫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需比較增收的效益與增加的成本。種植大豆若精細化科學管理,每畝產量能達到250公斤(分區域,有部分區域能夠達到300公斤以上),增收按照150斤計算,市場收購價2.0元/斤,那麼每畝增收約300元左右。如果施肥,一畝地40—50斤,約50元/畝,農藥約40元/畝,大戶要僱人工,一畝地施肥+打藥的人工成本在30元左右,總增加成本120元/畝。每畝地增加的收益是180元,對於規模種植的大戶而言,在不考慮自然因素的前提下,效益還是可以的。

散戶,尤其是外出務工或者就近幹零活的農戶,家裡三五畝地,一天120元收入,投入的肥料所帶來的增產對他們的誘惑不大,所以散戶大多會選擇輕鬆種植。如果想引導散戶科學管理大豆,那麼需要考慮散戶在種植管理過程中的成本誰買單?一線上很多經銷商也知道大豆施肥效益更好,也希望能引導農戶施肥,最怕的是改種大豆的農戶知道其中道理,但是不願意做這種投入。如此情形下,倒希望託管或者專業種植戶能夠崛起,承擔起這一方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