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牛回頭

醫藥股,牛回頭

我認為本週醫藥股的下跌是一次牛回頭的機會。我在一兩年前就提到過醫藥板塊可能有拐點,這個拐點的跡象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出現了,今年只是稍微發酵。

醫藥股的調整改變不了大趨勢

從目前來看,醫藥板塊的牛市還處於初期階段,一線的龍頭品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漲,二三線的醫藥股正在慢慢盤出底部。

如果你長期跟蹤醫藥板塊,會發現經過前幾年的調整,醫藥板塊的估值確實很便宜。這種估值的便宜不是去和銀行的估值對比,而是相對於醫藥板塊以往的歷史估值和國際上同類公司的估值,調整後的醫藥板塊到了一個比較低的估值水平。

此外,過去幾年的醫藥行業都在進行政策調整,主要調整的對象就是醫藥品的醫保控費,這導致整個行業在過去粗放式增長的發展基礎上開始減速。但是從2017年以後,醫藥行業新出來很多政策,反而會給我們一些機會。比如去年年終頒佈的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這個政策將藥品的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分開,有利於保證研發人的利益,也提升了創新藥研發的積極性。這個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注: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 也叫MAH制度),對我國的藥品研發機構和研發型藥企都有很重大的激勵作用。因此,能看到的是,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漲得最好的一個板塊就是創新藥,無論是雙鷺藥業還是科倫藥業,創新藥的漲幅都不錯。

2016年我們去雙鷺藥業調研的時候,雙鷺公司的管理層很痛苦。如果連公司管理層都很痛苦的話,那往往就是公司股價的最低點。所以說做投資如果只看表象,你是看不到機會的。

科倫藥業也是這樣。我們2016年去調研的時候,當時所有人都說不用去看。他們認為科倫藥業在四川省,沒有相關的研發實力,公司應該放在上海或深圳,因此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家公司。所以當機會到來的時候,市場往往是一片悲觀的,一定是這樣的。

行業的創新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再對比一個數據,2016年新藥上市的審批時間是555天,現在是230多天,降了一大半,年內可能還會加速降到200天以下。也就是說,創新藥報批的週期可能只有半年,這樣的政策會鼓勵創新,激發整個行業的創新積極性。上文說的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它就提到了新藥研發。過去的臨床實驗機構是資格認定製,現在改成備案制,說白了就是加快臨床實驗,符合臨床的藥品就可以加速上市。

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年初,一系列關於仿製藥一致性的評價和注射劑的再評估,再到2017年10月發佈的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等,都說明醫藥行業的政策底已經出來了。在大政策的保駕護航下,一旦出現牛市,這個行業至少能支撐一個3-5年的牛市週期。

西藥的大牛股也非常多

西藥和中藥是一脈相承的,也是不可忽略的。作為一個專業的醫藥投資者,西藥也是我非常看好的一個大領域。從國際範圍看,以後真正能從股市裡面成長起來,成為大牛股的醫藥股中,西藥股也會佔據一個很大的比重。

中藥最大的問題是創新很難,因為很多藥方都是經典名方,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留下來的,這些老方子的創新很難。而且即使藥方能夠完成創新,也需要很長時間的臨床實踐。所以中藥一旦挖掘充分了,繼續挖掘出新品種的難度會比較高。

西藥的創新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有一定的風險不確定性。但是,如果把醫藥股當成一個高科技行業,它與互聯網相比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醫藥行業一旦拿到創新藥的許可,就會得到一個長週期的保護期,這也等於是一條很寬的護城河。

同時由於病種不同,每一個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病種去創新。比如腫瘤就可以再細分為十幾個病種,如血癌、肝癌等,主攻方向不一樣,互相之間的競爭就不會像互聯網或家用電器那麼大。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的醫藥企業長期都很牛的原因,因為他們形成了一個強者恆強的格局。

所以,以後西藥類的大牛股也會非常多。日本跟中國一樣,也是一箇中藥和西藥兼有的市場。日本前10大醫藥股票中,有7個都是西藥,比如像武田製藥這種創新藥。

中國以後的仿製藥市場一定是最大的,創新畢竟很難。中國以後會進入老齡化社會,按政策規定,到2020年每個人都可以有基本的藥物保障,這是中國的大政方針。大方針靠什麼來保障呢?不就是靠這種大病種和關鍵病種的高仿藥嗎?這一領域的市場會非常大,因此在中國,仿藥會成為一個非常被看好的方向。

馬曼然

中國式價值投資派的傑出代表;國內真正意義上的“巴菲特”式價值投資者,其有卓越的長期投資業績,過去十五年年複合收益率超過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