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貸”、“虛擬貨幣騙局”,揭祕互聯網金融各式騙局

“套路貸”、“虛擬貨幣騙局”,揭秘互聯網金融各式騙局

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傳銷騙局、金融騙局、理財騙局也層出不窮、花樣百出,讓人防不勝防。而在金融領域,最容易出現欺詐消費者問題的,莫過於互聯網金融了。

而洞見消費金融在此就為大家梳理了醫美貸、教育貸等“套路貸”、承諾高額固定回報、非法貴金屬交易、“虛擬貨幣騙局”等幾種常見的互聯網金融騙局。

所謂的醫美貸、教育貸等套路貸

現金貸、校園貸、醫美貸、教育貸……各種號稱零抵押、低息、無需個人徵信的小額貸層出不窮,名稱各不相同,但本質上都是高息貸款,甚至有些貸款實際利率超過70%,一旦借貸人無法按時歸還,就會面臨各種暴力催收的威脅,甚至禍及家人、危害生命。而這種種亂象也引起了監管的關注。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

“校園貸”開始逐漸退出舞臺……

2017年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正式下發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

“現金貸”遭到整治……

而醫美貸、教育貸等其它“套路貸”卻還在興風作浪!

就在不久前,自媒體金融八卦女頻道還報道稱,有一19歲貴州女孩甜甜只因想提升一下學歷,就選擇了一家名字叫做博學教育的北京學歷培訓機構,卻身陷“教育貸”,學也沒上,就欠了9800。

隨後,甜甜更是不斷接到催收電話、短信轟炸,生活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套路貸”、“虛擬貨幣騙局”,揭秘互聯網金融各式騙局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教育貸、醫美貸都存在詐騙情形,但是部分此類貸款經過包裝之後,的確會讓消費者不知不覺中泥足深陷,還有些提供此類貸款的公司,目的是使用消費者的身份證去各個平臺借款。

互聯網平臺上的非法貴金屬交易

炒貴金屬在社交網絡中尤為流行,其種類包括外匯、白銀、紙黃金等等。平臺通過吸引消費者進行投資,偷偷加了高倍數槓桿,讓投資者在初嘗甜頭之後又虛假爆倉,最終血本無歸。

“套路貸”、“虛擬貨幣騙局”,揭秘互聯網金融各式騙局

據瞭解,我國合法合規的貴金屬交易場所只有9家,分別是上海證券交場所、深圳證券交易場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場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上海黃金交易所。

因此大家在進行貴金屬交易時,一定要看清平臺,不要相信“通過貴金屬交易達到一夜暴富的目的”。

承諾高額固定回報,引導購買網貸產品

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投資者往往在購買線上或者線下的網貸產品或者理財產品的時候,被推銷員承諾了“保本”且“高收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的投資理財都是有風險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所謂的“一本萬利”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據瞭解,許多騙局中都是以很高,甚至高得離譜的固定回報承諾來吸引投資者上鉤。

事實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就明確表示,但凡宣稱“保本高收益”這樣的字眼,就要毫不留情的舉報,這就是明目張膽的金融欺詐。

而在2016年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也曾劃過“紅線”:網絡借貸活動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

“虛擬貨幣騙局”

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的暴漲,刺激了不少人額神經,幾年間上萬倍甚至百萬倍的上漲,也讓不少人動起了歪腦筋。

“套路貸”、“虛擬貨幣騙局”,揭秘互聯網金融各式騙局

於是,一種新的詐騙方式異軍突起,就是普通投資者看不懂的各種“幣”。而這也就是所謂的“虛擬貨幣騙局”,平臺以投資虛擬貨幣為名,宣傳高額返利,引誘消費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而後騙取財物,具有傳銷屬性。

其中,“萬福幣”的傳銷本質通過其“動態獎”機制體現得十分明顯。會員要想賺更多錢,則必須發展下線以獲得“招商直推獎”、“招商級差獎”等動態獎。“萬福幣”根據會員發展人員的多少分為1至5星、1至5金、1至5鑽的3階15級。5鑽級會員可以獲得下線會員交納資金提成的比例高達80%。

除了“萬福幣”,還有2017年9月湖南涉案16億的“維卡幣”、Discovery 摸金派π、克拉幣、DGC共享幣、百川幣、麥格幣、恆星幣等虛擬貨幣。

事實上,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騙局。互聯網也只是眾多投資渠道的一種,涉及到“錢”的領域,往往就會伴生騙局。無論什麼時候,投資者們都不要想著天上掉餡餅,不要太依賴走捷徑,一定要仔細辨別、謹慎決策、冷靜觀察、獨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