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為什麼後來用漢人,原來如此!

滿清建國後,直至咸豐初年,各省督撫滿人居十分之六七。但太平軍鬧起來後,滿清政權分崩離析,“滿督撫殉節者有之,而敢與抗者無有也。"這種局面,讓一些滿清權臣認識到使用有才幹漢人的重要性。

咸豐皇帝崩,恭親王輔政,他洞察時局,覺得用滿人不如漢人,乃變計汰滿用漢,漢人做高官者便大大地多了起來。以至同治初,滿人總督很少,全國僅滿洲正白旗人官文為湖廣總督,官文罷官後,天下督撫滿人絕跡者三年,後又有滿人英果敏升安徽巡撫,也僅是碩果一個。其實,清皇朝有見識的權臣算是看準了!任用有能力的漢人,穩定了滿清政權。到同治八、九年間,全國成了湖南、安徽江淮人的天下,十八省督撫提鎮為湘淮軍功臣佔其大半,天下平定。但到恭王去位,滿人佔據高官者又多了起來。這後果對滿清是不利的,甚至導致滿清政權的丟失。

《清代野記》有話點評道:"光緒二十年後,滿督撫又遍天下矣,以迄於宣統三年而亡。恭王可謂識時務之俊傑哉!“

滿清為什麼後來用漢人,原來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