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康得新為何一年不到三次閃崩,市值縮水400億?

「風險」康得新為何一年不到三次閃崩,市值縮水400億?

作為一隻曾經千億級的“白馬股”,不到一年內股價三次閃崩,市值半年多時間縮水近400億,格外受到投資者關注。康得新究竟面臨怎樣的風險?

編者: 上週五(6月1日),康得新股價閃崩跌停。當日晚間,公司發佈公告稱將“停牌籌劃重大事項”。這是自2017年7月25日突然閃崩以來,該公司第三次盤中閃崩(第二次是今年1月16日)。

作為一隻曾經千億級的“白馬股”,不到一年內股價三次閃崩,市值半年多時間縮水近400億,格外受到投資者關注。康得新究竟面臨怎樣的風險?就此問題,本文作者藉著半年多的觀察進行了相應的解讀。

我跟蹤並投資康得新(SZ:002450)時間不算長,但也有大半年了。這家公司,一直讓很多人又愛又恨。

愛它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因為管理層的豪情壯志,或是因為它本身的光明前景。恨它的原因也有不少,但最大的原因或許應該是2015年至今幾年未漲,投資者的信任與等待暫時並沒有得到多少回報。

跟蹤投資康得新的這段時間,我對公司也慢慢有了更多的瞭解。在這個敏感而又質疑滿天飛的時間節點上,我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發表一些自己對公司的看法,有不足或錯誤之處歡迎大家發言斧正。

先說說好的一面。康得新有核心競爭力嗎?我認為有的。那目前康的核心競爭力在哪?我覺得主要有兩個:①全產業鏈大規模生產低成本優勢 。②產品多樣化以及每年60%以上的產品創新迭代能力。

直白的說就是,對外國同行:你能造的我也能造,甚至我能造得比你更好賣的比你便宜,從而形成進口替代。對國內同行:你造不了的我能造,等你能造了之後我能造更好更先進的,規模還比你大成本也比你低,讓你永遠追不上我。

關於康的核心競爭力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很多投資者朋友發文闡明瞭,說的都很好很具體,在此我就不再一一贅述。

下面著重說說康的風險點。康存在風險點嗎?風險點肯定是有的。在我看來,康真正存在的風險點具體主要有以下那麼幾個:

①行業風險。

大家這幾年都覺得消費這個行業好,會持續增長,是剛需,但其實在消費的很多領域比如電子消費領域,這幾年的發展是不及很多人的預期的。

以康目前的營收分佈來說,行業風險主要來自消費電子行業的市場萎縮。

雖然康的產品有上千種,用途廣泛,但截至目前甚至未來幾年,康的營收很大一部分會來自用於消費電子領域的光學膜銷售,包括手機、平板電腦、LCD顯示屏、電視以及大屏觸控等細分子行業。

而目前的消費電子行業趨勢,手機的增長在下降,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也連續多年出現下滑,國內顯示面板供大於求,電視行業基本飽和沒什麼增長,唯一有明顯增長的只有大屏觸控了。

唇亡齒寒,在康主要下游之一的消費電子行業,近年來增長不如預期,或多或少會影響康的增長預期,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風險點。

有風險,當然也與機會並存。那未來的增長點在哪?我覺得就要靠技術創新產生的更新換代需求。在這一領域裡,誰能抓住未來的消費者,誰就能抓住機會發展壯大。

②控股股東股權高質押率風險。

控股股東當年為發展碳纖維產業,在中安信廠房等固定資產未建成的情況下,幾乎全部質押了手上的KDX股權進行融資。

控股股東投資碳纖維產業,其初衷是好的,因為碳纖維的前景很廣闊,投資碳纖維既符合國家的發展規劃,又有望給公司在未來創造新的業績增長點。

但是作為投資人,我們不能因為有前途就否定了風險的存在。

碳纖維有發展前途,但高質押會提高公司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敏感性。在近年國家金融去槓桿的大環境下,已經有不少公司因為控股股東資金鍊問題導致股價暴跌,進而出現高質押爆倉的悲劇。

遠一點的如樂視、神霧,近的有堅瑞沃能、南風股份等等,當然這些股票大幅下跌的原因還有很多,但高質押是共同特徵。

雖然中安信碳纖維目前已然是一期建成投產,康得新鍾玉董事長多次表態國開行已對中安信發放數十億低息貸款,康得碳纖維投資的失敗風險已大幅降低。康得集團也承諾將進一步降低質押率,且最近質押率的確從99%下降到95%,說明控股股東在兌現承諾。

但需要看到的是,質押率仍然有95%這樣的客觀事實。

如未來質押率仍居高不下,一旦A股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或者投資者對公司的預期發生改變,甚或是機構大戶聯合惡意做空公司股票,導致股價的大幅下挫,而公司又自救不及的情況下高質押被引爆,那將是一場雪崩。

回想一下公司2017年7月25日的閃崩,公司的解釋是有個別投資者融資被平倉拋售導致的大跌。

一個持股三四千萬股的投資者拋售就導致市值700億的公司股價跌停,足以說明一些問題,看得出有部分持股人對公司還是缺乏一些信心的。當然從另一方面講也是市場流動性不足的體現。

目前公司處於快速發展期,資本支出大,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錢而且是大錢。如公司不能未雨綢繆妥善防範,那麼這個風險點爆發的後果嚴重絕非危言聳聽。

「風險」康得新為何一年不到三次閃崩,市值縮水400億?

③公司給予二級市場的預期太多。

一個公司不能給投資者以良好的預期,投資者肯定沒有慾望去購買公司股票。但是,給予的預期太多,同樣會對公司造成不良影響。

簡單的說,很多投資者是衝著公司給的預期買入的股票,一旦公司不能達成之前給的預期,包括機構在內的多數投資者就會用腳投票,拋售公司股份,從而影響公司在二級市場估值的穩定性。

這裡特別說一下公司的裸眼3D,近幾年給了市場一個很大的預期,但目前看來公司裸眼3D產業的發展進度是比較明顯的低於預期的。反映到股價上就是不漲甚至出現下跌。

舉例如2017年9月出現的那次上漲,就是市場對公司與三星戰略合作推出裸眼3D產品的預期推動。而2017年11月底開始的下跌,很大程度上就是與三星合作推的裸眼3D不如預期的原因導致的。

對於康得新來說,公司給予市場的預期其實已經夠多了,沒有做好投資者預期管理,這是存在風險的。每一次不及預期,都會導致投資者拋售股票的行為。

因此,公司如果想要股價穩步上漲,建議還是嚴格管住嘴,邁開腿。少給市場一些過於誇大的預期,多在創新和經營上下功夫,用實際業績回報投資者,這樣一來,不用公司多說都自然有投資者蜂擁來投、趨之若鶩。

公司從2015年5178點下跌以來,基本沒怎麼上漲,很大原因是光學膜二期定增擴產項目中,市場對裸眼3D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裸眼3D技術初衷很好,比AR/VR這種需要佩戴特殊設備實現的技術更便捷,但是這一技術在康介入之前的若干年前就已經有了並且火過,然而後來沒有太大的發展,況且從康在裸眼3D項目上的發展看也是經常不及市場預期。

因此,市場對康得新裸眼3D發展前景的不確定預期是可以理解的。投資特別是大資金投資,更多的是追求確定性。而康在自身裸眼3D項目的發展上不及預期,明顯會讓不少大資金望而卻步。

康在光二項目中的裸眼3D方面投入佔了將近一半,然而裸眼3D只是眾多3D顯示技術中的一種,哪種技術最終會勝出,現在下定論確實還為之過早。

前景不明朗也是康客觀存在的風險點,我認為這也是康在最近幾年不怎麼漲的內在因素之一。

以上3點是我認為康得新真正存在的主要風險點,當然每個人看法不一樣,也可能還有一些重要的風險點是我暫時沒能發現的。

比如有人質疑康得新存在PET基材被斷供的風險,我認為PET基材目前康可以自主生產,即便產量不高也不至於像中興一樣,除非對華石油禁運。

但石油禁運發生的可能性能有多大?如真發生了,根本不是康得新一家的問題,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真到那個地步大家也別投資股票了,趕緊賣出變現吧。

倒是康的碳纖維產業所用的生產設備,雖然是自主研發,但需要交給國外企業生產,說明國內目前還沒有能力自主生產康的碳纖維產業所需的生產設備,這確實存在一定的被卡喉嚨的風險。

再比如一直有人質疑康的財報造假,我對這種質疑本身是不排斥的,只要有理有據,我也會認真借鑑和分析。

上週深交所向康得新發了19問的問詢函,我認為這件事本身應是中性的,關鍵要看答覆的內容如何。

如果針對康的財報質疑和問詢函最終確鑿表明康得新確實存在財務造假行為,那我會毫不猶豫的清倉。不與誠信有問題的企業為伍,這是我的投資原則。

但是,這幾天有人質疑說康的毛利40%高得離譜,或者質疑康的碳纖維發展目前僅是研發初期,這類不經大腦大放厥的質疑,首先體現的是作者對企業和行業缺乏瞭解,其次讓我覺得很幼稚很低級,相信有很多對康得新有所瞭解的投資者也不屑於對這類質疑進行辯駁。

瞭解是質疑的基礎,我們歡迎質疑的聲音,如真發現了問題我還要感謝那些看到了多數人沒看到的問題的人,但我們不歡迎那些連基本行業和企業情況都沒弄清、違背常識和正常邏輯進行的質疑。

So,質疑康得新之前還是希望你先去了解清楚它,不要人云亦云,你的言行體現的是你的素質。

最後說一下,康得新存在的問題其實不少,部分項目的發展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在其未被證明有財務造假等不誠信行為前,我依然認為它是一個優秀的並擁有光明前景的公司。

每個時代都有發展的潮流。四流企業被潮流淹沒,三流企業被潮流推著走,二流企業主動跟隨潮流,而一流企業創造並引領潮流。能創造並引領潮流者終將為王,騰訊如是,阿里如是,蘋果亦如是。

目前在裸眼3D領域,康得新主動發起建立了基於裸眼3D和交互技術的SR產業聯盟,這讓我看到了公司在創造和引領潮流方面付出的努力。

希望公司進一步加強在這方面的投入及努力,用創新引領潮流的發展,將康得新打造成世界高分子新材料領域的諾亞方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