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画》第四组

于1992年9月15日发行。全套四枚,同时发行小型张一枚。这套邮票再现初唐时期繁荣的壁画艺术。这一时期,莫高窟中的壁画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产生了一个飞跃,内容更加丰富、系统,所表现的佛教题材更加广泛,艺术表现更臻于多变和成熟。这套邮票就是初唐时期艺术的浓缩与再现。

【1】《唐·菩萨》

方寸之间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画》第四组​取自401窟北壁东侧壁画局部。邮票上的菩萨腰肢修长,亭亭玉立,头顶高髻,彩衣飘逸。光环环绕,寓动、静于一体,形象十分可人。


【2】《唐·伎乐》
方寸之间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画》第四组​取自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东方药师变》画,原画共26人,构成一个集吹拉弹唱于一体的乐队,展现极乐世界歌舞欢乐场面。


【3】《唐·乘龙升天》
方寸之间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画》第四组​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329窟龛顶部《乘象人胎》壁画故事,邮票上有一飞腾的龙,驮着一位扬臂回首的少女翔于天空,神话色彩十分浓郁。

【4】《唐·出使西域》
方寸之间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画》第四组​取材于323窟北壁上部西侧,是真实历史人物出现在佛教故事中的代表。画面再现汉武帝送别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时的宏大场景。


  【5】小型张图案为《观音菩萨》
方寸之间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画》第四组​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58窟《说法图》。邮票上的观音形态优美,两眉弯月,双目低垂,大耳红唇,十分可亲。与早期敦煌壁画中的佛像相比,小型张中的观音与邮票上的菩萨更接近凡人俗子,反映了唐人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对佛教的新认识。

敦煌,坐落于贯通我国东西部的大通道河西走廊的西端。中国古代,这里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繁华的贸易重镇,也是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原地区的的枢纽。正是出于这两种因素,自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公园366年)起,由佛教僧人和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中的佛教信众出资,在敦煌东南50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陆续开凿洞窟,建造塑像,绘制壁画,弘扬佛法,这些洞窟群后来被称作“莫高窟”。莫高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朝代的连续修凿,至今存有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米,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尤其是莫高窟的壁画,内容博大精深,造型生动丰富,色彩富丽堂皇。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小李往事著犀利讲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