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务实体经济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对金融业来说,就是要紧扣时代特点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金融业贯彻十九大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助力“去产能”。根据行业、企业的特点,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综合服务,运用投行手段,支持企业间并购重组,坚决退出“僵尸企业”。

  二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助力“去库存”。落实中央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思路,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遏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稳步推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三是发展直接融资,助力“去杠杆”。提高股权融资比例,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进程,积极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降低杠杆率。

  四是减费让利,助力“降成本”。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和套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银行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是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补短板”。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试点并推广投贷联动模式,支持“双创”小微企业发展,通过增加网点设置、发展村镇银行来补齐“三农”短板,通过优惠贷款、产业扶持、公益事业等方式,履行精准扶贫的责任。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金融业落实国家区域协调战略要着力探索模式、加大投入、创新业务。

  一是探索“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与合作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定位。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现有网点机构,探索“产业园区+银行办事处”等模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便捷、周到的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开展海外贸易投资。商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合作,优势互补,积极参与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加大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投入。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要关注作为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以新思路、新理念、新布局,提供全新的金融支持;要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导向,持续加大各类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推动自贸区、自由贸易港的金融创新。要抓住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历史性机遇,深度参与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为自贸区个人、企业和跨境业务提供跨境结算、融资、资金管理等服务,参与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金融机构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消费金融。目前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连续8个季度超过60%,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需求从过去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消费需求升级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对此,银行应继续做好消费贷款、信用卡等传统消费金融业务,并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风控水平和服务效率,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消费金融产品。同时,加强对电商、科技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管理,在满足不同群体金融服务的同时,确保消费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发展科技金融。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双创”的主体,但因缺乏抵押、担保等而导致金融支持不足。下一阶段,银行应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提供投贷联动、小微科技型企业基金、产业链金融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同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双创”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以此推动“双创”战略的落实,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是发展绿色金融。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任务之一。发展绿色经济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由于政策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绿色金融总体发展缓慢。下一阶段,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前瞻性地介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环保基金等领域,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同时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入力度,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对金融业来说,要将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结合,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