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務實體經濟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對金融業來說,就是要緊扣時代特點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金融業貫徹十九大精神,應從以下幾方面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助力“去產能”。根據行業、企業的特點,提供“融資+融智+融商”的綜合服務,運用投行手段,支持企業間併購重組,堅決退出“殭屍企業”。

  二是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助力“去庫存”。落實中央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思路,支持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遏制投資和投機性需求,穩步推進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

  三是發展直接融資,助力“去槓桿”。提高股權融資比例,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進程,積極推進企業資產證券化,降低槓桿率。

  四是減費讓利,助力“降成本”。加強監管,防止資金空轉和套利,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提高銀行運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五是發展普惠金融,助力“補短板”。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試點並推廣投貸聯動模式,支持“雙創”小微企業發展,通過增加網點設置、發展村鎮銀行來補齊“三農”短板,通過優惠貸款、產業扶持、公益事業等方式,履行精準扶貧的責任。

  支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金融業落實國家區域協調戰略要著力探索模式、加大投入、創新業務。

  一是探索“一帶一路”金融服務與合作方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當前和今後我國對外開放的總綱領定位。金融機構要充分運用現有網點機構,探索“產業園區+銀行辦事處”等模式,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便捷、周到的跨境金融服務,助力中國企業開展海外貿易投資。商業金融機構要加強與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合作,優勢互補,積極參與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建設。

  二是加大對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地區的投入。金融機構要深入研究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別要關注作為創新發展示範區的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所帶來的重大機遇,以新思路、新理念、新佈局,提供全新的金融支持;要牢牢把握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導向,持續加大各類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推動自貿區、自由貿易港的金融創新。要抓住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歷史性機遇,深度參與自貿區的金融改革,為自貿區個人、企業和跨境業務提供跨境結算、融資、資金管理等服務,參與外幣存款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服務建設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金融機構應重點從以下三方面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一是發展消費金融。目前消費對GDP的貢獻已經連續8個季度超過60%,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隨著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居民消費需求從過去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消費需求升級為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對此,銀行應繼續做好消費貸款、信用卡等傳統消費金融業務,並結合互聯網發展趨勢,提高風控水平和服務效率,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消費金融產品。同時,加強對電商、科技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管理,在滿足不同群體金融服務的同時,確保消費金融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發展科技金融。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是“雙創”的主體,但因缺乏抵押、擔保等而導致金融支持不足。下一階段,銀行應創新服務模式,通過提供投貸聯動、小微科技型企業基金、產業鏈金融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同時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更多的“雙創”企業進行股權融資,以此推動“雙創”戰略的落實,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三是發展綠色金融。綠色是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汙染防治是三大攻堅任務之一。發展綠色經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由於政策不到位、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綠色金融總體發展緩慢。下一階段,應加強政策引導,鼓勵銀行發揮自身優勢,前瞻性地介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環保基金等領域,加強與資本市場合作,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同時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投入力度,支持綠色可持續發展,在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總之,對金融業來說,要將服務實體經濟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相結合,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