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谈谈“芯”,芯片股值得押注吗?

【牛邦投教研报】不喜欢刻意去写文章,就像我这几天看书看到下班前一两个小时,我才开始把我看到的感受写进文章里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芯”。近日中兴通讯公司遭到美国商务部的制裁,由此引发了舆论的热烈争论。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4月22日清华大学CIDEG主办的2018学术年会上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是危险的。

一起谈谈“芯”,芯片股值得押注吗?

关于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制裁的事情争论激烈,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投资者从自己投资的角度没必要太过情绪化地投入到“芯片概念”中。

有人说国家都出消息了,要大力扶持芯片概念。

在国内,有媒体称,本周中国高层官员汇集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探讨进一步加速推进本土芯片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A股半导体板块龙头股背后的共同“大金主”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据称也在与会部门之列。据悉,后者拟募集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于今年下半年开始投资运作。

举国上下都在说我们要有“中国芯”,面对美国的遏制,中国今后要想在全球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上占据一席之地,必然不能受制于人,而且应该自主创新。这是大道理层面的东西,无需争议。

从投资上来看,买芯片股就是对的吗?就是“炒股跟党走”吗?

来看看我今天分享的书中内容,很有道理:

一起谈谈“芯”,芯片股值得押注吗?

投资者投资的是企业的未来,更为确切的说是短周期的未来,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会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使得投资者难以承受。

随着政府加大对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和投入,会出现的一个客观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芯片产业中来。而且恰恰是因为政府的扶持会使得行业的优胜劣汰机制失效,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行业的供应增加,落后产能过剩,行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在投资上有一个核心之处就是在于寻找那些门槛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对行业的定价权极高。例如空调行业,2000-2005年空调行业增长飞速,但是格力、美的、海尔的股票表现并不如意。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根本没赚什么钱。而2006-2011年期间,行业增速虽然下降,但是这三个股票却涨了至少10倍。

把凑热闹的那些小企业给挤出去,耗死了,拖垮了,这几个大一点的才能更大更强更赚钱。就像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之下,大的煤炭、钢铁企业反而赚的钱历史罕见。

所以,在来看看芯片行业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它遵循摩尔定律,产品迭代升级很快,成本很高。就像你玩4G的时候,别人搞出5G,速度比你快,价格比你低,你根本没法活。这也是吴敬琏老先生为什么反对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

这个东西我们得有,但是不是一时三刻的,也不是“运动式”的。

吴敬琏称,他曾经在信息咨询机构里面工作过,芯片问题其实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并不在于给没给钱。三年前建立的半导体芯片基金规模是4000亿,像清华紫光一连串收购动作也是想在芯片发展上建立丰功伟绩,但是效果并不好,有许多深层问题需要进行讨论。

可见钱并不是问题。在新兴产业上,还有很多体制问题在约束行业的发展突破。比如地方保护政策盛行,有些材料必须当地采购,政府的扶持和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性的市场定价机制很难实现。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在新兴产业上钱投了不少,但是不太奏效。

现在再来审视“芯片行业”,我们投资者到底在投资它的什么?

觉得有政策利好扶持,然后去买芯片股,我认为理解地还过于肤浅。政策利好等于芯片企业一定能好?等于芯片企业的业绩增速和市场份额一定能提高?不见得,恐怕一经扶持之后,前赴后继的凑热闹的企业会让这个行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劣。

我们投资更主要的还是在于投资企业的定价权。

从现在的环境来看,芯片企业目前就上市公司层面来看,已经就有近100家。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叠加中国芯片领域仍然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控者,使得这个行业目前还没有谁有真正的定价权。门槛不高加上政策补贴,这样的行业从时间点上来看,短中期内肯定是不值得去参与投资的。

我们很多投资者在市场上都是在炒情绪,炒预期,但是预期一旦降温,市场就很容易一地鸡毛,因为芯片还没造出来股价就上天了,这个时候大股东恐怕想的是先怎么减持套现而不是研发攻关。这也是为什么我前几日专门写文章“警惕已经涨幅高达40%的芯片股”。

政府铁了心发展芯片是国家战略角度的考虑,我们投资者需要意识到的是这个政策到底会对行业带来什么结果。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是希望,但是背后可能是飞刀。所以对于自主创“芯”,我大力赞成;但是对于买芯片股,我个人觉得“芯”有余而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