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电影是什么,电影说到底是一种娱乐,当然电影更是艺术。

从娱乐性的角度,看完电影获得快感,身心愉悦。

这种愉悦可能是纯粹感官式的视听享受,比如《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等等。

也可能是来自心情的快慰、畅快的笑,比如开心麻花的电影比如《羞羞的铁拳》、老的港产喜剧片比如周星驰的电影。

而从艺术的层面,看完电影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或者激发更深层次的、来自于心灵的震颤和共鸣,引起受众正面的、积极的思考。

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比如像去年文艺电影的票房冠军《二十二》,高达1.7亿,而《冈仁波齐》、《七十七天》、《十八里洞村》也都票房过亿。

但同样是文艺片,为什么像《荒城纪》这样的电影,却得不到广大观众尤其是普通百姓的喜欢?上映至今,共计16天,总票房仅为126万,着实有点可怜。

虽然考虑的尚不成熟,但蓝雨星城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就是它让老百姓看着糟心、给观众添堵!

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就以《荒城纪》为例,既没有给我们感官上的视听盛宴,也没有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反而是看起来脏乎乎的,所表达的故事也惨兮兮的,最后还特别的消极,没给观众留下一丁点的希望。

本片讲的是在民国时期,政府大力推行“礼义廉耻”,而山西的一群农民因为自身的愚昧无知、自私贪婪而杀人放火、弄虚作假,最终酿成悲剧。

虽然是过去的故事,但其实讲的还不是咱们中国人祖辈上的事,还不是讲中国人根里的劣根性?

只是因为口音问题、不识字、没文化,就错把“礼义廉耻堂”当成“李忆莲祠堂”,这真的是个天大的笑话,甚至可笑到难以置信!

中国农民真的傻到这种地步?

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即便这是真的,也过于讽刺和辛辣。

不能说他完全没有价值,但在商业层面的价值确实很难实现。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普通观众,尤其是往前捯几辈可能都是农民的观众,凭什么掏钱到电影院里接受这种挖苦和讽刺。

现代社会,不管在什么阶层,其实都已生活不易,到了电影院,你还要让我看这个世界以及人性中的阴暗面,那请问我自身是要有多么阳光,才能从这些电影中寻觅和提炼出那些积极有益的元素啊!

所以普通老百姓,绝对不会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

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包括《老兽》,其实也是同理,虽然涂们的表演堪称经典,导演的技法也还不错,但他最后的立意却过于灰暗。它把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问题集中放大出来,但是却不告诉你解决的方案,最后老兽也是一死了之,消极至极。即便它反映的问题真实存在,即便演员的表演极为精准,但还是曲高和寡,无人欣赏。

有的人会说,像《驴得水》、《不成问题的问题》讲的也是民国时期的荒唐事,也是人性的阴暗面,为什么口碑就那么好?尤其是《驴得水》的票房在小成本文艺片中也属黑马级别。

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因为这些电影,在让你心痛的同时,也能让你发笑。就比如《驴得水》的前半段,各种巧合各种段子,简直让人笑的前仰后合。但可惜的是,《荒城纪》就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它最大的问题是在沉重与诙谐之间摇摆不定,在正剧与闹剧之间来回游走。风格有点乱,故事有点散。就跟字音引发的笑话一样有点扯。忽然间黑白影像和定格的运用也有些过于刻意。而当剧中人物在做一些特别傻特别让人恨的事情时,居然还用一些抒情化的音乐。让中国农民呈现出一副妖魔化的嘴脸,让人看着特别糟心!

给观众添堵、让观众糟心,票房不佳,又能怪谁呢?

从《荒城纪》解读文艺片票房低靡的病因:让观众糟心,你就没市场

PS:尤其对于现在已经成为票房主导的小镇青年,他们想看到的更不会是《荒城纪》这样的影片。生而为人,谁不心向阳光呢?恳请编剧导演们,多写一些多拍一些正能量、真善美的作品不好吗?

也不是说不可以揭露与讽刺,只是在揭露和讽刺的同时,请给我们希望,指给我们出路,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要告诉我们:这就是悲惨的人生!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消极、绝望、无解!

抱歉!我们拒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