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讀帖?總臨不像?還找什麼名師!快快看過來!(簡單高清)

很多書友臨帖總感覺很帖上不像,可又不知如何下手。

今天告訴大家一種分析字形的方法,保準百試百靈!

首先,我們讀帖應分五個重點:

(一)看這個字的大體形狀,長的?扁的?還是方的?

(二)確定好主筆,基本上,大多數字形是內緊外鬆的,包括很多的魏晉唐楷及行草,少部分是外緊內松的,比如顏楷,《公羊傳磚》等古拙類刻石摩崖等,所以,對於大多內緊外鬆的字形,確定好了主筆,其他的筆畫“收收收”就好;

(三)再看這個字形是什麼結構,上下?左右?還是獨體字?然後就該看這個字部件內部的組合方式和位置關係了;

(四)我們書寫一個筆畫(部件)時,要以上一個筆畫(部件)為參照,包括看他們之間的位置關係,粗細關係,筆意關係等;

(五)宏觀的確定好後,就開始看微觀的筆畫形態,比如,這個橫是兩頭尖中間細的嗎?這個筆畫是藏鋒還是露鋒起筆?這個轉折是聳肩還是溜肩的呢?不一而足啦!

下面咱們就分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來個逐字分析!

注意:綠色線:字形框架,黃色線:部件框架,白色線:位置關係,紅色線:筆畫折點

(一)篆書

不會讀帖?總臨不像?還找什麼名師!快快看過來!(簡單高清)

例字:《嶧山碑》

(1)從整體來看,這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形,兩個部件上下兩端是平齊的;

(2)筆畫基本兩兩對齊,規整;

(3)筆畫基本由直線和弧線組成,弧度圓潤對稱,舒服!

(二)隸書

不會讀帖?總臨不像?還找什麼名師!快快看過來!(簡單高清)

例字:《曹全碑》

(1)上下結構,主筆是長橫,託舉起整個字;

(2)部件之間是由大面對大面,小面對小面的顛倒的多個梯形構成;

(3)貌似隨意的小部件間也是相對的關係;

(4)可不要認為橫是彎的,豎是斜的,他們是以折點帶動弧度的,兩個弧度間的線段是直的!

(三)楷書

不會讀帖?總臨不像?還找什麼名師!快快看過來!(簡單高清)

例字:《玄秘塔》

(1)上下結構字形,上半部分是由兩個上下平齊的部件組成;

(2)整個字形上放下收,是目前最流行的“倒三角”字形,健美!

(3)筆畫對齊,看白線!

(4)雖然柳體筆畫顯得很直硬,看那些折點,還是很有弧度的;

(四)行書

不會讀帖?總臨不像?還找什麼名師!快快看過來!(簡單高清)

例字:《蘭亭序》

(1)整個線條很流美,是中宮緊收,主筆放縱的字形,此字主筆是斜鉤;

(2)中宮在左上角,主筆在右下角,兩相頡頏;

(3)筆意流動,但是不要把筆畫寫滑了;寫一個新筆畫之前要先頓筆再行筆,切記!

(五)草書

不會讀帖?總臨不像?還找什麼名師!快快看過來!(簡單高清)

例字:《書譜》

(1)左右結構字形,左簡右繁;

(2)兩個部件上端不齊而下端平齊,左邊是歪的,右邊是個倒三角;

(3)主心骨筆畫要直硬,轉折處弧度多。

怎麼樣?分析字形不難吧!拿起手中的帖和筆,快快練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