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劍走偏鋒去支持“黃沙拉麻”,高額補貼卻換不來優質商家?

早在之前,業內一再瘋傳滴滴為在外賣市場站穩腳跟,並跟美團、餓了麼形成差異化競爭,會主力發展“高端”外賣,但是滴滴外賣上線之後,卻遭到了用戶的質疑,用戶打開滴滴外賣,瀏覽位於市中心配送範圍內的餐飲商家列表後,發現主要以私人自營的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烤肉拌飯等小吃快餐為主,且下拉頁面不超過兩屏,較少的餐飲品種以及商戶資源導致用戶可選性不高。

滴滴劍走偏鋒去支持“黃沙拉麻”,高額補貼卻換不來優質商家?

目前滴滴外賣平臺中高端餐飲品牌入駐率極低,超8成商戶是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麻辣燙等,事實上,自營快餐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比較在意的,也促使用戶在使用外賣平臺時更青睞類似肯德基、麥當勞、永和大王等“連鎖品牌餐廳,從這點來看,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外賣平臺上,商戶列表都會突顯品牌商戶,並在該商戶右上方標註“品牌”兩字標識。

更值得關注的是,點擊滴滴外賣多個商家資質頁面上“營業執照”、“餐飲許可證”按鈕實為“死鏈接”,這與原國家食藥總局頒佈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餐飲服務經營活動主頁面公示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等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更新”的要求是相悖的,正是因為平臺方的無視,才有可能讓更多“無良商家”上線滴滴外賣。

雖然現在滴滴投入鉅額補貼吸引消費者,1元喝奶茶、2元吃午餐、10元就請客……促使無錫市民在一日之間成為熱愛“刷外賣”和“薅羊毛”的人,也就出現了8天后滴滴慌忙曬”成績單”的行為,但這又能維持多久呢?在外賣市場上最終比拼的仍舊是平臺的產品、服務等綜合實力,作為“外賣新人”的滴滴外賣不計成本的“補貼投入”,在輕視外賣行業壁壘、忽略用戶用餐體驗後,用戶留存量又有多少,很難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