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毛球队往何处去之女单

刚刚结束的尤伯杯比赛,中国队女队以输掉全部三场单打的方式止步在半决赛。2:3的比分不丢人,但女单0:3的的结果让国人觉得唏嘘不已,再回想前几年中国队女单经常包揽国际大赛前两名的战绩,更加的让大家觉得憋屈。中国羽毛球女单怎么了?尤伯杯上的表现真的是我们现在正常的水平吗?

中国羽毛球队往何处去之女单

这次尤伯杯,我认真地看了她们的表现,当然,对于这两年女单组的成绩也有所了解。首先谈谈问题,我觉得目前中国女单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整体实力和领军人物不突出。尤伯杯的单打对决都是按排名高低,基本不存在田忌赛马的战术,中国的第一单对的,也是对手的第一单,比赛的结果完全体现两个国家之间的该项目整体实力,所以,从这次比赛表现上看,中国女单很正常,没有特别失常的场次。

第二、大赛的经验,特别是心态的稳定方面还是很欠缺。年轻选手们正在经历正常的交学费,对于第一次参加尤伯杯赛的(除了李雪芮)前三号女单,感觉到紧张,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波涛汹涌,这都是是非常正常的事。虽然她们很年轻,但这种大赛那是去拿成绩的,有人告诉她们这次比赛是锻炼队伍吗?即便真有教练说了,比如是在赛前开准备会时,队员们会相信队里用尤伯杯赛给她们锻炼?况且,获得世界冠军也是她们这十多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她们自己都不会允许自己打不好,所以,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比赛。在不能输的比赛面前,紧张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第三、个体的特点不突出,或者说,中国队女单的个体特点不足于让她们在当今羽坛有突出的表现和成绩。前三个单打中,陈雨菲拉吊突击型打法,但她的拉吊不够稳定,手上的技术中规中矩,很难用手上技术给自己找到突击的机会;

中国羽毛球队往何处去之女单

何冰娇的打法更加地积极些,手上的技术是目前中国队最好的,也能给对手造成威胁,坦白说,本人一直很欣赏她的打法和技术方面的造诣,看她打球很舒服,就是有些随意和随性。想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高手,到了一定层次,随意是可以的,但什么时候都不能随性;控制才是一个高手的根本,不仅仅要控制球、速度,尤其需要控制的是自己的情绪,不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中。假以时日,我希望看到冒着冰冷双眼的何冰娇。

中国羽毛球队往何处去之女单

最近表现比较突出的高昉洁,个人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她的下压球的质量以及网前的技术水平,很有传统中国队的女单特点;她的缺点就是不经打,水平的高度有了,但厚度还有些欠缺。什么是高手?不是能不能打出好球,而是要不断地打出好球。我觉得,她很有潜力,但需要磨炼。

最后说说李雪芮,最后那场球看了,说真的,只有原来水平40%左右的吧,整体的速度,包括移动速度,出手的速度恢复的不到位,整体的能力也是很有限,所以,最后一场球谈不上战术层面的问题。

中国羽毛球队往何处去之女单

2006年,中国女队夺得尤伯杯五连冠

如果说,对女单组有什么建议的话,我的回答有三条:

首先,国家队教练组,还有我们的球迷们,还需给她们更多的耐心和鼓励。毕竟她们在国际赛场上刚刚出道1-2年,羽毛球这个项目周期性比较长,时间太短了反映不了一个运动员可以达到的真实高度,况且,她们也是目前中国队最好的一批选手。

其次,训练上要更加的有针对性,尊重并突出个人特点。对于年轻球员来说,全面那是成名以后的完善,年轻最重要的就是激情和无所畏惧。只有敢打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羽坛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独特就是成名的一把钥匙,每个人都应该按着自己最擅长、最适合的方向去努力、去训练,才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最后,提高技术水平和战术能力。中国队的女单有自己的打法特点,就是细腻的技术、精确和多变的下压进攻以及前后场的连贯性。这其中,技术的细腻是第一位的,没有技术作为基础,那战术就变成无米之炊。从我认识的李玲蔚、韩爱平开始,到唐九红、黄华和叶钊颖,以及龚智超、龚睿娜和巅峰时期的李雪芮,哪个不是技术超群?而现在,说起中国队的技术,有说好的吗?好像战胜我们的泰国队倒变成技术流的代表了。当然打法不是唯一的,我们不缺乏靠超强的身体能力获得好成绩的女单选手,但我想说的是传统,传统就是传承,能传承下去的传统必是有非常强的生命力。一句话:既然有真经在手,何苦还要去西天?

一家之言,吃瓜群众看着乐乐,就当茶余饭后的谈资,见笑,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