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择校的5大典型误区,看看你中了几个?

1

排名是唯一标准

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一直以来都相当重视学校的排名。但其实我们一直反复强调:目前针对美国高中没有一个权威的排名。现有的排名主要以学术水平或升入常春藤的学生数量等单项指标为主。还有些排名是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混合排名。

首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是公立高中大部分不能发I-20,只能通过1年交换生的方式就读。少部分可以发放I-20的高中,也只接受1年F-1签证的国际学生就读;第二,不是所有私立学校都招收国际学生。所以这样的排名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参考的价值有限。

大家都知道,每一年《US News and World Report》都会发布美国大学排行榜。但就私立中学而言,目前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排名。究其原因,一个是相比大学高中数量要多得多,其次就读中学的学生年龄还小,出于保护隐私的顾虑,初高中的信息相对不是那么透明,所以排名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2

一味看学校的大学入学成绩

每所高中的大学入学成绩都值得参考,但SAT和ACT成绩一定不是唯一的标准!因为首先,考试总人数不同,基数越大考试均分可能会越低,这到哪里都是正常现象。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学术能力就差;

第二,学生可以多次参加SAT和ACT考试,到底统计的第几次也无从得知,这样会导致考试成绩的计算不是太客观和全面。说实在的,大学入学成绩与自己孩子最后进到什么样的大学就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家长需要重视的是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学术氛围。

3

抱有先出去,再转学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并不可取。首先,在国内做申请时孩子还有父母和顾问老师在旁边指导和把关,如果当时都没能申请到一个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学校,当孩子一个人在外求学的话,把希望寄托于之后转学到好的学校,可能性并不大。

第二,高年级转学有些冒险。比如在11年级时转学,这个时候同时面临着大学申请的准备工作,学生一方面要学习,一方面要做考试准备,还要同时兼顾转学事宜,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

第三,如果中途转学,孩子和新学校的老师相处时间不长,如果老师不够了解孩子的情况或者孩子在短期内表现不够突出的话,对于之后申请大学会有负面影响,因为孩子很难拿到足够分量的老师推荐信,而高中老师的推荐信又恰恰是美国大学比较看重的部分。

我们不是说不可以转学,只是建议家长不能抱着这种心态去申请学校。申请时就要认真负责地选择,多考虑的周全和长远一些。

4

中国学生多的学校一定不去

中国学生数量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的看。中国学生数量就如盐,多了不行,也不能没有。关键要通过看学生的总体比例、中国学生在各年级分布情况、学校未来的招生计划等等来做综合判断。有中国学生的学校,新入学的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学校也有较多管理国际学生的经验。

如果中国学生数量非常少甚至没有,不仅在语言和学习的适应方面一定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可能存在歧视以及校方对国际学生没有管理经验的情况。所以对于中国学生多这个现象,不能一棍子打死。

5

没达到最低分数线,一定没有机会

最低分数线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这种划定一个类似中国高考分数线其实从精神上并不符合多元化的招生原则,但也是学校在面对大量来自中国申请时不得不采取的“控制人数”之举。

美高申请考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校角度来说,他们也不希望错失一个除了语言成绩之外其他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以大多数招生官心中会有一个大概的成绩区间(往下浮动2-3分左右)。只要你的成绩落在这个范围内他们一般都会给机会,尤其是那些特意来校园面试表现出诚意的家长。

在一次招生会上,美国私立高中Pomfret School国际招生负责人Mr. Joseph Kremer曾这样天表述他们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我们录取的平均分数是93分,我们对于托福分数的要求是有弹性的,我们的学生有分数高达112的,也有落在85-90之间的。对于中国学生,这大概就是我们最低录取分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