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说话技巧很重要!教你如何忠言不逆耳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味着那些能帮助到你的言语往往都是你不喜欢听的。这话听着很有道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味的忠言逆耳已经不符合社会的情形了。即使是批评,我们也可以用巧妙的说法,指出他人工作中的一些小问题,这就需要你掌握高超的语言技巧了。


公务员,说话技巧很重要!教你如何忠言不逆耳

俗话说的好:好语一句暖三秋,恶语相向六月寒。

好听的话,总是易于接受;而逆耳的话,总是引起反感。这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不喜欢听悦耳动听的话呢?

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登上美国总统宝座。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长得不错,工作时,却时常出错。

一天早上,秘书走进办公室,柯立芝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句话让秘书受宠若惊。接着,柯立芝说:“但是,你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处理得和你一样漂亮。”

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工作中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

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方法。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

所以,面对你的领导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尤其是逆耳的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有时候,与人说话,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完全可以在不伤及他人面子的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劝告,在一片温和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这些技巧会对你有用。

把指责转化为建议

用意非常明显的指责总是让人不愉快的。何不把指责转化为一种建议呢?这样既能避免对方的反感情绪,又能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善意。

“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份报告再加一些具体的数据进去,还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了,不是吗?”

“如果你能早完成两天,就不会耽误我们开会了。你说呢?”如果你跟他说“能帮我一个忙吗”而不是直接说“嘿,帮个忙”,他就会接受你的请求了。

旁敲侧击进行暗示

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人,不适合直接批评,那就进行暗示批评,就是不挑明事情的端倪,委婉地对对方的缺点、不足进行批评的方式。适时使用这种批评,常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暗示性批评有益于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把指责变成鼓励

如果别人的不足和过失没有那么严重,完全没有必要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你完全可以把这种“指出缺点”的活儿,变成“鼓励优点”的好事。

把“怎么搞的?你就不能再小心点嘛!”变成“很好!你做得比以前进步多了!”。

把“你写的东西简直是垃圾,太糟糕了!”变成“写得还好,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肯静下心来好好钻研文学真是难得!”。

把“你又把烟灰到处乱弹!我都说你无数次了!”变成“你有一次把烟灰倒进烟灰缸里,我觉得那天我连桌子都不用擦了,好干净。继续努力哦!”。

启发引导

这种方法就是与需要批评的一方讲道理,分析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对方能从在一次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会议上,针对少数部门的少数干部向群众“索拿卡要”的现象,一位县委书记严肃地说:“同志们啊,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哇,他们挣点钱不容易呀!那都是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血汗钱。用从群众干瘪的口袋里搜刮的一分一角,去鼓胀自己的腰包,于心何忍?良心何在?我们还是立党为公吗?还是执政为民吗?这样任其下去,我们的经济还能发展吗?我们的事业还有希望吗......今后谁勒索老百姓的钱财,我们就砸掉谁的饭碗!”

这一番语重心长、刚柔相济的严厉批评振聋发聩,使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深受教育。

站在对方的立场

被批评的人在反驳批评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意思就是说“我的处境你没有经历过,所以你不会理解我的感受;换了你是我,你还不一定做得比我好呢”。

这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对此,我们可以让自己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说话,这样的批评显得非常有人情味,让人有被理解的感觉,也更容易接受批评。

“换了我是你,也会很生气。不过,你知道,吵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说呢?”

“我理解你的感受,任何人处于那样的状态下都不会理智的。但是你想过吗......”

“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我也理解,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可是,如果......”

一些问题经过语言的修饰,瞬间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语言的魔力,不知道大家了解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